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營養不良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呢?寶寶營養不良后,寶寶父母該如何及時發現辨別加以治療呢?下面小編就此問題給寶寶父母們詳細解說,希望所有的小寶寶都健康茁壯的成長!
引起寶寶營養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寶寶營養不良多跟喂養方式及生產方式有關系,但是,只要寶寶父母們多加注意,即使是早產寶寶也會及時趕上足月寶寶,健康成長的。
1、喂養不當
乳母乳汁不足時沒有及時添加代乳品、代乳品過稀或量不足,會導致寶寶蛋白質、熱能缺乏而造成慢性營養不良。寶寶4個月后沒有及時添加輔助食品或者驟然斷奶也會發生慢性營養不足。幼兒或學齡兒童的營養不良多是由于偏食、挑食、過多吃零食造成的。
2、疾病因素
多產、雙胞胎、早產兒由于先天不足,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等都會比較差,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反復呼吸道感染、慢性腹瀉、寄生蟲病、慢性痢疾等疾病也會引起營養不良。
小兒營養不良的癥狀表現
1、情緒變化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情緒不佳、尤其發生異常變化時,應疑其體內某些營養素已告缺乏。
郁郁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說明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應多食用水產品、肉類、奶制品、畜禽血、蛋黃等高蛋白、高鐵食品。
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表示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裨益。固執任性、膽小怕事,多因維生素a、b、c與鈣質攝取不足而造成,故動物肝、魚、蝦、奶類、果蔬等食物應予以補足。
2、行為反常
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多為體內缺乏維生素c的結果,在食譜中增加富含此種維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橘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是最佳的治療方法。奧妙在于這些食物中所含的甲基水楊酸鹽和維生素c可增強神經的信息傳遞功能,從而緩解或消除上述癥狀。
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孩子幼稚可笑,表明氨基酸攝入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類、蛋類等勢在必行。
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質的信號,應及時添加綠色蔬菜、奶制品、魚松、蝦皮等食品。喜吃紙屑、煤渣、泥土,此種行為稱為“異食癖”,多與體內缺乏鐵、鋅、錳等礦物元素有關。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較多,禽肉及牡蠣等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應是此類孩子最理想的盤中餐。
3、面部“蟲斑”
面部“蟲斑”是指出現在孩子臉上的一片或幾片色素減退性、圓形或橢圓形斑片,初為淡紅,后轉淡白,邊緣清楚,上面覆蓋少量細小鱗屑,并有輕度瘙癢感。除臉部外,上臂、頸部或肩部等處也可見到。民間認為,此斑乃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蟲寄生的標志,故有“蟲斑”之稱。可事實并非如此。這種以表淺性、干燥鱗屑性、淺色斑為特征的變化,實際上是一種皮膚病,謂之單純糠疹,源于維生素缺乏,同樣是營養不良的一個早期信號。所以當你的孩子長有“蟲斑”后,再也不要單憑這一點就給孩子服用打蟲藥,正確之舉是調整食譜,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種,補足維生素,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