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中厭學,直接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很多壞習慣,成為危害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要改變這種狀況,不僅要靠初中生,還要靠家長。如果家長能做好以下三件事,孩子愛上學習是有希望的。
找出你厭學的原因。
孩子不喜歡學習肯定有原因,不會有厭學的原因。那個孩子厭學是因為以下幾點:
學習差導致厭學,很多學生從小就跟不上學習,因為學習任務和科目的加重會導致很多孩子跟不上學習的節奏。還有一部分學生膽小,不愿意請教老師,不愿意和同學交流,會導致學習跟不上的現象,也會導致厭學的現象。
貪玩,初中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發育階段。貪玩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最好能把他們的心找回來。但是很多孩子因為網絡游戲和娛樂而對學習失去興趣,貪玩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早戀,早戀是很危險的信號。如果孩子因為早戀不喜歡學習,家長要及時勸導。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找到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后,就要開始找對策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成績好的助推器之一。家長可以幫孩子制定學習時間表,讓孩子每天按照學習計劃學習。如果他們堅持一個月,就能長期堅持這個好習慣。
激勵孩子
我不喜歡學習,因為我沒有動力。很多初中生其實很單純。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獎勵,以激勵孩子學習,鼓勵孩子完成。獎勵可以基于孩子平時向往的一些事情,比如去游樂園,買個籃球等等。
既能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興趣,又能促進家長和孩子之前的感情。
一般來說,初中二年級是孩子厭學的高發期。大概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一年級的知識是小學接受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習壓力不大。很多孩子和小學一樣,邊玩邊學,成績還不錯。所以,他們對學習還是有一定信心的。但是到了二年級,學習難度加大,老師的教學節奏也在加快。有的孩子成績下降明顯,逐漸開始討厭學習。另一種是大部分孩子在高一的時候情緒比較穩定,但是到了高二就進入了一個“叛逆期”,情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更加桀驁不馴,自負或者自卑。
所以在很多中學,初二都會出現大范圍的“斷層現象”。學習自覺性高,情緒穩定,執行力強的學生,成績會越來越好。自覺性差,學習效率低的學生,成績越來越差,兩極分化明顯,“中級生”越來越少。
其實孩子厭學大多是自身心理狀態和客觀學習困難的結果。家長在尋找問題的根源時,不能單純的看這個現象,而是要認真思考,不斷調整。也許家長的努力不能讓孩子成為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但一定會避免“孩子因為厭學而走極端,偏離正常的成長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