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深深地祝愿您:健康順意!幸福平安!
有人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發展到鼎盛之際,要守住,確實很難——守不住,就只能走向衰退。人生中,做人、做事業皆是如此。所以,老子說物壯則老,不如盡量守中。
保持守中真的行嗎?守中有什么樣的天機秘密呢?在《道德經》第五章中,隱藏著三條宇宙規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規律一:天地和圣人都有道,處在最高的層次,所以他們沒有仁——正因為沒有仁,也就沒有私心,才成就了無上的大公無私。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老子說,一個偉大領導者的素養,就是做了仁義的事不標榜、也不計較回報。
天道衍生天地,天地示現天道,從不標榜自己,只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對萬物從不索取回報。人若遵循天道,就是無上大公無私的圣人。
有道之人遵循宇宙自然規律,對待春夏秋冬、生老病死、萬事萬物都是自然自在,從不厚此薄彼。所以,無所謂仁!如果他只講仁,那就不是道了——道是一切皆自然而生、也自然而消。
若以人為例:
有大德之人,可同時包容好人壞人。
有仁之人,尊老愛幼,常做善事,但不見得能包容壞人。
有義之人,不一定都有仁愛,但至少對朋友講義氣。
有禮之人,待人越客氣、禮數越多,說明關系越不親密。
守法之人,是當仁義禮都對其失去作用時,只能被法制強行約束和管理的人。
了解這些以后,再回頭看老子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熟讀百遍以后,其義也就自現了。
要理解這里的“仁”,就先要弄清楚“道”的層層衍化次序是:道、德、仁、義、禮、法——最大的是道;道下來,衍化為德;德沒有了,就是仁;仁沒有了,就是義;義沒有了,那就是禮;若最后連禮都沒有了,就只剩下法了……
規律二:越是放下,越是空性,造就的世界就越大,創造的成就也越大。
原文: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很多人問,為什么四季輪換,次序固定?為什么日月交替,火星不會撞地球?為什么人注定要經歷生老病死?宇宙中的一切,看似無序,其實無序中隱藏著規則,背后自有一股運轉的力量。
對于過這股看不見、摸不著但主宰萬物的力量運轉,老子用了一個很具體的東西來形容——燒火的風箱。
天地之道無影無形,但一靜一動之間,已然衍化萬物。天地間的狀態就像風箱一樣——看不到風箱中有東西,但一推一拉之間,從無處風力驟然大盛,催動火勢大旺。天地也是這樣,不斷運動,不斷往外輸送能量,萬物都是從這個空的地方衍生出來的。
如果領導者效仿道的空性,學會放下,學會空性,不想著自己撈取名利——其實,越不撈取、越是空,他造就的世界就越大、創造的成就也越大!
如果我們在做事中能符合老子的思想,那私心就會很少,格局就會很大,做事就會從全局考慮,不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損害整體的利益,這樣的人未來必然大有作為!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也學會像天地一樣把自己放空,人就不會糾結,氣血就會通暢——心通則身通,人就會更健康、更從容、更圓通!
規律三:追求有,永遠沒有盡頭,還不如從一開始就先學會追求空。
原文: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說,如果到處去探求,不斷追隨萬物,這樣是沒有盡頭的。怎么辦?還不如回到空性,向道靠近,找到本源規律、找到根本原因、找到事物背后的真相,然后按照道的規律去做事。這樣,我們就掌握了大成功者的天機奧秘!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董事長。本章《道德經》主要講領導者的法則,講的是“空”和“有”的關系——核心就是:領導者把自己調好,讓自己守于中,放下自己的欲望,不為自己撈取名利好處,盡心盡力為員工做事,這樣大家都會自動來追隨您!
自我修養一般分三個層次,分別是道、德、法。
老子所講的是道的層面,其中也涉及到一點德;法是指世間法,就是用法律、制度來約束人的行為,讓他不敢因為私利而觸及邊界!
凡事都是盛極而衰,所以最好守中——為人處世、接人待物都要守中,也就是,做人不過分,說話不過分,做事不過分!
要拿捏好這個度,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強大的自控力,還要有深厚的修養,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速成的。只有訓練自己,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才能在一點一滴的日常中持之以恒的把自己養成大器!
一個人如果真能做到守中,那就會很了不起!
這就是老子在《道德經》第五章全文中所說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全球抗疫期間,每天走進一章《道德經》,如果不知不覺間走完了八十一章,知道《道德經》,學用《道德經》,相信“不偏不倚”的大道能量,將成為您自己的力量,照亮您的平安路、幸福門!
感恩有你,讓我們共同筑起本次防疫抗病的“健康防火墻”!世界好,中國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趙妙果(作者授權轉發)
備注:文章屬于版權所有,作者授權轉發,歡迎大家轉載,您只需注明出處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