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話》中的借對
——《對聯話》閱讀筆記之五
★ 曾祥科(空山新雨)
對聯中借對的提法不知始于何時。雖然吳恭亨沒有專門提及借對,但《對聯話》所收錄的對聯中,卻有不少都使用了借對的對仗手法。這些借對手法的應用,可供當代的對聯創作者借鑒和參考。
題岳陽小喬墓
小院辟從今,對馬鬣一抔,秋風酒酹湖蘋白;
大姨渺何處,獨娥眉千古,春雨香流墓草青。
(陸寶忠)
“鬣”是馬、獅子等獸類頸上的長毛?!榜R鬣”是指墳墓封土的形狀如馬頸毛發,亦代指墳墓。“娥眉”本指細長而彎的美麗雙眉,代指容貌美好的女子,此聯代指小喬。聯中以“鬣”代指頸部,與“眉”相對,同為身體部位,非常工整。另外,聯中借“娥”的同音字“蛾”,與“馬”相對,動物對動物,甚是工巧。“娥眉”對“馬鬣”,同時使用了借音和借意。
題黃鶴樓
數千里奔湍激浪,到此樓前,公暇一憑欄,江漢雙流相映照;
十余年人物英雄,恍如夢幻,我來重訪鶴,滄桑三度憶曾經。
(李鴻章)
“公暇”即公務間的閑暇?!坝蓙硎鴰浚堉]無朝暮。公暇及私身,何能獨閑步?!表f應物《休暇東齋》中的“公暇”即是此意。此處“公”應是公務之意,聯中借其另一義項“對上了年紀的男子的尊稱”,與“我”相對,屬借意對。
題葛蔭山莊
對此好湖山,再休提世外滄桑,人間營逐;
無多新結構,且領略稚川丹訣,孤嶼清風。
(徐致靖)
丹訣指道家修丹煉氣的要訣?!端焉裼洝ぞ硪弧份d:“有人入焦山七年,老君與之木鉆,使穿一盤石,石厚五尺。曰:‘此石穿,當得道?!e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訣。”下聯末分句借“清”的同音字“青”,與前一分句的“丹”相對,顏色對顏色,屬于借音對。需注意的是,此聯中第二分句局部與第三分句構成自對,即“稚川丹訣,孤嶼清風”與“世外滄桑,人間營逐”分別構成自對。此聯的借對出現在下聯的自對部分。
題朱瑞墓
勛名盛處忌心生,毋怪當日風波若此;
恩怨盡時公論出,試聽將來月旦如何。
(金然)
從聯意來看,下聯中“月旦”指的是“月旦評”,原指東漢末年由汝南郡人許劭許靖兄弟每月主持的一項活動,對當代人物或詩文字畫等進行品評和褒貶。后泛指品評人物?!霸碌敝械摹霸隆北局冈路荩撝薪杵淞硪涣x項“月亮”,與“風”相對,風月并舉,甚是巧妙。
題掃葉樓
老不白頭因水好;
冬猶赤腳為師高。
(易順鼎)
此聯系題南京清涼寺掃葉樓。掃葉樓始建于1664年,系明末清初金陵八大家之一的龔賢的晚年居所,因其自寫掃葉僧狀小像而得樓名,它與還陽井、地藏寺、崇正書院等一起構成圍繞清涼寺的四大古跡。此聯原注:“山有還陽井泉,井旁民飲此,雖老無一白頭者?!薄俺嗄_”中的“赤”本是“光著、露著”的意思,聯中借其另一義項“紅色”,與“白”相對,顏色對顏色,后面的“腳”與“頭”皆屬身體部位,對來非常工整。
題南通望海樓
龕護白云,是大士雙趺坐處;
樓觀滄海,惟達摩一葦杭之。
(保召棠)
下聯借“滄”的同音字“蒼”,與上聯“白”相對,顏色對顏色,屬于借音對。此聯作者保召棠是江蘇南通書法家,字甘伯、號五山逸叟。他留存的墨跡不多,僅有《行書錄工部五律屏條》(六扇)、《行書八言對聯》和此副題署聯。
挽徐寶山
識君于揚子江干,回思酒座英姿,想見平生酣戰日;
有弟在來君帳下,為語淮壖舊部,毋忘壯士被創時。
(陳經镕)
揚子江是長江從南京以下至入??诘南掠魏佣蔚呐f稱。《清稗類鈔·地理類》“揚子江”條說:“揚子江之名由來久矣。蓋江蘇揚州府城南十五里有揚子津,隋以前津尚臨江,不與瓜洲接,故江面闊至四十里,北人南渡者悉集此津,而江亦以是名焉?!甭撝薪璧孛麚P子江中“子”字的另一義項“兒子”,與“君”相對,也是借意相對。
挽湯睿
道之將喪歟!想當時慷慨捐軀,竟比鴻門猶險惡;
逝者長已矣,愿后死熱忱謀國,毋令鸮室再漂搖。
(岑春煊)
上聯“鴻門”是古地名,在今陜西臨潼東北。峭原由于被驪山流下來的雨水沖刷,北端出口處狀如門道,形似鴻溝,故名鴻門。楚漢之際,劉邦到此地參加項羽所設宴會,史稱鴻門宴,鴻門由此廣為人知。聯中借“鴻”的另一義項“大雁”,來與動物“鸮”相對,動物對動物,令人印象深刻。
挽內子姚夫人
四十年赤手持家,君死料難如往日;
六旬人白頭永訣,我生諒亦不多時。
(俞樾)
此聯的借對與前面易順鼎《題掃葉樓》的借對類似?!俺嗍帧敝械摹俺唷北臼恰翱铡钡囊馑?,聯中借其另一義項“紅色”,與“白”相對,顏色對顏色。此聯在已有“六旬人”對“四十年”、“生”對“死”、“時”對“日”等多處工對的基礎上,使用借對構成顏色對,達到進一步提升對仗工整度的目的。
挽田太夫人
孟子大儒,成由三徙斷織;
瀧岡隱德,襮以孤兒表阡。
(吳恭亨)
這是《對聯話》作者吳恭亨撰的一副挽聯,也使用了借意對。在“孤兒”中,“孤”本是“幼年死去父親或父母雙亡”的意思,聯中借其另一義項“單獨”,與“三”相對,形成一組數詞對仗,提升了對仗的工整度。
從以上例聯可以看出,使用借對的作品和作者并非個例,這些作者所處的地域并不相同,生活的時代也并不完全相同。也就是說,雖然當時沒有人提出“借對”的概念,但已有不少對聯作者在自覺地使用借對的手法進行創作,并且這種手法在當時得到了創作者和閱讀者廣泛的認同。
近年來,對聯中的借對依然在被廣泛使用。而且,有一些對聯作者和愛好者,已經有意識地對這種對仗手法的應用情況進行了一些專題分析和研究。這使得借對將被更多的對聯作者所認識、接受和應用,它將進一步豐富對仗的表現形式,并推動對聯的創作手法和藝術水平不斷提升。
(2020年5月于長陽龍舟坪)
編輯/制作:清江野老
作者簡介
曾祥科,網名:空山新雨。1976年生,湖北長陽人。通信企業職員。現為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楹聯學會、湖北省詩詞學會、湖北省楹聯學會會員,長陽詩詞楹聯學會秘書長,榮獲“荊楚聯壇新銳”稱號。詩詞楹聯作品及評論文章散見于各地刊物和網絡論壇。
————————————
詩苑鍵彈 精彩回放
————————————
關注長陽詩苑
升華詩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