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鑒定》-光緒
光緒時期,以慈禧為首的統治集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滿足自助機窮奢極欲的生活,從光緒元年開始,景德鎮御窯廠陸續為清代宮廷和東西兩陵燒制了數量可觀的精美瓷器和祭器
光緒元年和二年先后燒制大量青花、粉彩和各色釉大龍缸,此外為宮內各殿燒制的御用琢、圓器也不在少數、屬款有“長春宮制”、“儲秀宮制”、“坤寧宮制”等,光緒十年為慈禧五十壽辰、光緒二十年慈禧六十壽辰大典、光緒三十年慈禧七十歲“萬壽慶典”均有大量燒制,以上見《清檔》共用白銀三十萬量之巨
造型
-除傳統式樣,新創器型有官窯荷葉式蓋碗、加銅絲提梁茶壺以及器體較大的盤、碗、面盆、花盆等,制作歸整,樣式較多
-嘉慶以來出現的各式帽筒,此時制作更多
-仿康熙的棒槌瓶、花觚、魚缸、筆筒、盤碗類燒造數量也很多,但與真品相比,胎體厚重,質地粗糙,造型笨拙不規,繪畫粗率,畫意呆滯
胎體
-胎體仍顯厚重,但與同治相比,質量略有提高,瓷土篩煉較細,胎質較為縝密
-仿康熙的器物,胎質粗細兼有,與康熙相比,胎薄體輕,硬度不足。民窯器多粗糙不規
釉面
-釉汁稀薄,釉面欠瑩潤,質地松軟,色調白中略微泛青,也有部分釉面為純白色,與現代瓷釉面相近
-官窯器及“體和殿”款器物,釉面細潤,一般器物則因胎質不夠堅致,施釉稀薄
青花
-具有清代晚期青花色料的特點,色澤呈黑褐或淺藍色,還有呈俗艷泛紫的洋藍色
-由于色調都有漂浮不定的時代弊病,所繪紋飾多不夠清晰,線條含混、筆觸呆板,但仿康熙的青花一類,有較高的造詣
-民窯仿康熙青花器尤多,工藝粗糙、款字草率
五彩與其他
-五彩、官窯器的色調與前后兩朝相同,有傳統的龍鳳碗和缸類。仿康熙的五彩所施的紅、黃、綠彩較為鮮麗、明艷
-粉彩色澤新艷,由于含粉質較多,彩料疏松,附著不夠緊密。“大雅齋”款粉彩器及其他官窯粉彩器,于晚期粗濫之風中鶴立雞群,顯得精細艷麗
-光緒時新創的品種、如水墨五彩、軟彩、頗具時代特色
紋飾
-仍以龍鳳紋為主,寓有吉祥壽意的蝙蝠、“喜”、“壽”、萬壽無疆、五蝠捧壽、三陽開泰、江山萬代等甚為常見
-繪功有的細柔、有的粗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