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加急發《素質教育》2018年10月
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核心,打造中學思品課高效課堂
湖北省恩施州清江外國語學校 董金玉 郵編:445000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因此,在現代教育教學活動中就要求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新課改中,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因為: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自主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校學習的質量,還是創新人才必備的基本功。正如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的記述一樣:“一切創造發明,都不是靠別人教會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斷取得進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學習效率的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更是課堂教學所必需的。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使學生能適應飛速發展的時代的要求。有了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知識的能力,將來走上社會才能不斷從工作、生活中獲得以前未學過的知識,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被社會淘汰。4.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個體終身發展的基礎。我們必須在教會學生學得知識的同時,讓他們學會獲得知識的方法并養成自主學習習慣,這樣才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傊囵B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終身教育的需要。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效果和成敗,也是新課改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鋪墊情感基調,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首先,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權利。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才能培養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教師不應該看不起學生,對學生態度應溫和、謙遜、平等、友好,讓學生有表達自我的機會,有保留意見的空間,有發揮特點的余地。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教師是同樣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首要條件。其次,應學會欣賞學生。應該說,每一名未成年的孩子,都渴望能被教師欣賞,能從教師身上找到知己的感覺。教師欣賞學生、走近學生,是成為學生良師益友的一個重要因素。再次,應允許學生犯錯。俗話說:“人無完人?!泵總€人都不完美,都有犯錯的時候。學生是在不斷地犯錯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只有被蜜蜂蜇過才深切知道以后不能再捅蜂窩了。當學生犯錯后,適當的指導、教育還是必要的。但我們不要指望,經過教育,學生就不再犯錯誤了。教師應該明白,教師的作用就是讓學生學會在犯錯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總結出避免今后犯同樣錯誤的經驗。因為,學生的每一次的錯誤、失敗都有可能成為他今后成功的鋪墊。所以,要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就必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情感基礎。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動力
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去疑、去思,就必須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首先,設計巧妙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例如:在講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我知我師,我愛我師》一課中,筆者先創設了導入情境:猜猜他(她)是誰。讓學生猜出與描述相對應的教師名字并說明理由。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其次,可以運用音樂陶冶法來渲染情境。在思想品德課中,根據知識點的不同,適當引用一些音樂,可以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還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創設體驗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及自主學習,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例如,在講授七年級《與友同行》一課時,筆者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體驗情境。由兩對學生表演閉著眼睛過馬路和被人扶著過馬路,通過體驗使學生懂得了生活需要友誼,加深了對本課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巧用資源,創設故事情境。例如:在講授七年級上冊《學會調控情緒》一課時,筆者讓三名學生上來表演小品《老奶奶的煩心事》,讓學生從中感悟到情緒和態度的關系,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可以產生巨大的作用。
三、引導學生質疑問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
如何才能讓學生質疑問題,能夠敢問、會問、善問呢?不妨從三方面入手。首先,要創設寬松的氛圍,讓學生敢問。多肯定鼓勵少批評指責,多給學生思考發問的空間,質疑討論的余地,讓喜問者樂問,想問者敢問,無問者能問。其次,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示范,讓學生會問。模仿提問階段是質疑的初級階段。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問題的例子,讓他們“看譜彈琴”。例如,在教學七年級《與友同行》一課時,展示思考題讓學生思考:“什么是朋友?”學生思考后,教師為學生做出示范,之后讓學生模仿教師的示范問題對后面的課文內容進行質疑。學生討論后紛紛提出問題:“為什么生活需要友誼?”這樣的示范多了,學生就會在模仿中去學習如何質疑,這既有利于學生質疑能力的提高,開闊學生的視野,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再次,我們還要傳授學生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善問。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掌握提問的三種形式,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如教學七年級《與友同行》時,讓學生讀課文后問:你讀課文后,有些什么疑問?學生紛紛發言:(1)朋友是什么?(2)為什么要交朋友?(3)怎樣交朋友?教師把學生的幾個主要問題板書出來,然后告訴學生:學習當中就要多動腦筋,多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除此之外,可以從課文的重點、難點處質疑,可以從課文關鍵字、詞、句處質疑,可以從感受最深的地方去尋找問題,還可以聯系國內外時事而提出質疑等。這樣引導學生質疑,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四、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
教學中,教師要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是重要的方式。學生可以在小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由地討論,暢所欲言地發表見解,提出問題和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善于指導、點撥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善于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并加以贊賞,鼓勵他們說體會,說真話,充分肯定學生的感悟和理解。同時,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或說感受時,教師應該讓學生自主評價或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自身發展,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在于教會學生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懂得怎樣學習。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苯處熞箤W生能很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就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激發者、培養者和欣賞者,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啟發學生進取、創新,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