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詩出黃巢《不第后賦菊》,一反往常的孤高絕俗,菊花的迎寒而上、香遠(yuǎn)溢清如在眼前,動人心魄。重陽,是屬于菊花的節(jié)日,九九為陽數(shù),酒為陽水,重陽的菊花酒則是最好的“長命酒”,“餐菊之落英”,讓延年益壽也自有一種境界。
來源:國館(guoguan5000)
http://url.cn/kP6wK3
轉(zhuǎn)載請注明以上來源信息
排版編輯:水木文摘(mweishijie)
導(dǎo)讀:菊花黃,黃種強(qiáng);菊花香,黃種康;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詩出黃巢《不第后賦菊》,一反往常的孤高絕俗,菊花的迎寒而上、香遠(yuǎn)溢清如在眼前,動人心魄。
重陽,是屬于菊花的節(jié)日,九九為陽數(shù),酒為陽水,重陽的菊花酒則是最好的“長命酒”,“餐菊之落英”,讓延年益壽也自有一種境界。
不是花中偏愛菊
魏晉的時候似乎還只有“晉陶淵明獨(dú)愛菊”,待到兩宋時期,陶淵明的愛好就流俗了。
那時民間重陽賞菊的風(fēng)氣極盛,無論皇族還是百姓,皆傾城出動。酒家還會把菊花扎成門戶,招徠客人。到了明清,菊花更是成為市井必備,被堆砌成山紛列于商鋪酒肆門前,終究要去爭奇斗艷了。
其實(shí)菊花一開始的形象還是孤傲,但各路文人賦的詩多了,菊花自然也進(jìn)入了世人的眼界。還是元稹說得最好,“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一語破菊花的不凡。
滿眼黃花新泛酒
筆記小說《瑯?gòu)钟洝防镉惺尘丈傻膫髡f:武林人曹子虛,仰慕陶淵明,雅好種菊,各個品種都有。一日早起,見大黃菊心生一紅子,三日竟長成櫻桃般大小,鄰家女偷偷摘了吃下去,吃完便乘風(fēng)而去,飛升成仙了。
這個傳說不是沒有緣由的,百花凋零后,菊花獨(dú)迎涼風(fēng)盛開,古人認(rèn)為其凝聚了天地靈氣。古人也因此對餐菊、飲菊諸事寄予了延年益壽的祈望,其中喝菊花酒當(dāng)是第一件。
用菊花釀酒,自漢魏起就有成法。陶淵明曾寫道:“空服九華,寄懷于言。”指得就是以菊花瓣泛酒,直接就酒飲下,可見其愛菊之深。
今日登高醉幾人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登高的習(xí)俗,有認(rèn)為是源于傳說,“九日有災(zāi),登高避之”,但這早已遙不可考。古人于重陽時登山,其實(shí)就是“踏秋”,不外乎飲酒作樂。
“歸來得問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幾人”,就頗有幾分放縱。那些于重陽時大放悲聲的詩歌,其實(shí)愁緒大半在于不能回鄉(xiāng)親身游樂。
飲酒作樂更是一種風(fēng)骨的展示。文人有落拓,士子有逐臣,不于山水間放浪形骸,何以解脫?“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以大醉酩酊酬佳節(jié),展露的正是文士的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