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一提起膽固醇就色變,其實我們常吃的食物中,有一種被稱作“惡魔脂肪”的反式脂肪酸,比膽固醇更可怕!,吃一口就等于吃七口油。如此可怕如此反人類的東西就是——反式脂肪酸,攝入過多的反式脂肪酸,不僅會損害心腦血管健康,還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的風險,甚至會影響記憶力。對兒童來說,會影響智力的發育;對老年人來說,會加速認知功能衰退,增加老年癡呆癥發生的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50萬因心血管疾病引發的死亡案例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有關,堪稱是心腦血管的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呼吁各國:全球范圍內徹底停用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反式脂肪酸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來源于天然食物,主要來源于反芻動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二是加工來源,主要是植物油的氫化、精煉過程,食物煎炒烹炸過程中油溫過高且時間過長也會產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想必大家很想知道,到底怎么就吃了反式脂肪酸,它就藏身于蛋黃派、奶油蛋糕、曲奇、餅干、糕點、冰淇淋、珍珠奶茶、煎炸食物,甚至炒菜方式不當,都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害人不淺
反式脂肪對健康的危害是日積月累的,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已經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
1
損傷心血管
反式脂肪酸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時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科學研究發現,LDL正是引發血壓升高、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兇。
2
誘發糖尿病
過量攝入反式脂肪導致的肥胖,主要集中在“腹部”,內臟脂肪會增加很快,也就是說,這樣的人特別容易“長肚子”!眾所周知,腹部肥胖會增加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3
讓人爆肥
研究人員經過計算發現,正常情況下,人們多吃油脂之后的確會引起發胖,但按同樣的數量來說,反式脂肪酸促進肥胖的“力度”是脂肪總體平均效應的7倍,是飽和脂肪的3~4倍。
換句容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吃反式脂肪讓人增肥的效果特別強,吃1口反式脂肪,就等于吃7口普通油脂,或者吃4口肥肉。
4
損害記憶力
美國心臟協會通過對1000名年齡在45歲以下的健康男性的調查發現,大量攝入反式脂肪酸的受試者,在單詞記憶測試方面成績最差。即使在考慮年齡、教育水平和抑郁癥等因素后,這一關聯仍然存在。
如何躲開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有兩大來源,一是天然食物,主要是反芻動物,如牛羊肉以及乳和乳制品;二是加工來源,主要包括部分氫化的植物油、精煉的植物油、長時間的高油溫烹飪。
1
識別馬甲
商家給反式脂肪酸穿了不少馬甲,氫化大豆油、氫化油、起酥油、植物起酥油、精煉植物油、植物黃油、植物奶油、代可可脂、植脂末、奶精、麥淇淋等都是它,不要被名稱迷惑了。
下面原料在配料表上的排名越靠前,反式脂肪的含量也可能越高。
◆部分氫化植物油(包括部分氫化棕櫚油、大豆油等)、氫化植物油、精煉植物油
◆起酥油、植物起酥油、高級酥油、液態酥油
酥脆型曲奇餅干、派類及酥類食品、薯片類膨化食品能不吃就不吃,反正營養專家是一輩子不愿意碰這些食品的。
2
標注0不等于沒有
由于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特別是心血管健康臭名昭著的負面影響,我國相關法規明確要求,如果食物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了氫化或部分氫化油,還應該在營養成分表中標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其實,成分表中含量為0并不意味著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中就規定,如果每100g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不超過 0.3g,那就可以標注為0,并不代表著完全沒有。
3
控制用油量
雖然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含量比黃油、奶油低不少,但是中國人吃奶油、黃油少,吃植物油多,所以植物油反而成了“主要矛盾”,因此控制反式脂肪的首要任務是控制烹調中植物油的用量。
4
剩油不再用于高溫烹飪
日常家庭烹調時,避免油溫過高和反復煎炒烹炸。因為油經過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產物,當繼續使用這種油高溫烹調時,致癌物產量會急劇增加。
吃一口反式脂肪酸等于吃七口油,毀心毀血管,血壓血糖蹭蹭上升,還容易爆肥,心血管專家是絕對不會碰的,你也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