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 收心法雜談

[轉] 收心法雜談

長乙山人李涵虛著   皖江陳攖寧校訂

門人問曰:“三車秘諦,盡泄天機,能不懼天譴乎?”涵虛曰:非敢故違天譴,實望人改過自新。凡作功課,必先去人心,求道心。屏凡息,尋真息。然后定神氣,鉆杳冥。如此諸境,皆不可少。入吾道者,安得復為小人?

凡做功夫,鉆杳冥是第一樁難事。但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必有真杳冥,乃有真虛無。噫!先難而后獲,全身要舍得。昔我在洞天中,學鉆杳冥七八年,然后稍有把柄。今之學者,進銳退速,安能入道耶?

弟子問曰:“先生傳道,人言過濫。倘下士得之,行持無效,能不反唇相詆耶?”涵虛曰:不遭下士之譏,不足以見吾道之大也。大道者,先要清凈身心,調理神氣。其甚者,要能一切放下,鉆入杳冥。必有此等真功夫,然后有真效驗。彼無功而妄想效驗者,亦終為不得效驗之人也。反唇相詆,何足病之?

弟子問曰:“如師所說,惡人皆可學道乎?”涵虛曰:可。即誦格語曰:“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能轉地獄為天堂,變黑氣為紅光。余有三字訣,修道之士,勤、誠、恒,缺一不可。但勤矣、誠矣,而結果必歸于恒。孔子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況道乎?儒生習文藝,尚以數年為期,甚至有十年者。豈修心煉氣,反不如讀書作文?

誠乃至陰之象,在《易》為太極,在佛為如如。孟子曰:“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動對靜言,則知誠為陰象。孔門之道,推至誠如神,論至神無息,皆靜中大體、大用,故以誠入靜,靜心不亂。以誠入定,定心不移。以誠守中,中心不偏。以誠入杳冥,則通微無礙矣。

勤為學業之本,其在于道,更有不勤之勤焉。養自然之息,定自然之心,無為而為,為而不為。所謂“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者,真乃勤之至也。

煉睡魔,必用勤字。跑香打坐,精神倒退,此誤用其勤之過也。善煉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瞧,功夫自然不斷,神氣自然加增。熬更守夜,反惹睡魔。《參同契》曰:“寢寐常相抱,覺悟候存亡。”能用此訣,自然惺惺不昧。

門人問曰:“陸潛虛仙師云:‘交媾乃太上閟秘之旨’,其訣可得聞乎?”曰:交媾者,至陰之本,杳冥之根也。人能鉆入杳冥,方能得成交媾。我勸人先在虛空中團煉,靜之又靜,定之又定,無人無我,無無亦無,自然入得杳冥,不交媾而自能交媾,從至陰中生出至陽矣。交媾之法,先天與后天不同。先天交媾,以性立命。后天交媾,以神合氣。故《入藥鏡》云:“是性命,非神氣。水鄉鉛,只一味。”先天名目,獨有一物。后天名目,則分精、神、意、氣、魂、魄、性、情。若在先天,只煉出一個,就皆有了。總要從交媾中取出真陽耳。人身五臟,原有部位,不可移動。道家云:“乾坤坎離顛倒”,豈心可移于下,腎可移于上耶?非也。所謂顛倒者,乃心腎中之神氣耳。心神俯而下就,腎氣仰而上升,神氣顛倒,則有形之心腎亦如顛倒,無形之乾坤亦皆顛倒。顛倒交施,坤中生一陽為坎,干中生一陰為離。離女與坎男交施,則如西方之兌女,相接東方之震男。又將南北移為東西,水火變為金木。金情木性,稱為白虎青龍。龍交虎,如姹投嬰,虎交龍,如嬰投姹。要之,乃性命二物。命中有性,性中有命,二物乃一物耳。故紫陽先生曰:“震兌非東西,坎離非南北。”人亦可以恍然矣。

儒家、道家,養氣各有不同。養自然之氣,可以得生。養浩然之氣,則可生、可死。古來志士仁人,見危授命,殺身成仁之類是也。養之之時,純是義理之心,充乎宇宙,故孟子曰:“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是集義所生者。”道家養氣,獨葆其真,不必見危而早退,不必殺身而早隱。《易》所謂見機而作,不俟終日之君子也。

道家初功,須養其自然之氣。敢問何為自然之氣?曰:易言也,其為氣也,至小至柔以曲,養而無害,則聚乎虛空之中,是集精所生者。道家還丹,亦是浩然之氣。其氣得手,亦能見危授命,殺身成仁。古來謂之刀解,究竟有神奇莫測處,變化莫解處,異乎儒家。或死之后,他處見之,須眉轉少,仙客同游,此乃還丹成就,身外有身者。

至人得道,生亦仙,死亦仙,如留形住世,尸解登真之類是也。仁者能靜,生亦壽,死亦壽,如曾子全身,顏淵短命之類是也。

道有五失:有淺嘗而去者;有浮慕其名者;有始勤終怠者;有心性偏執,未入門墻,妄詆高深者;有資質下愚,喚之不醒,呼之不悟者。道有三得:有知之者,可為靈人;有好之者,可為真人;有樂之者,可為至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呼吸養生法你有聽過這種養生方法嗎
道家吐納筑基功法 - 武林大廣場 - 孔系意拳(大成拳)論壇 - Powered by D...
西派蟄龍睡功
內丹南宗入手功夫補遺
中華道家修煉筑基法(3)
道家修身理法及其要義 17、真息與胎息(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百色市| 扬州市| 尤溪县| 海阳市| 建始县| 姜堰市| 宁南县| 定陶县| 阳曲县| 金阳县| 芦溪县| 稷山县| 荃湾区| 岐山县| 金溪县| 天祝| 安阳市| 大同县| 吉安县| 绥阳县| 古田县| 永仁县| 抚顺市| 韶关市| 伊宁市| 玉山县| 佛冈县| 金秀| 瓦房店市| 广安市| 成安县| 清流县| 东山县| 城口县| 武功县| 交口县| 阜南县| 九龙坡区| 高碑店市| 托克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