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民間有句俗話,叫做:打不死的程咬金。意思是程咬金這個人運氣特別好,雖然看起來本事不怎么地,但是卻每次都能夠逢兇化吉。這主要是《說唐》、《隋唐演義》當中所設(shè)計的“程咬金”的形象,因為小說當中程咬金只會“三板斧”,就是個插科打諢的角色,但是卻常常因此而獲勝。
那么,歷史上的程咬金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呢?程咬金墓出土國寶級文物,真實身份被揭開:原來我們都被小說騙了。1986年的時候,西安對程咬金的墳?zāi)惯M行搶救性的挖掘,希望能夠在其中找到一些有價值的文物。果不其然,他們在程咬金的墳?zāi)巩斨邪l(fā)現(xiàn)了許多重要的文物,其中包括國寶級的程咬金墓志銘。
首先程咬金與小說當中不同的是:程咬金出身豪門而不是靠打柴為生。程咬金出生于公元589年,本來的名叫作咬金,后來改成知節(jié),所以他的官方說法應(yīng)該是程知節(jié)。在《隋唐演義》當中,程咬金是一個非常窮苦的農(nóng)家子弟,曾經(jīng)專門靠打柴為生,后來還為了錢財占山為王。《隋唐演義》當中程咬金的出場是這樣的:
“不道事有湊巧,一日尤員外偶過郊外,天氣作冷,西風刮地,樹葉紛飛。尤員外動了吃酒的興,下馬走進酒家,廳上坐下,才吃了一杯茶,只見一個長大漢子,走入店來······這漢子衣衫襤褸,腳步倉皇,肩上馱幾個柴扒兒,放了柴扒坐下,便討熱酒來吃,好像與店家熟識的一般。”
小說中他很窮,衣服都是破爛的,需要靠打柴來為生。但是程咬金的墓志銘當中卻有這樣一段話:“曾祖興 , 齊充州司馬 。 祖哲, 齊晉州司馬” , “ 父婁 , 濟州大中正, 皇朝贈使持節(jié)贏州諸軍事、 贏州刺史”這表明,程咬金祖上都是當?shù)氐拇蠊伲梢运闶钱數(shù)睾雷辶耍酝耆恍枰律酪h褸,靠打柴為生。
不僅如此,程咬金當時還特別的有實力。610年起,由于天下動蕩,盜賊四起,所以處處都有強盜占山為王。程咬金為了安定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家鄉(xiāng)招募了數(shù)百人的青壯年,并且把他們訓練成為了一支能征善戰(zhàn)的部隊,保衛(wèi)家鄉(xiāng)。正是因為如此,后來他投靠李密才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因為他是個練兵小能手。
與此同時,程咬金的武器不是板斧。在《隋唐演義》當中,程咬金的“三板斧”幾乎成了他個人符號化的特征,不過歷史上的程咬金卻不是用板斧這樣的武器的。作為隋唐之際的名將外加世家大族,用板斧是很“寒酸”的。當時真正體現(xiàn)實力與財力的武器是馬槊,這是一種重兵器,專門用來對付騎兵作戰(zhàn)用的。
南北朝時期,北方仗著馬匹多,練成了“連環(huán)馬”、“鐵浮圖”這樣的重騎兵,對于南方或者其他的人來說,對付重騎兵靠普通武器已經(jīng)不能應(yīng)對了。所以當時人發(fā)明了馬槊,它是一種類似于長矛的武器,但是它比長毛更沉重,破甲能力更強,是當時許多武將的標配武器。比如李世民就曾經(jīng)說尉遲敬德:
“吾執(zhí)弓矢,公執(zhí)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作為豪族和名將的一員,程咬金的武器也是馬槊,而且他的功夫遠遠不止“三板斧”,他的武藝在當時屬于那種沖鋒陷陣的猛將。《大唐故驃騎大將軍盧國公程使君墓志》當中寫道:徭情鳳篆,挹絳灌之雄規(guī);驛思龍韜,獵孫吳之秘旨。意思是他既有灌嬰那樣的勇武,也有孫武、吳起那樣的智謀。
程咬金是不是比得上孫武、吳起這個難說,但是這一段話至少說明他是一個文武雙全,很優(yōu)秀的武將,并不是小說里面那個插科打諢的角色。他性格很好,墓志銘當中也寫道:“資以純固,體乎溫嶷。冰操含潔,霞情蕩照。”這是很高的評價了,只差寫程咬金“冰清玉潔”了,總而言之程咬金品德上是沒有大毛病的。
同時,現(xiàn)實當中的程咬金似乎要比小說當中的程咬金倒霉一些。小說當中的程咬金幾乎是主角光環(huán)加持,一輩子都沒倒過霉,反而處處走運——只怕是李世民的運氣都沒他好。而現(xiàn)實當中的程咬金雖然大半生都很厲害,但是在自己為主帥西征突厥時曾經(jīng)打了個不漂亮的仗,因此被唐高宗李治降罪,可謂是晚節(jié)不保了。
所以說,小說和歷史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