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13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欄目曾經的一個關于“染色瑪瑙”的報道,在瑪瑙行業掀起了軒然大波。此報道將報道矛頭指向有“北阜新南東孚(又有稱東埔)”的兩大瑪瑙名地,得出“這種染色瑪瑙的重金屬含量普遍偏高,在人體蓄積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誘發基因突變”的結論。該報道在大量的普通消費者群體里引發了極大的恐慌和憤怒。帶著這一系列央視報道未能解決的疑問,《中國黃金珠寶》周刊的記者采訪了來自質檢部門、行業協會、瑪瑙經營者、瑪瑙消費者等相關人士,盡力展現出“染色瑪瑙”事件的真實全貌。
瑪瑙作品《春江花月夜》
僅從央視報道的內容來看,央視的這一報道看上去“有事實有依據”,然而仔細推敲起來,雖然某些報道的細節比較合理,一些推論的邏輯上卻并不嚴謹。
廣州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主任助理鄧常劼告訴記者,市場上的瑪瑙確實有不少是染色瑪瑙,比如一些紅色、綠色、藍色、紫色等瑪瑙,其色彩要比天然瑪瑙鮮艷不少,至于染色瑪瑙或者染色瑪瑙手鐲占據的市場份額是否是95%,這個業內尚無權威數據支持,具體數額在行業內也暫無定論。
瑪瑙作品《化蝶》
而據阜新市細河區玉龍弘藝雕刻廠廠長、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81位寶玉石專家之一的曹志濤講,在遼寧阜新當地,染色瑪瑙只占很小的份額,尤其是在阜新當地,自從去年正式取消染色瑪瑙、沒收相關染色工具以來,染色瑪瑙就幾乎已經絕跡。央視說染色瑪瑙占95%,事實上卻是天然瑪瑙占95%,甚至更多到99%,僅剩下很少的染色瑪瑙,來自于正式取消染色瑪瑙產業之前,商戶們殘存的染色瑪瑙制品。
瑪瑙作品《出塞》
事實上,很多染色工業原料都有一定的毒性,即便是消費者身穿的衣服,其用以染色的化工原料也對人身體有一定毒性。原則上講,只要染色后的物品出廠前水洗充分,將毒性燃料洗凈,殘存毒性不足以對人身體產生危險,即是安全。
判斷染色后的瑪瑙是否有毒,應該主要從兩個標準入手,一則是染色后瑪瑙內毒性元素的含量是否足以對人身體產生傷害,二則是染色后瑪瑙內的毒性元素在接觸皮膚時,是否會溶出瑪瑙被皮膚吸收,吸收量是否會對人身體造成危害。很多染色商品的原料都有毒性,染色原料有毒并不等同于染色后商品有毒,染色原料是否有毒并不能作為染色商品是否有毒的依據。
瑪瑙作品《福滿人間》
廣東省似乎遠離這次報道涉及的地理范圍,但是因為廣東省是全國珠寶的銷售集散地,瑪瑙作為珠寶玉石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廣東的瑪瑙銷售量也是非常大的。本次央視的報道還是對廣東省的珠寶行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廣州省珠寶玉石及貴金屬檢測中心主任助理鄧常劼提出,國家標準GB/T 16552-2010《 珠寶玉石 名稱》中關于瑪瑙的相關條款規定,瑪瑙的染色處理屬于“優化”范圍,也就是屬于已經被行業和消費者所接受的處理方式,無需特殊注明。所以,即便是經過染色處理的的瑪瑙,銷售者也可以直接使用“瑪瑙”作為商品名稱,不須特別說明是經過染色處理的。
央視的地位固然權威,但其在報道中邏輯上的不嚴謹,以及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卻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令人深思,一個并非專業的媒體在報道可能對行業產生毀滅性的打擊的專業事件時,是不是應該更多采納專業人士的觀點,更謹慎更全面一點,更多地從糾正行業而不是打擊行業的角度去報道,才是更有責任感的體現呢?作為珠寶行業本身來講,才此次風波當中,也可以看到“如何積極地發言,積極地向消費者普及行業常識”的重要性。
來源:《中國黃金珠寶》周刊
被中國人誤讀的歐洲貴族精神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你還會用嗎?在簡單中幸福受益一生的“四句話”活在當下讀書 清雅你靠什么在公司立足?你不可不知的人生女人穿衣不會搭,長的再好也土掉渣!!女人 優雅起來人算,天算和積德時間有雙溫柔的手千萬別去傷害最在乎你的人讀書的四種境界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