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本篇開始,我們將陸續(xù)推出《輝耀永宣——明代永樂宣德官窯瓷器標本展 》的展品圖片以及深入介紹展覽內容的文章。為大家一窺永宣瓷器的全貌,打開一扇大門。
永樂是明朝第三個皇帝,早在其繼位之初,便命御窯廠大量燒造官窯瓷器。由于皇帝本人對官窯瓷器的燒造十分上心,此時期,景德鎮(zhèn)瓷器生產蓬勃發(fā)展,所燒官器紋飾精美,釉水肥厚,質量上乘。
明洪武 釉里紅四季卉紋石榴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永樂瓷器的異域風格可以說是承襲了明初賞賚的制度。《明史》記載,洪武十六年,朱元璋曾贈予占城、暹羅和真臘等諸國瓷器,這些洪武中期的瓷器,如菱口大盤,石榴尊等,已經帶有明顯的西亞色彩。
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紋大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永樂繼位后,便“銳意通四夷”,增加與南洋、中亞、西亞、遠至北非諸國的聯系,派鄭和六下西洋。鄭和帶回了青花鈷料“蘇麻離青”以及許多伊斯蘭風格的銀銅器具?;始冶阋罁@些銀銅器具的外貌,生產了器型類似的瓷器。一部分做來賞賚物品,贈予異域諸國。一部分則擺放在紫禁城中,成為妝點皇宮的陳設器。
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折沿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永樂這批異域風格濃重的官窯瓷器中,有些瓷器從造型與紋飾上都完全仿造伊斯蘭銀銅器。有些瓷器則是器型為中亞造型,而其中的裝飾紋飾則是濃濃的中國風。而有些瓷器則是在中國傳統(tǒng)的瓷器樣式上,繪制波斯、伊朗風格的圖案。這種器型與紋飾的結合,成為永樂時代的經典。
明永樂 青花九秋圖扁壺
尺寸:高27厘米,底徑10.7厘米
永樂九秋紋飾扁壺。此件扁壺直口短頸,雙側裝飾如意云頭形耳,雙耳曲折有致。扁壺的造型來自阿拉伯世界金銀器的樣式,而在扁壺之上卻繪畫了極具中國傳統(tǒng)的九秋圖畫片,所繪花枝生于土中,沃土起伏不平,花枝迎風搖曳,宛如園中花叢,野趣天成。無不讓人感嘆中西藝術融合之精妙。
明永樂 青花波斯花紋雞心碗
尺寸:直徑9.2厘米,高5.8厘米
永樂青花波斯花紋雞心碗。雞心碗的造型來自中國,最早的原始樣式可追溯至宋代。但是雞心碗整體裝飾的卻是波斯風格的紋飾,充滿異域風情。雞心碗的內部由于沒有上釉,導致繪畫的鈷料沒有發(fā)出應有的藍色。可見此種碗的施釉工序,先上外釉以及底釉,待干透后,再施內釉。由于窯工忘施內釉,導致此碗燒制不成。
明永樂 青花菱口花紋盤
尺寸:直徑19.6厘米
此盤菱花口,折沿,弧壁,平砂底無釉。釉面肥厚瑩潤,通體內外繪制青花花卉以及海浪紋飾。內外壁均勻繪有八組折枝蓮花,盤心部位則裝飾有六組纏枝石榴花紋飾,中間部位為蓮瓣紋與并蒂折枝石榴紋。盤的造型采用了西域風格的銀盤造型,優(yōu)美典雅。
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雙鳳紋方口執(zhí)壺
尺寸:高25厘米
甜白釉瓷器創(chuàng)燒于永樂時期,素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稱。永樂甜白釉給人整體營造出恬靜優(yōu)雅的藝術感覺,釉質肥厚,十分耐看。這把永樂甜白釉方口執(zhí)壺便是此類瓷器的代表。方口執(zhí)壺的造型,來自伊斯蘭世界的金銀器,敦穆渾厚,加之施以甜膩的白釉,別有一番味道。壺間暗刻中國傳統(tǒng)雙鳳祥云紋,亦是東西方藝術結合的一件精品。
keywords
明代瓷 \ 藝術鑒賞 \ 展覽 \ 研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