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發《中國教師》2019年7月
走出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誤區探討
湖北省巴東縣民族職業高級中學 袁敏 郵編:444300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高中語文的教學改革也拉開了序幕。新的課程改革方向主要是以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為主,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梢哉f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是一種探索式的、開放式的、互動式的符合現代化高中語文發展方向的新的教學模式改革。文章主要闡述了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措施等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教學誤區
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語文課堂教學從學習主體方面進行徹底的改革,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學習主體,這個變化幾乎預示著新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來臨。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應該注重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使學生通過語文教學獲得較強的語文學習能力、良好的語言感覺以及思維探究能力等,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的目的,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進,我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得不承認,目前國內高中語文教學改革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繼續深化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是十分迫切的。
一、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
1.傳統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要積極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目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普遍沿用的還是過去那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在課堂上依舊沿用過去那種以教師單向性講授為主的方式,學生依然處于被動聽課、被動學習的狀態。這種傳統教學模式過于注重課本知識的講授,但卻忽略了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發展,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體地位,完全主導課堂教學,學生被動式地聽課、吸收,學習效率較低。此外,教師對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理解就是使用新的教材,但還是沿用舊的教學方法,這種“舊瓶裝新酒”的教學模式很難切實推動新課程標準目標的實施。
2.注重活躍課堂氛圍,忽視課本知識的講解。為了有效適應新的課程標準,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刻意追求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教師非常積極地組織課堂討論以及其他課外教學活動,以此來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語文課堂的氛圍。從表面來看,這是一種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新的教學模式,它的確也改變了過去那種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但是,教師常常引用一些與課文知識沒有多大聯系的內容,導致學生難以從中吸取有用的東西。如果持續下去,雖然課堂氛圍可能會比較好,但是學生實際能夠掌握的基礎知識并不牢靠,甚至有時還會出現一些不應該犯的低級語法錯誤。教師片面地認為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改革就是保持良好的課堂氛圍,過于重視課堂上師生的互動,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提升其文學素養。
3.多媒體技術的不合理運用。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這種使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十分新穎的教學方法,對過去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是一次巨大的沖擊。而有的學校則認為多媒體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并且在課堂上完全依賴于多媒體教學,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對的。多媒體教學只能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它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高中語文的某些課文是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拓展學生對課本知識的了解和認識的,另一方面多媒體集視聽語言于一體的知識傳播方式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對于某些課文內容,卻不是能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的,如高中語文中的文言文、古代詩詞等,這些課文非常注重通過朗誦來提升學生的語感和理解。因此,在講解這類課文時,多媒體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而不能發揮其優勢特點。
二、走出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誤區探討
1.轉變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思維。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要深化高中語文教學改革,首先必須轉變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語文教師要切實改變過去那種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要改變過去在課堂上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積極發揮其引導功能,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多進行自主學習。要完成這種教學理念的轉變,就需要加強對語文教師的職業培訓。通過特定的教育培訓課程,來切實提高教師的業務技能和能力,轉變其教學思維和觀念,使之能夠跟上現代社會發展的潮流。教師只有真正理解了新課程標準的內涵,才能更好地將新課程標準貫徹到日常的課程教學之中。
2.更新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選擇正確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新課程標準實施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構建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進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培養其自主探究和思維的能力。高中語文教學在這個原則基礎上進行改革,以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建立師生平等、互動的良好對話關系,從而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新課程標準并不是一味地活躍課堂氣氛就能做到的,課堂過度的活躍,其實是不利于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要順應新課程標準的規定,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幫助學生獲得豐厚的語文知識的積累,提升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和閱讀寫作能力。因此,適度地活躍課堂氛圍,對于提升學生獲取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很有意義的,但是一旦活躍過度,就有可能產生一些問題。
此外,對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要合理,要充分認識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對課文內容進行分類,有些課文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夠獲取的教學效果更明顯時,就要果斷地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的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絕對不能“唯多媒體”,而要在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目的的基礎上來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3.設置合理的課堂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能力,了解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的種類,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啟發學生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特點的新的學習方法。同時,教師還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合理的分配,除了要完成特定的課本知識內容的講解外,還要積極拓展課外知識的教學,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幫助其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他們寫作的思想性,可以讓學生定期寫日記、周記、讀后感,等等。
4.教師要切實轉變其在教學實踐中的角色。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課堂過程中,教師要多放權給學生,減少教師主導課堂的部分,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教學主體地位。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負責。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還需要教師拋棄過去那種過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對等的師生交流關系,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成為指引學生有效學習的引導者,從旁協助學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邢根生.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改革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6).
[2]楊惠麟.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思考[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8).
[3]何招付.淺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幾個誤區[J].青年文學家,2011,(7).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