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血壓高是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的原因之一,也就常說的出血性腦中風,因此很多人認為如果處于低血壓狀態下,就減少了中風的幾率。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血壓偏低也可能誘發腦血栓形成,同樣會引起中風。
在血壓偏低的情況下,腦血流速度會放緩,加之已經硬化的血管壁受損不平滑,管腔變細,此時很容易就會形成血栓。值得一提的是,多數腦血栓形成都在老年人安靜睡眠時,因為這時老年人心跳偏慢、血壓偏低、血流緩慢。
臨床表明,夜間容易出現低血壓,所以高血壓患者平時服藥應遵循逐漸增量和個體化原則,防止服用降壓藥物過量及降壓作用過快,應盡可能選用降壓作用平穩的藥物。其次,低血壓的患者應該少飲酒,慎用安眠藥;如果平時常發生頭昏、黑朦、昏厥癥狀,則應該積極診治。
低血壓怎么治?向大家推薦足底按摩,它對于治療低血壓有較好的療效,手法以輕柔為主。其基本手法如下:
1.低血壓使用足底按摩療法,可以使用拇指輕揉患者兩足,并對在按摩中疼痛明顯的反射區繼續按揉5分鐘。堅持每日按摩。
2.每日揉壓足后跟3—4次,每次15分鐘左右。尤其是對涌泉穴,須用大拇指朝患者腳后跟的方向揉壓10—15分鐘。
3.低血壓患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鐘,再用手指邊上下摩擦平衡器官5分鐘,然后揉壓足心5分鐘,每日2次,同樣有一定的治療功效。
4.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跖趾對患者足跟施以節律性的壓踩10—20分鐘,每日1次。
除了足底按摩外,老年人平時也應對心腦血管疾病多加防范,養成健康合理的生活習慣,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多到室外活動,科學按時服用保護心腦血管的藥物如通心絡膠囊,它具有獨特的血管保護、血液保護和心腦缺血保護作用,可以起到預防冠心病、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病的良好效果,還可以改善心腦組織供血,減少心梗、腦梗面積,促進梗塞區微血管新生,防止心腦血管病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