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80%-90%的2型糖尿病人的胰島b細胞是正常的,通過合理飲食可消除胰島素抵抗,恢復正常血糖值。
對于糖尿病,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有些人甚至以為得了糖尿病,就離死不遠了。確實,有很多糖尿病人到后期會產生嚴重的并發癥,比如糖尿病足、眼睛失明、各種器官衰竭。
那么是不是一旦診斷為糖尿病之后,就再也離不開降糖藥了呢?
其實并不是這樣的,80%-90%的2型糖尿病人的胰島b細胞是正常的,通過合理飲食可消除胰島素抵抗,恢復正常血糖值。
造成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糖尿病也分為4種類型,胰島素依賴型(Ⅰ型)、非胰島素依賴型(Ⅱ型)、妊娠糖尿病、特殊類型糖尿病。
I型糖尿病人,胰島素絕對不足,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 人體的胰島b細胞已經沒法分泌胰島素。
II型糖尿病,胰島素相對不足,常見于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
醫生給II型糖尿病人開的降糖藥種類雖多,但主要降糖原理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代表藥物: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第二種是增強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代表藥物:如二甲雙胍、苯乙雙胍、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其實只要掌握了這兩個降糖原理,90%的Ⅱ型糖尿病人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調理,把血糖值控制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與苦蕎:
苦蕎:七大營養素完全集于一身,不是藥,不是保健品,是能當飯吃的食品,苦蕎被譽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出產于高寒山區,綠色天然,純凈無染。
苦蕎中的獨特成份——苦蕎黃酮,功效非常獨特,可以促進胰島素分泌,提高胰島素受體的親和力,有效對抗“胰島素抵抗因子”,提高細胞、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加強細胞組織的自我修復能力,從而達到對糖尿病的雙向調節作用,即能使高的血糖降低,低的血糖升高,正常的血糖不變。真正達到綠色、安全地預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是天然的植物胰島素。
苦蕎中含有的苦蕎糖醇,可在人體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 D—手性肌醇,能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
糖尿病與膳食纖維: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膳食纖維好處很多,有“第七營養素”的美稱。
膳食纖維具有一定的調節血糖作用,膳食纖維攝入胃腸后,吸水膨脹呈膠狀,能延緩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胰島素需求量,減輕對胰島細胞的負擔,增進胰島素與受體的結合,能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
膳食纖維多存在于粗糧和一些菜果中,例如:玉米、糙米、燕麥、白菜、油菜、菠菜、筍類、魔芋等,所以說,適當地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對糖友有益。
糖尿病與硒:
硒作為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對糖尿病有著極其重要的治療作用。硒最重要的生物學功能是抗氧化,消除自由基,補充適當的硒有助于改善胰島素自由基防御系統和內分泌細胞的代謝功能,這為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提供了新依據。另外,硒也可以通過改善糖尿病血液粘滯性增高狀態,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改善糖尿病預后。
硒是構成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島β細胞氧化破壞,使其功能正常,促進糖份代謝、降低血糖和尿糖。
此外,硒除了產生胰島素樣作用以外,還有與胰島素協同的作用,這使得硒在糖尿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更為引人注目。
因此,糖尿病人日常補硒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硒的食物,如魚、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
通過飲食調節血糖對于糖尿病人來說,是一項緩慢卻十分安全的方式,但糖友也要謹記:
1、飲食治療是所有糖尿病人需要堅持的治療方法。輕型病例以食療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須在飲食療法的基礎上,合理應用體療和藥物療法。只有飲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藥或胰島胰才能發揮好療效。否則,一味依賴所謂新藥良藥而忽略食療,臨床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2、飲食方案應根據病情隨時調整、靈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適當放寬,保證總熱量。肥胖病人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以低熱量脂肪飲食為主,減輕體重。對于用胰島素治療者,應注意酌情在上午9~10點,下午3~4點或睡前加餐,防止發生低血糖。體力勞動或活動多時也應注意適當增加主食或加餐。
3、糖尿病飲食中要科學地安排好主食與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輕視副食。雖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應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質、脂肪進入體內照樣有一部分也可變成血糖,成為血糖的來源。蛋白質和脂肪在代謝中分別有58%和10%變成葡萄糖。這類副食過多,也可使體重增加,對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應合理搭配,否則照樣不能取得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