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潘錦功準備乘坐飛機回國,卻在機場遭到幾個陌生人的綁架,他靈機一動做了一件事,使自己順利脫險!
潘錦功是杭州人,祖籍四川。他自小就勤奮好學,1996年大學畢業后,留學美國。
在美國的每一天,潘錦功都泡在實驗室,不間斷地研究發電材料,尤其是“發電玻璃”技術。
雖然實驗總是失敗,但他從不氣餒,不斷地總結實驗結果,開拓思路,然后再一次次地將想法與發現付諸實踐。
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潘錦功用了20多年的時間,終于掌握了碲化鎘的特性,使“發電玻璃”技術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同時,他還申請了技術專利。
很快,潘錦功在“發電玻璃”方面取得的成果,就震驚了美國當局。他們非常重視潘錦功的研發成果,不僅把他的科研成果寫進了美國大學教材中,還大張旗鼓地把他保護起來。
為收買潘錦功專利技術的使用權,美國能源公司甚至一次性拿出了2000萬美元。而且,不光美國這么看中這項技術,就連印度也提出用1億美元購買這項技術,但是這一切都被潘錦功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因為潘錦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一心惦記著要把這項技術帶回國內發展,即使這些成果要造福世界,也要從中國走出去。
2011年,潘錦功辭去美國的工作,準備攜家帶口回國發展。
潘錦功的導師得知他的決定,極力挽留,說:“在美國,你可以得到最先進的科研設備,獲得更多的成功。”
潘錦功婉拒了導師,可是美國官方得知他要回中國的消息后,想要用金錢誘惑他,遭遇失敗后,竟然使出下三濫的手段威脅他,說他是間諜,盜取了美國技術,禁止他出境。
最終,我國駐美大使館出面協調,美國當局才同意放他回國。
讓人憤怒的是,美國當局依然不死心,就在潘錦功回國登機的時候,機場上突然出現幾個陌生人要綁架他。幸好潘錦功機敏地大喊起來:“你們要干什么?”喊聲驚動了周圍的人,這幾個陌生人才悻悻離開,潘錦功得以登機回國。
那么,美國為什么千方百計地阻止潘錦功回國?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第一生產力仍然是科學技術,特別是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更是世界上公認的具有新發展潛力的工業領域。
其實,“發電玻璃”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國人提出來的,他們也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卻碰到了瓶頸發展緩慢。
但是,他們卻深知這項技術關乎著一個國家的“百年大計”,很有可能會在未來建立新的能源結構,這對于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會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
再加上美國又是能源消耗大國,對這項技術更是虎視眈眈,于是,就有了上面的一些列操作,可是潘錦功毫不在意,毅然決然地回國。
回國后,他在世界上唯一的碲礦獨立礦場的四川成都建立了公司。
雖然公司發展困難重重,不是資金鏈斷裂就是被美國打壓,要不就是人員跳槽。但是,這些困難沒有打垮潘錦功,他帶領團隊發表了200余篇論文,獲得了70多項發明專利等,實現碲化鎘發電玻璃“中國智造”。
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成功制造出1.92平方米大小的“發電玻璃”。更令人稱奇的是,生產這樣一塊“發電玻璃”,僅僅需要55秒,而且發電轉化率卻高達17.8%,對環境影響極小,不管刮風還是下雨,只要有光線,“發電玻璃”就可以工作,可以說是365天不間斷。
這項技術在成都雙流機場、福特汽車公司全球159個工廠的屋頂和墻壁改造、以及英國的綠色小鎮等工程中都得以應用,就連“冰墩墩”和“雪容融”的指示燈,也是用的這項技術。
更值得驕傲的是,我國擁有“發電玻璃”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說不定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這項技術就“飛入尋常百姓家”,造福于普通大眾了。總之,“發電玻璃”是一項利于民生、軍事、國防的新科技。
潘錦功不為美國高薪誘惑,拒絕印度的高價購買,把最先進的技術帶回國,特別是在新能源發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為國家科技發展注入了新力量,值得我們敬佩!
無論在國內國外,正是有著無數像潘錦功這樣的中國人,他們時刻牽掛著祖國,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無私地奉獻給祖國,才使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向他們致敬!
參考資料:《在墻上建一個三峽電站》中國青年網
作者:歲寒傲蕊
編輯: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