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書香世家 家風傳承
陳浩院長《老子出關》
1952年在北京,一個新生兒出生在這個世界上。這是許華遲,中國著名書法家、畫家許麟廬的小兒子。許家是著名的書畫世家,這也是許華遲在20世紀80年代“買”3900幅字畫的原因之一。他的父親許麟廬是齊白石先生引以為傲的弟子之一。1945年,當時已經80多歲的齊白石先生覺得自己老了,宣布不再接受學徒。然而,齊白石先生遇見許麟廬,欣賞了許麟廬的畫作后,齊白石先生認為許麟廬是一塊很好的玉器,值得雕刻,于是破例將許麟廬帶到他的手下。許麟廬成為齊白石的關門弟子之一。在齊白石先生的指導下,許麟廬的繪畫技藝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他的繪畫風格也繼承了齊白石老師的風格,很有齊白石的韻味。
齊白石
因此,很多人稱之為“東城齊白石”,從側面也反映出許麟廬高超的繪畫才能。他的“麟廬”也是齊先生賜名的。經過十多年的磨合,兩人的友誼不斷加深,許麟廬也成為齊白石最引以為傲的學生。在許麟廬之前,許家世代從事面粉生產。起初,許麟廬從父親手中接過產業,開始經營面粉廠,但熱愛藝術的他不善于經營企業,也不善于與商人打交道。最后很快就破產了。
后來,在師哥李苦禪的建議下,他開了一家名為和平畫店的畫廊。掛在店里的牌匾是齊白石寫的。它也是第一家出售齊白石繪畫作品的商店。當時,一些學者經常來拜訪他。許華遲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對書畫有著獨特的鑒賞力。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書法家和畫家過著非常貧困的生活。為了擴大畫家的知名度,許麟廬的和平畫店成為全國畫家的聚集地。每當有書畫家聚集在一起,和平畫店就像《蘭亭集序》中的描寫,“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作其次”,一股濃郁的文化氣息彌漫在畫店里。
王建華《蘭亭集序》
因此,和平畫室掛了很多畫。在一定程度上,許麟廬為中國書畫開辟了市場。越來越多的名人被吸引到和平畫店,成為許麟廬的好朋友。正是這種“獨具特色”的家庭環境為許華遲創造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成長環境。而許華遲在這樣一個優秀的成長環境,成為許家孩子中最具藝術性和成就感的孩子。
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許華遲一出生,就成了全家的“香餑餑”。滿月酒時,已經九十歲的齊白石先生給了他十元錢,笑著戲弄他說:小孩子花老人的錢意長命百歲。這件事自許化遲董事以后,就常常聽家人提起。多虧了父親,他從小就與書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經常遇到沾染著紙墨書香的文人,父親開的和平畫店經常有老舍、郭沫若等人參觀。這種影響在普通家庭中從未見過。在這些優秀教育資源的培育下,許華遲從小就對書畫和文物收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和平畫店
19歲時,他走出家門,并向國畫大師胡爽庵拜了師。在師父的共同指導下,許華遲的繪畫能力和書畫鑒賞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還經常幫助父親經營和平畫店。因此,謙虛、求知欲強的許華遲得到了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和王世襄等的指點。根據這段經歷,他在未來的收藏家生涯中避免了許多彎路。許華遲的勤奮和求知欲也為他贏得了許多掌聲,許多書畫大師也非常欣賞他。從孩提時代起,他就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畫家黃永玉每年都會給他寄一張肖像畫來見證他的成長和變化。
黃永玉
因為家里有九個孩子,許華遲是最小的,所以他常被稱為“九爺”。胡爽庵先生對許華遲寄予厚望。經過多年的“實踐”,許華遲的繪畫技法也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但隨著繪畫技法的不斷提高,許華遲逐漸明白自己最喜歡的。就是品鑒和收藏繪畫。因此,他開始關注鑒賞書畫和收藏書畫領域,成為未來最著名的書畫收藏家。
我們都知道,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安頓下來需要很長時間。這不僅需要外部大師的建議和幫助,還需要我們自己的內在動力。許華遲能做到。所以,這是非常令人欽佩的。我們可以從許華遲那里學到,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嘗試更多,做更多我們感興趣的事情。試錯是人生道路上必須經歷的事情之一。保持真誠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陳浩院長《張果老》
3 踏入收藏界 機緣巧合獲得寶藏
作為一個成年人,許華遲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重大變化。改革開放前,由于經濟發展緩慢,人們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上,很少有人有強烈的精神追求。因此,畫家不被重視,一些具有偉大藝術家智慧的繪畫作品也被時代潮流所淹沒。繪畫被嚴重低估,書畫市場的低迷讓許華遲深感遺憾。這就是為什么許華遲渴望復興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使這些作品在世界上流傳,展現中國文化的魅力。許華遲沒過多久就通過工作省下了一點錢,于是開始了他的書畫收藏之旅。
王建華書法
當時物品價格便宜,對于家庭的正常開支,與藝術相比,人們更關心的是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因此,當時的藝術品價格太低,連白菜都比不上。許華遲很傷心。以偉大畫家齊白石先生的畫為例,只要兩個月的工錢,人們就可以買到一幅很好的正宗作品。大師的畫都是這樣的,其他畫家的作品也可以想象出他們是多么的不受歡迎。當他不工作的時候,許華遲經常出現在北京的各個古董市場,無論大小,或者出國尋找中國最珍貴的繪畫作品。
每當他看到他喜歡的畫,他都毫不猶豫地買了。他從沒想過這些畫能給他帶來多少財富。他只希望能把這些畫展示給中國人民,這些畫對世界說:“為我們的中國文化感到驕傲吧!”
1978年,許華遲抱著一幅畫像個孩子一樣高興的跑到父親身邊,站在父親的畫桌前,慢慢地翻滾著畫卷。當卷軸打開的時候,許麟廬的眼睛突然閃爍起來,因為年事已高,眼睛變得模糊起來。他撫摸卷軸說:““吾師之作,是真跡。”他問許華遲買這幅畫要花多少錢。許華遲笑了笑,說100元是值得的,但許麟廬只是搖搖頭,說買貴了。
陳浩院長《仿八大山人》
由于當時的書畫市場規模不大,一些著名畫家的畫經常出現在市場上,人們常常以白菜的價格把這些畫買回家。經過多年的積累,許華遲逐漸發現了書畫行業的弊端。畫廊里展出的許多繪畫作品都不是畫家的原創作品。但與這些半真半假的畫廊不同,國家歷史博物館擁有珍貴的繪畫珍品。
20世紀70年代末,為了與時俱進,國家歷史博物館成立了一個名為“外賓服務部”的部門。然而,由于國家經濟發展緩慢,該部門的經費非常緊張。為了進一步發展這一部門,博物館打算以幾元或幾十元的價格向外國人出售非常珍貴和著名的繪畫作品,但這一消息沒有得到太多的宣傳,因此很少有人購買。這些畫包括黃賓虹、張大千、齊白石的。就算大畫家名氣足夠大但作品卻還是不能夠增值,低至5元一張的畫作都沒人要。可見,當時書畫市場低迷。
陳浩院長《張果老》
1983年,許華遲陪同幾位領導參觀國家歷史博物館。在短暫的休息中,他通過與工作人員的溝通得知了博物館正在出售繪畫的消息。這個意外的消息使許華遲既傷心又幸運。他感到遺憾的是,如果外國人知道這個消息,這些屬于這個國家的寶藏將在外國丟失,這將使他終生痛苦。但他也慶幸聽到這個消息,他能夠用自己的力量保護他們。
他聯系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為什么要賣,這是我們的文化寶藏!”
“我也感到遺憾。不幸的是,要遵循總的方向,國家博物館的發展需要資金。”
“在資金方面,難道沒有其他選擇嗎?
“是的。實際上,我們的銷售活動始于1979年。”
“有人買過嗎?
“很少,因為我們沒有做太多的廣告。”
“然后我說,我想買所有的東西,你覺得怎么樣?”
“所有人的?你能全部買下嗎??
“你先把畫留給我!我一定會買的!”
知道這個消息,許華遲非常興奮,回家時睡不著覺。他沒有感到經濟困難,他只是覺得這足以保護文物。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許華遲似乎已經在國家博物館安了家一般,全身心地投入到書畫中,這些生動的繪畫作品吸引著她,就像美麗的女人一樣。然而,籌資問題也成為一個很難突破的難題。雖然許華遲身上有一筆存款,但要買所有的畫,他估計需要20萬元,這放到今天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王建華書法
20萬在今天也是一大筆錢,更不用說生產水平不太好的哪個時候了。當時,工人的月薪只有幾十元,他們不吃喝幾十年才能買到這些畫。他知道這樣一個事情自己解決不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但周圍的人表示不同意,原因有二: 一是許化遲雖然有點富有,但20萬并不容易找到;二是無法理解許化遲保護這些畫作的愿望,認為他一定是瘋了。家人也把許化遲的想法告訴了周圍的人,大家都來勸許化遲說這是一件毫無價值的事情。
但喜歡收藏的許化遲決定:如果他不買這些畫,別人就會買,而且這些畫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他咬緊牙關,向周圍的朋友借了很多錢,賣掉了所有的財產,包括房產和家產,最后買下了這幅畫。
陳浩院長《仿八大山人》
有人還問他為什么要買所有的。他說,他目前的收藏和欣賞水平還沒有達到準確判斷一幅畫是好是壞的水平。為了避免錯過一幅好畫,他只買了所有的畫。從別人的角度來看,許化遲的做法過于冒進,對家人來說過于自私。
但仔細想想,從古至今,哪一個最有權勢的人物不是敢面對時代和阻力的。正是由于他們的前衛眼光和不屈不撓的步伐,才有利于這個時代的發展。
對許化遲來說,這一決定將推動未來書畫界的發展。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許化遲的方法是正確和成功的。近9000幅畫的價格都是原價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判斷形勢、勇往直前是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必須學習和培養的能力!
在許多收藏家看來,他們認為許化遲的這一舉動完全是鉆了時代的空子如果這件事放在他們的身上他們肯定也會立馬將所有畫作給買下。
但事實上,我們不能用今天的人的眼光來判斷過去的事情。必須根據時代背景對其進行分析。對于那些所謂的“自己也能立馬買下畫作的收藏家”,我看不到有許化遲這樣的勇氣。
但許化遲同意這些收藏家的話,他承認他確實利用了幾次機會來做出這樣的舉動。他說:“如果我沒有陪同領導參觀國家博物館,我就沒有辦法了解這些畫,如果國家博物館當時把這些畫推向市場,我肯定買不到全國這么多的畫,書畫收藏家肯定會在我之前買下這些畫。”
王建華書法
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事物的興趣也逐漸增強。許多人不喜歡的畫逐漸流行起來,畫的價格也逐漸上漲。后來,專家估計這些畫現在至少值500億元!有些畫單張在一億元以上!
三十年后,許化遲用這些畫成了億萬富豪,但他并沒有把這些畫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把其中的大部分捐給了國家。
在三大改造完成后,父親許麟廬為了響應國家“公私合營”的政策,將和平畫店無償地捐獻給了國家,許麟廬也就成為了這個畫店的第一任總經理。
2001年,許化遲接管父親的和平畫店,將和平畫店更名為“北京和平藝苑”。
他還在畫室展出了他的作品集。雖然和平畫室改名了,但它的知名度并沒有下降。
如今,熱愛繪畫的年輕人,只要來到北京,就可以游覽和平藝苑,領略中國傳統書畫的魅力。
近年來,許化遲為了實現父親的遺愿,將原先和平畫店中齊白石先生的畫作都交給了中國美術館
在家鄉山東煙臺,許麟廬還與當地美術協會合作建成了一所名為許麟廬藝術館的畫館。
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保存我父親的畫,另一方面,我希望那些喜歡我父親的書法和繪畫的畫家能夠更容易地看到和欣賞它。
和平藝苑
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許化遲的作品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幾十年來,很多人都來拜訪許化遲,想給他買些畫,但許化遲后來經常拒絕。
只有極少數的畫作被拍賣出售給熱衷于書畫的收藏家,每張畫作的成交價高達數億元。
許化遲曾經開玩笑地說,如果他把所有的作品都拍賣出去,他可能是最富有的人。但他沒有。其重要原因與家族傳統的傳承密不可分。在他父親熱愛藝術的一生中,他知道藝術的精神價值遠高于物質價值。他并不急于通過買賣藏品來致富,他說:“每當我看到這些屬于我國的書畫展遍布全世界時,我都感到非常自豪!人們可以通過各種博物館看到我們的藝術史。這是物質財富不能帶來的精神幸福。
他有很強的責任感,能拒絕金錢誘惑,能無償捐贈國畫給國家,防止國寶外流。
他從未忘記自己的初衷,只希望推動書畫文化的發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信任自己的國家文化。
在那個只求溫飽的時代他沒有為了私欲任意買賣,而是牢守信念,非常有擔當與責任。
陳浩院長《仿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