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1. 綜述
(1)古代東方的地理概念
亞非大河流域,即西亞的兩河流域、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南亞的印度河流域、東亞的黃河長江流域。
(2)古代東方的歷史地位
人類文明發祥地,最先跨入文明社會門檻
文明產生主要標志:金屬工具;文字;國家
(3)地理環境:大河沖擊平原
從地理環境角度分析古代東方大河流域成為人類文明發祥地的原因
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人類文明生成和發展的舞臺。由于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先民只能適應自然、利用自然,并有限地改造自然。古代東方大河流域氣候適宜、水源豐富、土地肥沃,動植物資源豐富,適宜人類定居,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從而孕育了文明,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4)古代東方文明特征
經濟:灌溉農業
政治:中央集權
思想:君權神授
文化:象形文字
社會:等級森嚴
2.古代兩河流域
(1)兩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西亞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經區域 ,位于今天伊拉克共和國境內,希臘人稱之為“美索不達米亞”。
(2)楔形文字
蘇美爾人創造的象形文字,又稱“釘頭文字” ,刻寫在泥版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文字之一,古代兩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吉爾伽美什》
古代兩河流域著名史詩,古代優秀文學作品之一;
用楔形文字寫成,以泥版文書完整保存。
(4)《漢穆拉比法典》
背景: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穆拉比統一兩河流域
目的:有效規范社會秩序,鞏固王國統治
內容:全面維護統治集團的根本利益,保護社會成員的私有財產,嚴格規定各階層義務,嚴懲各種社會犯罪
地位:集古代兩河流域各國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史學價值:展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是了解和研究其歷史的第一手文獻
政治觀念:漢穆拉比從太陽神沙馬什手中接受權標,隱喻君權神授
歷史局限:保留神明裁決、同態復仇等原始習慣法;社會各階層法律地位不平等
進步意義:否定血親復仇,私人報復,搶婚等原始風俗的合法性
3.古代埃及
(1)高度集權的法老專制統治
政治:掌握從中央到地方高級官吏任免權
經濟:擁有對全國土地的支配權
軍事:控制所有軍隊
法律:法老意志即為法律
宗教:強化王權神授觀念,自奉為神或神的后裔
金字塔與來世信仰
(2)金字塔與來世信仰(建筑是物化的歷史)
實際用途:埃及法老的陵墓
文化意義:象征古埃及法老的專制權力;體現古埃及人來世信仰觀念;
反映古埃及人的創造性智慧;代表古埃及建筑技術的成就
(3)象形文字
發明時間:公元前3500年之前
書寫材料:最普遍使用的是紙草
失傳原因:復雜難懂,未能普及;屢遭強勢文化的沖擊
4.古代印度
(1)種姓制度
時代: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6世紀“吠陀時代”
實質:嚴格區分不同社會階層或集團的等級制度
形成:雅利安人征服,區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雅利安人氏族制度解體,區分不同等級
構成:婆羅門--祭司階層;剎帝利--軍事貴族; 吠舍--自由民;首陀羅--被征服的土著
特點:職業世襲,內部聯姻(高種姓男子可以娶低種姓女子),
法律地位、社會權利、宗教生活不平等
影響:造成社會階層隔離,阻礙社會成員流動
用神權維護種姓制度
(2)佛教的創始、經典
時間:公元前6世紀
創始人:悉達多,被尊稱釋迦牟尼、佛陀
經典:大藏經,經、律、論三藏
傳播: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發展為世界性宗教
(3)《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文學價值:梵文史詩,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學作品,世界文學瑰寶
史學價值:反映印度社會生活多個側面和雅利安人擴張歷史
知識梳理
1.綜述
(1)古代東方與希臘羅馬比較
東方古國
古代希臘羅馬
文明類型
農耕文明(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地理位置
大河流域
瀕地中海
經濟基礎
灌溉農業
工商立國
國家形態
帝國
城邦
政治制度
中央集權
公民民主
文化成就
象形文字
字母文字
(2)古代希臘羅馬比較
古代希臘
古代羅馬
國家形態
城邦
城邦 到 帝國
政治體制
貴族制 到 民主制
貴族制 到 君主制
文明展拓
海外殖民
軍事征服
文明遺產
理性主義、人文主義
羅馬法、基督教
2.古代希臘城邦制度
(1)地理位置
以希臘半島為主體,包括愛琴海諸島、愛奧尼亞群島、小亞西部沿海,略大于今天希臘共和國。
(2)城邦的特征
城邦概念:以一個城市為中心,連帶周邊鄉村地區而形成的獨立國家。
城邦特征:小國寡民、政治獨立、政體多元
(3)古典時代
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希臘城邦制度的全盛時期,經濟、政治、文化高度繁榮,雅典民主政治全盛
(4)雅典民主政治
特點:直接民主制,人民主權,輪番為治
原因:平民反貴族斗爭勝利的結果
發展:
a.公元前594年梭倫改革,削弱貴族會議權力,擴大城邦政治的社會基礎,首開民主政治先河;
b.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徹底掃除氏族制度殘余,標志雅典民主政治最終確立;
C.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時代,雅典民主政治迎來全盛時期。
運作: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五百人會議是公民大會常設機構;
陪審法庭是最高法庭;十將軍委員會是最高軍事機構
評價:
a.先進性
古希臘城邦社會中先進的政治制度,利于調動公民積極性創造性,推動社會進步;
歐洲古代政治文明杰出成就,是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源頭,其民主理念和民主程序為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歷史的借鑒
b.局限性
享受民主的主體有限,只是城邦公民內部的民主,婦女、外邦人和奴隸被排斥;
制度設計存在缺陷,直接民主制、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容易導致“集體暴政”
1
2010年高考32.蘇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經過抽簽的方式,雅典從自愿報名的候選者中隨機選出501人,組成陪審團,負責審判蘇格拉底。在規定的時間內,蘇格拉底為自己作了辯護。陪審團經過兩輪投票,以多數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學者寫道:“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點。在如此自由的一個社會里,怎么可能發生對蘇格拉底的審判呢?雅典怎么會這么不忠于自己呢?”
問題:(8分)
(1)蘇格拉底案發生于雅典的什么時代?(1分)
(2)在下列的候選名單中,誰有資格入選陪審團?(1分)
①10歲雅典男童   ②雅典貴婦   ③40歲雅典男性公民
④奴隸           ⑤來自波斯的商人
(3)通過蘇格拉底案,你如何評價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
答案:(1)古典時代    (2)③
(3)從材料中提煉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質特征。
蘇格拉底最終被判處死刑表明,民主政治可能產生多數人的暴政。
蘇格拉底一案的審判過程顯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結果公正。
3.希臘古典文化
希臘古典文化成就:
(1)文學:《荷馬史詩》
內容--包括《伊里亞特》和《奧德賽》
成文--盲詩人荷馬將民間口頭文學作品加工定型
文學地位--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史學價值--反映公元前11-公元前9世紀古代希臘社會狀況
(2)建筑:帕特農神廟
位于雅典衛城;建于“伯里克利時代”;多利亞柱式建筑;古希臘建筑藝術杰出代表
(3)哲學
地位--歐洲哲學源頭
含義--“愛好知識之學”
精神--沖破宗教神話束縛,用理性的思維方式認識、解釋世界
繁榮--古典時代,流派紛呈,大師輩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三大哲人
(4)史學
地位--歐洲史學源頭
含義--“經過調查研究的紀事”
誕生--“古典時代”;“史學之父”希羅多德撰寫《歷史》開創歷史敘事體
希臘古典文化繁榮原因:汲取東方文明成果;城邦提供制度保障;崇尚理性思想自由
古希臘文化的歷史影響:西方文化的源頭,在哲學、文學、史學、藝術、倫理學、美學、邏輯學、政治學等領域做出巨大貢獻。以人本主義、注重理性的思維方式、追求真理的人生目標等為核心內容的希臘精神,對后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影響。
4.古代羅馬政治制度
(1)共和國(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
國家機構:執政官-最高行政長官;元老院-最高決策機構;公民大會-名義上最高權力機構
歷史線索:平民反貴族斗爭推動羅馬法發展;羅馬對外擴張推動共和走向帝制
(2)羅馬帝國
帝國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維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稱號,羅馬進入帝國時代。
帝國繁榮:公元1-2世紀長期和平、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昌盛、城市涌現。
帝國危機:“公元3世紀危機”,帝國盛極而衰。
帝國分裂: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
以羅馬為都城的西羅馬帝國。
帝國滅亡:476年,西羅馬帝國末代皇帝被廢黜,標志西羅馬帝國滅亡,也是西歐古代歷史終結和中世紀開始的標志;東羅馬帝國滅亡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的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奧斯曼人遷都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3)基督教的創始、經典
創始:公元1世紀上半葉興起于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中間,相傳為耶穌所創立。
經典:圣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
發展:392年成為羅馬帝國國家;中世紀蠻族國家皈依基督教;新航路開辟后傳播世界各地,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
2012年高考36.梭倫的大盾(12分)
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書中對梭倫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當梭倫完成上面所述的憲法時,平民時常來找他,并且為著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煩惱,批評這些,問問那些;他既不愿變更法律條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謗,所以旅行埃及,以經商和游覽該地為目的,聲明十年之內,將不回來,因為他認為他沒有義務留下來解釋法律,大家應該遵從他所寫的法律條款。而且這時他的境遇也很不順適…因為平民期待他制訂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財產,而貴族則希望他或恢復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變更;但梭倫雙方都不討好,盡管他如果隨意袒護一方,就有成為僭主的可能,他卻寧愿遭受雙方仇視,而采取曾是最優良的立法,拯救國家。
對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倫自己在詩中也這樣說:“……我拿著一只大盾,保護兩方,不讓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據優勢?!?div style="height:15px;">
問題:
(1)為何梭倫認為自己可以離開城邦十年不回? (3分)
(2)梭倫為何不向平民和貴族任何一方解釋法律? (3分)
(3)根據材料,你認為推動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6分)
正確答案:
(1)從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并進行合理解釋。
因為梭倫認為他留下的法律制度是根本的保障,他個人的去留無關緊要。
因為梭倫認為法律至上,個別政治人物的作為改變不了法律制度。
(2)能根據材料做出合理解釋。
因為平民和貴族都有各自的利益,梭倫要保持已制定法律的公正、嚴肅性。
(3)根據材料,你認為推動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
能根據材料做出全面的提煉總結。
貴族與平民利益之間的博弈;良好法制的建立;杰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公民守法精神;良好法制的建立;杰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5.羅馬法體系
(1)“十二銅表法”
地位: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為羅馬公民法奠定基礎,成為羅馬法體系的淵源。
背景:共和國建立初期,貴族掌握習慣法的解釋權,平民為反對貴族司法特權、爭取自身權利,要求制定成文法
頒布:公元前451-450年,共和國政府將法律條文刻在12個銅牌之上,公布于羅馬廣場。
內容:債務法、繼承法、婚姻法以及訴訟程序等方面,是習慣法的匯編。
實質:維護貴族和富裕平民的利益
意義:體現法治精神。明文公示按律量刑,一定程度上限制貴族濫用權力,規范社會生活。
(2)公民法
目的:維護羅馬公民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維系羅馬社會穩定和團結
范圍:僅適用羅馬公民內部,只有公民才享有法律保障和權利
構成 :大法官頒布的有關告示和審判;公民大會和元老院通過的各項決議案例;
執政官發布的各種行政命令
作用:一定程度上維護平民利益,提高平民社會地位,調動其參加外征服戰爭積極性
(3)羅馬法的評價
先進性:古代世界最為完備的法律體系;
體現了羅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決心,為后人樹立了榜樣;
內容豐富、形式完備,對后來歐洲各國法律制度產生深遠影響(近代大陸法系的淵源)
局限性:將奴隸排斥在法律對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權利。
(4)羅馬人的法治精神
透明公開;以法律為準繩;
重視證據和程序;(陪審制度、律師制度、公開審判原則)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維護公民合法權利
1對弗里斯的控告(14分)
我說的這個人就是弗里斯,……他在西西里任總督時的種種決策違反了一切法律,一切判決先例和所有的公理?!徽悄氵@暴君將無辜不幸的公民柯什納斯釘在十字架上,使他受辱而死。他曾表示要向國家法官上訴控告你的罪行就被控以密探罪捉拿到你面前,受到嚴刑拷打。他仍然宣稱:“我是羅馬公民,曾在羅克斯普列蒂阿斯手下工作,他將證明我無罪!”你對這些抗辯充耳不聞。“我是一個羅馬公民!”這句神圣的話,即使在最偏遠之地也還是安全的護身憑證。……弗里斯仗著自己的財富,打擊自由的根基,公然蔑視人類!難道這惡人可以逃脫懲罰嗎?諸位元老,這絕對不可以!如果這樣做,你們就挖去社會安全的基石,扼殺正義,給共和國招來混亂、殺戮和毀滅!
問題:(1)西塞羅反對弗里斯裁決柯什納斯的理由有哪些?(3分)
(2)西塞羅為何要求嚴懲弗里斯?(3分)
(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評價羅馬的法律?(8分)
正確答案:(1)從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并進行合理解釋。
西塞羅認為弗里斯的裁決,踐踏了羅馬法律保護公民權利的基本原則,打擊舉報者、帶有個人報復色彩;無視事實和證據、主觀臆斷草菅人命,威脅羅馬統治權力、干預司法,動搖公平正義和共和國安全的基石。
(2)能根據材料做出合理解釋??蓮姆伞⒐?、社會、吏治、國家層面分析,如:
西塞羅認為只有嚴懲弗里斯,才能維護法律的尊嚴,才能保護公民權益,才能維護公平與正義,才能嚴肅官吏作風或行為,才能鞏固共和國統治或依法治國。
(3)能根據材料做出全面的提煉總結,史論結合。
根據材料闡述羅馬法律對公民人身的保護、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維系羅馬共和國發展的統治具有重要作用,是進步的。
共和國時代的羅馬法司法依舊掌握在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手中,而且只有羅馬公民才有機會獲得法律保障,法律平等不具備廣泛性,司法權掌握在貴族元老手中,羅馬法也有局限性。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5)
知識梳理
1.綜述
中世紀的時段界定: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15世紀文藝復興
中世紀的階段劃分:中世紀前期(5世紀-11世紀)   西歐封建制度建立
中世紀后期(11世紀—15世紀) 孕育社會變革因素
中世紀的時代特征:黑暗時代;承前啟后
中世紀基督教文明:
蠻族國家建立后皈依基督教,基督教逐步發展成一種超越國家的普遍精神紐帶,使處于分裂狀態的西歐擁有了統一的信仰體系,成為維系西歐社會的主要力量和權威,在政治、經濟、思想、文教、習俗、倫理道德等領域處于主導地位。
中世紀后期西歐基督教文明的土壤中逐漸孕育出近代文明的某些因子:城市復興、世俗教育、資本主義經濟、民族國家、文藝復興…為近代歐洲文明誕生奠定了基礎。
封建制度的概念:一種以土地占有權和人身關系為基礎的關于權利和義務的社會制度。
2.封建制度的產生
隸農制
背景:3世紀羅馬帝國奴隸制全面危機
經營方式:采取租佃制,奴隸主貴族把莊園土地分成小塊,租給隸農耕種,收取地租
身份地位:
隸農與大土地所有者之間存在人身依附關系;
對耕種的土地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但擁有家庭和相對獨立的經濟,可部分支配勞動產品,地位高于奴隸,是“中世紀農奴的先輩”。
采邑改革
性質:土地分配制度改革
原因:國王將土地無條件賞賜給貴族和教會,導致王室地位羸弱,地方貴族威脅中央政權
內容:變無條件賞賜土地為有條件分封
規定封君和封臣明確的權利義務關系;
采邑及身而止,不得世襲和轉讓
影響:促進西歐封建制度發展
加速自由農民農奴化進程 ;層層分封形成封建等級制;國王為虛君王國分裂割據
法王腓力二世先后對41個舊城和43個新城頒發特許證,追認它們的特權和準許它們成立自治的公社。1185年他下令修整巴黎市容,用鵝卵石鋪路,一位富商竟捐獻11000銀馬克來支持他的行動。這段材料體現了
A. 王權在推動市政發展過程中的積極意義
B. 市民的支持使等級君主制下的王權提高
C. 市民借助王權支持贏得城市自治
D. 王權與市民以城市為舞臺互相支持
正確答案:D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6)
知識梳理
從中世紀莊園平面圖中能讀出哪些歷史信息?
顯性信息
歷史認識
城堡和教堂居莊園中心
社會統治:人們受領主教會雙重控制
風磨、水磨、牛馬;三圃輪作
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低下
領主自營地、農奴份地和自由農民份地
階級關系;勞役地租
城堡雄偉農舍低矮
生產關系:領主剝削壓迫農奴
耕地、菜園、畜群、 牧場、森林
莊園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實體
3.中世紀莊園
建立:生產力低下,封建主依靠地產生活, 在領地上建立莊園,控制農奴剝削地租
性質:西歐中世紀農村基本的經濟和社會組織
特點:自給自足;相對封閉
衰?。?4世紀后生產力發展和商品貨幣關系滲透,領主自營地縮減,莊園衰敗
階級:領主--國王、教會貴族、世俗貴族,剝削地租(勞役、實物、貨幣)
農奴--人身不自由的獨立勞動者,與領主存在人身依附關系,
有家庭、份地、勞動工具,交納地租和各種相關賦稅
西歐封建制度特征(5世紀--11世紀)
政治
封建等級制度    王國分裂割據
經濟
莊園經濟  農奴勞動  地租剝削
文化
信仰時代  神學統治  禁錮思想
4.城市自治
原因:領主肆意盤剝城市,阻礙商品經濟發展
目的:維護城市利益,營造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的環境
目標:奪取司法權、行政權
手段:金錢贖買、武裝斗爭
結果:部分城市獲得完全自治權或部分自治權
實質:封建領主做出讓步,城市有權處理內部事務,但封建領主仍有經濟特權
莊園與城市比較
莊園
城市
經濟特點
自然經濟
商品經濟
階級結構
領主--農奴     人身依附
領主--市民     身份自由
管理制度
領主統治       世代相襲
市政議會       自由選舉
思想文化
神學禁錮
世俗文化
城市復興的影響
經濟形態: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
社會結構:市民階層形成(資產階級前身)
政治制度:等級君主制產生(君主專制)
思想文化:世俗文化發展(文藝復興)
5.等級君主制
含義:王權借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治的一種 政權形式,貴族和市民等階層共同參政,分享權力
背景:12世紀后,隨著城市復興和商品經濟的活躍,英法等國王權加強;
為打破封建割據,王權與新興市民階層聯合
標志:13世紀等級代表會議建立(英國議會、法國三級會議)
特征:分權--司法權和軍事權集于中央;賦稅批準權和分攤權由等級會議掌握
意義:相對中世紀早期政治混亂和割據狀態,具有歷史進步意義,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局限:未能打破分裂割據狀態
6.大學的興起
含義:學生和教師組成的聯合社團
原因:11世紀后,城市復興和商品經濟發展,新興市民階層要求開展世俗教育;
教會為了研究傳播神學,支持大學創辦
特點:重視神學教育;獨立自治,學術自由
意義:為近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準備條件,促進城市繁榮和文化教育發展
西歐封建制度特征 (11世紀--15世紀)
經濟
城市復興    商品經濟
政治
等級君主制  市民參政
文化
大學興起    世俗文化
西歐封建制度特征
中世紀前期
中世紀后期
經濟
莊園經濟  農奴勞動  地租剝削
城市復興  商品經濟
政治
封建等級制  分裂割據
等級君主制  市民參政
文化
信仰時代  神學統治
大學興起    世俗文化
中世紀西歐常見的活動商販(10分)
公元11世紀時,在英國的林肯郡有一個出生于莊園農奴家庭的孩子叫圣歌德里克。由于家境貧寒,從小便離開家庭。在流浪的生活中,他發現同一種物品在兩個集市上的價格是不同的,并且相距越遠,價格差距越大。有一天早上,他在海邊發現了幾件船難物品,就拿到集市上換了幾個錢。于是,他當上了一名活動商販。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入股加入了一支商隊,從事更遠一點的貿易,又賺了好多錢。后來,他有了自己的海上運輸船,往返于英格蘭、丹麥和法蘭德斯,成為一名極為富有的商人。
——(比利時)亨利·皮雷納《中世紀的城市》
問題(10分 )
依據上述材料,分析此時期西歐社會發展特征。
充分提取材料中間的信息,能夠全面的分析出西歐社會發展特征,表達清晰完整。
正確答案:能夠首先提出此時期的時代背景:莊園經濟占主導地位  2分
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出社會發展的新特征:
從材料中“兩個集市的價格差異”,分析出此時“商品交換活躍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2分
從材料中“他的個人經商經歷,最終成為富商”分析出“歐洲內部之間的貿易發展狀況,以及城市的復興是其貿易發展的基礎”2分
“個人經歷從農奴到富商”同時又反映出經濟活動導致農奴身份的改變和社會地位的提高,體現出社會結構的改變和社會觀念的轉變。4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中歷史必修一
世界古代史專項訓練(選擇題)
2016高考專題梳理: 世界古代史階段特征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高中歷史知識點
二。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孫老師戰高考——民主法制的源頭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州市| 京山县| 东平县| 涟源市| 青岛市| 大安市| 元阳县| 九江县| 沙湾县| 绥德县| 耒阳市| 孟连| 横峰县| 油尖旺区| 连城县| 河北区| 临猗县| 民权县| 南充市| 财经| 屏南县| 辉南县| 临澧县| 崇左市| 新兴县| 双流县| 黔江区| 贡觉县| 雷波县| 宿迁市| 萍乡市| 元谋县| 溧阳市| 旅游| 西畴县| 大关县| 班玛县| 宜阳县| 宜良县| 新竹市| 抚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