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趙冬教授等專家發現,心血管病死亡對國人壽命有很大影響,導致我國人群平均壽命縮短近5 年。如其他疾病相關死亡率保持不變,若想將我國人群壽命延長1 年,心血管病死亡率至少要降低27.4%。
該研究成果于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長城會“具有影響力的中國原創研究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研究者利用2010 年國家疾病監測系統數據,評估死亡率對我國人群壽命的影響。結果顯示,心血管病死亡導致我國人均壽命縮短4.79 年,其中中青年(25~64 歲)早死是心血管病死亡相關壽命縮短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我國男性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女性,但女性因心血管病死亡喪失的壽命高于男性,分別為4.97 年和4.47 年。在因心血管病死亡的病例中,缺血性心臟病和腦血管病死亡占據了69.2%。研究還顯示,農村人群是心血管病死亡“重災區”。這與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的調查基本吻合,之前世衛組織調查顯示,中國農村居民的平均壽命低于城市,心血管疾病是造成農村和城市居民壽命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
趙冬指出,由于我國農村地區因心腦血管病死亡喪失的壽命大于城市,且腦血管病死亡是壽命損失的最大原因,因此,重點管理農村人群以及防治心腦血管病是國家健康改善達標的重要途徑。心腦血管病早死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運動不足、飲食不健康、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等,其中高血壓是導致我國成年人早死的最大可控危險因素。“防控高血壓是預防心血管病早死的重要策略,而限鹽是我國高血壓一級預防的有效途徑。”趙冬說。 (王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