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常用藥酒
配方:薏苡仁500克,糯米1000克,甜酒曲適量。
功效與主治:除痹舒筋。用于風濕痹證,筋脈不利。
配方:生地500克,大豆500克,牛蒡根500克,黃酒8斤。
功效與主治:補肝腎,祛風清熱。適用于腎虛兼見風濕熱之邪的患者,亦可防治風濕熱邪犯擾經絡、關節,以及面部失潤無光,皮色泛黑色斑等。
配方:獨活30克,黑大豆60克,米酒500克。
功效與主治: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痹止痛。用于風寒濕型關節炎、關節疼痛等。
配方:姜黃60克,白花蛇30克,白酒1500克。
功效與主治:祛風通絡,活血止痛。適用于關節疼痛,筋骨不舒。
配方:雞血藤90克,五加皮30克,桑寄生90克,絡石藤90克,木瓜60克,海風藤90克,白酒5斤。
功效與主治:祛濕通絡,舒筋止痛。適用于風濕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酸痛等。
配方:白花蛇1條,全蝎3克,當歸15克,防風10克,赤芍10克,升麻10克,白芷15克,天麻15克,獨活15克,甘草5克,糯米3斤,酒曲適量。
功效與主治:祛風,活血,通絡。用于口眼歪斜,筋脈攣急,肌肉頑麻,語言蹇澀,手足腰腿緩軟,行步不利,或皮膚燥癢等。
配方:烏梢蛇150克,大白花蛇200克,腹蛇100克,生地500克,冰糖500克,白酒5斤。
功效與主治:祛風濕,通經絡,透筋骨,定驚搐。可用于風濕疼痛,關節不利,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等。
配方:天冬50克,麥冬25克,生地25克,熟地25克,川芎25克,牛膝25克,秦艽25克,桂枝25克,蜂蜜500克,赤砂糖500克,陳醋500克,,五加皮250克,白酒1000毫升。
功效與主治:滋補肝腎,養血熄風,強筋壯骨。適用于中老年人肝腎陰虛所引起的肢體麻木、筋骨疼痛、下肢軟弱無力等。
配方:小黑豆1斤,米酒5斤。
功效與主治:祛風活血。用于中風,手足不遂,頭目眩暈,腰脅疼痛,產后中風等癥。
配方:白花蛇1條,羌活60克,當歸60克,天麻60克,秦艽60克,五加皮60克,防風60克,米酒3公斤。
功效與主治:祛風濕,和血脈。用于治療中風傷濕,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頑麻;亦可用于風濕痹證,骨節疼痛,以及疥癬惡瘡等癥。
配方:獨活60克,黑豆30克,白酒2斤。
功效與主治:祛風解痙。用于中風舌強不語癥。
配方:獨活50克,黑豆200克,白附子10克,米酒2斤。
功效與主治:祛風通絡。用于中風口眼歪斜(面神經癱瘓)。
配方:仙靈脾、天麻、獨活、天雄、牛膝、五加皮、川芎、山萸肉、萆解、狗脊、海桐皮、蒼耳子、川椒、牛蒡子各50克,狗骨250克,桂心75克,當歸75克,石斛75克,白酒10公斤。
功效與主治:補腎,祛風,通絡。治療中風,半身不遂,肢體關節疼痛無力。
配方:川牛膝500克,秦艽50克,防風100克,枸杞子100克,蠶沙100克,牛蒡子100克,桔梗100克,蒼術1000克,地黃100克,當歸100克,天麻250克,米酒10斤。
功效與主治:祛風養血通絡。用于手足痙攣,半身不遂等。
配方:青松葉一斤,米酒2斤。
功效與主治:治中風,口眼歪斜。
配方:雄黑豆半斤,皂角刺半斤。
功效與主治:祛風痰。用治中風,昏厥不省人事,喉間痰涎壅盛等癥。
配方:炙黃芪50克,烏梢蛇50克,白芍12克,當歸20克,桂枝15克,桑枝15克,白酒1500克。
功效與主治:益氣活血,祛風散寒,通絡止痛。適用于中風偏癱,風濕性關節炎,進行性肌萎縮,肢體麻木等。
配方:全蝎、僵蠶、白附子各50克,白酒1000毫升。
功效與主治:通經絡,祛風邪,止痙攣。適用于中風面癱,口眼歪斜,臉肌抽搐,偏癱半身不遂等。
配方:雌烏雞1只,獨活60克,當歸60克,川牛膝60克,白酒5斤。
功效與主治:祛風,活血,通經。適用于中風背強,舌硬不能語,身重,瘙癢等。
配方:烏骨雞1只,黃酒2斤。
功效與主治:補腎填精,熄風活血通絡。用于腎虛阻絡的中風偏癱,腰腿不利等。
配方:核桃肉200克,桂圓肉200克,枸杞子50克,何首烏50克,熟地50克,白術25克,白芍25克,稀蘞草25克,茯苓25克,丹皮25克,砂仁1 5克,烏藥1 5克,醇酒(低度白酒)5斤,燒酒(較高度數白酒)5斤。
功效與主治:養肝腎,補氣血,強筋骨。用于治療中風后遺癥、腰退無力、關節風濕疼痛等。
配方:淡竹葉150克,糯米1斤,甜酒曲適量。
功效與主治:清心除煩。適用于熱病后心煩,難以入寐,并有通利小便作用。
配方:龍眼肉300克,桂花120克,白糖240克,白酒4000克。
功效與主治:健脾養心,益智安神,滋補氣血。適用于用腦過度,精神不振,面色萎黃,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
配方:遠志15克,熟地30克,菟絲子15克,五味子15克,石菖蒲15克,川芎10克,地骨皮30克,米酒3斤。
功效與主治:補益心腎,安神益智。適用于身體虛弱,記憶力減退,經常頭痛頭暈,睡眠不寧,精神不振,心悸不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