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教過我們“勞動光榮”。小時候就知道只有勞動才有衣穿、有飯吃,只有勞動最美好、最可敬。那時到處貼滿了鋼鐵工人掄大錘、煤礦工人揮鐵鍬、農民兄弟扛撅頭等無產階級勞動人民奮力勞動的宣傳畫。這些勞動的形象也是革命的象征。因此,你只要想到光榮和光彩,就會想到這些沉甸甸的錘頭和鐮刀。可同時我也充滿了矛盾,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一些人干著搬呀抬呀扛呀的沉重工作,父母就會指著他們對我說,看見沒有,他們都是沒文化的人,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否則長大后就會像他們那樣吃苦受累。于是,在我的腦海里總認為深重的工作、光榮的工作是學習不好、身體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去干的工作。
長大以后,我終于發現,勞動不僅僅是掄大錘掃大街流大汗,不僅僅是用四肢的力氣去體現勞動,還有一種頭腦勞動,也就是說智慧的勞動。勞動盡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勞動所產生的價值卻有大小多少之別的。一個人掄大捶打鐵,揮鎬刨土所創造的價值,與一個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是無法比擬的;一個人的管理、指揮和策劃的精確,會使成千上萬的勞動者受益。過去我們總認定地主和資本家不勞而獲,躺在那里靠勞動人民養活。可是資本家要是真正地躺在那里不管理,不計劃,即使是家纏萬貫也早就破產破落和破敗了。過去我們總認定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絕對是不勞而獲,其實是我們忽視了智慧的勞動。美國微軟公司老板比爾·蓋茨,原本只是一個愛好電腦的青年,由于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憑著他的智慧勞動,幾乎就在一夜之間成為聞名世界的億萬富翁。這說明頭腦的勞動與四肢的勞動有著天壤的之別。
可是,很多年以來,人們從來就沒瞧得起智慧的勞動,也從來沒把頭腦的勞動當作勞動,所以總認為滾一身泥,流一身汗才叫勞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把知識分子趕到農村和工廠,讓他們“勞動改造”,逼著他們頭腦中寶貴的知識閑置和廢棄,這種荒唐和荒謬的“勞動光榮”、“知識改造”使我們國家的發展停頓滯后了幾十年。
我是搞文秘工作的,坐了幾十年辦公室,有時和同事們坐在一起議論,出力流汗是勞動,坐辦會室是不是勞動?我說當然都是勞動。又有人問,既然都是勞動,為什么人們都贊美出力流汗的勞動光榮,用腦力勞動沒出力流汗就不光榮。聽到此話我不知說什么好,不是這個問題難回答,而是我們過去簡單無知的時間太長了,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讓人無法解釋清楚。所有的勞動都是光榮的,可我們非要把勞動形式分成三六九等,艱苦的勞動環境就喊光榮,舒適一點的勞動環境就不算作勞動嗎?我剛參加工作時,在一個煤礦當修理工,每天扛鋼管抬電機,爬高架上鐵塔,一天下來,筋疲力盡,但只要吃飽睡足,第二天起來照樣精神充沛活蹦亂跳。可自從上完大學調入機關,最累的工作也不過是抄抄寫寫,傳個文件,后來專門給領導寫報告講話稿,但寫完一篇報告或一篇講話稿時,那種勞累卻不是睡一覺就能恢復過來的,有時長達幾天都感到昏昏沉沉全身乏力。一個人的筋骨肌肉累了,會很快地調整過來,但一個人的頭腦和“精神”累了,卻一時半兒會難以恢復。這些年來國內和國外的很多報道和統計,用頭腦工作的知識分子,死亡率遠遠高于體力勞動者。倘若你真要分出個什么勞動最光榮或一般光榮來,我倒感到用頭腦的勞動應該排在前面,應該占據第一位的。
當然,一切勞動都是光榮的,沒有什么高低貴賤之分,也沒有什么等級之分,只要你盡心盡力地干好你的本職工作,就應該理直氣壯地感到你的光榮價值。我們再也不要故意把某種勞動形式高喊光榮了,那樣就會產生一種副作用,也就是人們更瞧不起“勞動光榮”這光彩的詞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