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怒江大峽谷的最北端,有一處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丙中洛。四面皆為青山環(huán)抱,傳說共有十大神山守護(hù)著它。怒江從北面的西藏察瓦弄一路瀉下,經(jīng)秋拉桶和石門關(guān)奔涌而出,蜿蜒向南,在丙中洛南面形成了幾個大彎,其中一個“U”形大彎被稱為“怒江第一灣”。
霧里村—怒江對岸半山坡上的村子,古老的木屋疏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坡上,大片的青稞地,幾棵點(diǎn)綴恰到好處的綠樹和背景處層層云霧縹緲的遠(yuǎn)山雪峰,美得使你屏住呼吸,唯恐出氣粗一點(diǎn)都會使它破碎。
霧里村是一個怒族村寨,對于深居在這里的怒族人來說,土地帶來的豐衣足食已經(jīng)足夠奢侈。這是一個與世隔絕、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的理想樂園。
黑井---逝去的鹽都
黑井,一個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境內(nèi)的千年古鎮(zhèn),因歷史上盛產(chǎn)鹵鹽而聲名鵲起、富甲一方,之后卻走向沒落,漸為外人所不知。因鹽而興,又因鹽而衰,千年鹽都黑井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古鎮(zhèn)。當(dāng)年的金粉浮華之地,伴隨著絢爛之花的凋零而歸于平淡,平淡得幾乎不為世人所知。
浩蕩寬闊的龍川江從這里穿過,江兩岸古老的房屋高低錯落,江邊的小巷幽靜錯落。大量木雕石刻,塔樓牌坊,寺廟,鹽井,古驛道等遺跡遍布全鎮(zhèn)
沙溪---被現(xiàn)代文明遺忘的角落
西江苗寨---環(huán)佩鏗鏘,苗家歌舞動地來
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tài)”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領(lǐng)略和認(rèn)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fā)展之地。生活在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這里的地形特點(diǎn),在半山建造獨(dú)具特色的吊腳樓,上千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
石頭寨---布依人的"世外石屋"
石頭寨依山傍水,四周有秀麗挺拔的群山,寨前田連阡陌,寨后綠樹成蔭,寨邊有寬闊的石頭河,河水清澈見底,常見游魚成群,互相追逐。河上有座30多米長、5米寬的五孔石橋,弧形石拱與倒影連成一個個圓的洞門,對岸綠水青山,分別映在圓洞里,正如五幅不同畫面的山水彩屏。竹林、果樹相間的岸邊石屋村寨,在陽光輝映下,如片片白云,散落在青山綠水間,形成一派獨(dú)特的山村美景。
青巖---夢回吹角連營
這里真是石頭砌就的世界。青石板鋪成的古驛道,寬闊而平坦,潔凈得一塵不染。民居則是石瓦、石墻、石凳、石磨。區(qū)別只在于富人家的墻用青條石砌就,窮人家的墻用碎石片疊成,只是年深日久,這些房子愈顯得低矮破舊了。
小鎮(zhèn)的格局很簡單,古驛道是其中的主干,兩邊則是一條條小巷,它們也同北京的胡同一樣,幽深而安謐,走在里面,頓生遠(yuǎn)離塵囂、遺世獨(dú)立之想。更何況這小鎮(zhèn)是依山而建,隨高就低,走起來就更有一番樂趣。
岜沙---最后的槍手部落
岜沙,一個神奇而古老的名字,她位于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從江縣,是一個崇尚自然、以樹為神的槍手部落。走近這個神奇的地方,你會有一種時空凝固的錯覺。
安仁---蒼松翠竹的川西壩子
安仁是麗浦線90千米處的古鎮(zhèn),龍泉的東大門。這里現(xiàn)存的舊式街坊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初時期,中西式樣結(jié)合風(fēng)格,莊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鎮(zhèn)特殊的建筑風(fēng)貌,號稱“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一曲清流繞古鎮(zhèn),千竿翠竹隱新村?!碑?dāng)你踏著青石小徑,走上小木橋憑欄遠(yuǎn)眺,或是躺在河邊青幽的草地上,享受陽光的煦暖時,總是會被一陣熟悉的旋律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