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寧 陳偉龍
[案情]2007年9月,被告某酒店因經營需要,將酒店的餐飲部承包給被告張某、王某,張某、王某負責酒店餐飲部廚房的一切事務,包括廚房人員的招用,日常的工作安排、管理,并由張某、王某對招用的廚房的工作人員確定工資報酬的數額并發放工資。2007年10月,王某招用原告鄭某作為廚房的輔助人員,從事打掃衛生、洗菜及傳菜等工作。2009年大年三十,年夜飯結束后,原告鄭某下班回家途中與機動車相撞發生交通事故。鄭某將某酒店、張某、王某一起訴至法院,要求三方承擔賠償責任。
[評析]在社會生活中,餐飲企業、建筑企業因企業經營和管理的需要,將部分經營項目或工程對外發包,由承包人招用勞動者完成其承包的項目或工程,勞動者與發包人、承包人之間存在何種法律關系?勞動者發生損害由誰賠償?
具體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承包人是符合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即我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具有合法的用工主體資格,可以依法招用勞動者,勞動者與承包人之間形成勞動關系,勞動者在勞動中受到工傷損害,應由承包人承擔工傷賠償責任,當承包人無力賠償時,發包單位僅在未支付的發包款的范圍內承擔給付責任。第二種情況:承包人是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是指我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不是合法的用人主體,其與其招募的勞動者之間不形成勞動關系。但部分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承包者,當其招用的勞動者發生傷害時,其無力賠償,嚴重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未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四條規定: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筆者認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被告某酒店將廚房部發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被告張某、王某,被告張某、王某招用原告在廚房部工作,被告某酒店與原告雖然不存在勞動關系,但仍應對原告承擔工傷保險責任,被告張某、王某承擔連帶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