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是指宏觀環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經濟(economy),S是社會(society),T是技術(technology)。
PEST分析是外部環境分析的基本工具,它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四個因素出發,全面分析企業外部的環境。
2.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由肯安得魯斯最早提出,S是代表相較競爭對手的優勢方面(Strengthes)、W代表相較競爭對手的弱勢方面(Weaknesses)、O代表外部環境中的機會(Opportunities)、T代表外部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和挑戰(Threats)。
SWOT分析法是有效評估自身內部能力、外部威脅和機遇的主流分析方法之一。通過對內部優勢、劣勢、外部機會和威脅等因素的系統分析,并根據四象限矩陣排列,系統地對各種因素綜合分析,分別制定SO、WO、ST、WT對策,從而得出戰略性決策和舉措。
3.PDCA分析
PDCA由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糾正)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PDCA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構想,后來被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來,并加以廣泛宣傳和運用于持續改善產品質量的過程,現在被廣泛應用在方案或計劃的實施、監控和改進工作中。
4.5W2H分析法(七何分析法)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是二戰中美國陸軍兵器修理部首創,簡單、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啟發意義,廣泛用于企業管理和技術活動,對于決策和執行性的活動措施也非常有幫助,也有助于彌補考慮問題的疏漏。
發明者以五個w開頭的英語單詞和兩個以h開頭的英語單詞進行設問。發現解決問題的線索,尋找出創新和發明新項目的思路,更進一步進行設計構思,從而搞出新的發明項目,這就叫做5w2h法。
下面是5W2H的內容
(1)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 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實施?方法怎樣?
(3) WHY——為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這樣的結果為什么?
(4) WHEN——何時?什么時間完成?什么時機最適宜?
(5) WHERE——何處?在哪里做?從哪里入手?
(6) WHO——誰?由誰來承擔?誰來完成?誰負責?
(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數量如何?質量水平如何?費用產出如何?
5.5Why分析法
5why分析法是由豐田佐吉提出,對一個問題點連續以5個“為什么”來自問,以追究其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
5why分析法的關鍵在于鼓勵解決問題的人要努力避開主觀或自負的假設和邏輯陷阱,從結果著手,沿著因果關系鏈條,順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問題的根本原因。
6.What-Why-How分析法(問題/現狀-原因-對策)
這是一個常用問題解決三步曲。先分析問題現狀,再分析導致問題的原因,最后針對原因提出對策。使用這個思考框架完全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由調整順序。
這里還有個變形“Why-how-what”黃金圈法則。
黃金圈法則
以上是幾個經常用到的框架思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