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若干思考--推薦人:胡陽新 湖北省巴東縣水布埡中小學校 鄭世錦 郵編:444332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主旋律。它以發掘人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為宗旨,其目的是發展人的創造性,培養具有良好素質的創造型人才。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其創新能力是英語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對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談幾點建議: 一、創設質疑情境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不能提出問題就沒有思維的火花,就不能做第一流創造性的工作。明代教育家陳獻章指出:“前輩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因此可以說,學習的過程是圍繞一個“疑”字,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展,有所創造。這就是“學則須疑”的意義之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多創設質疑情境,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大膽發問。 1.批判性質疑 批判性質疑就是通過獨立的思考、判斷,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它不依賴已有的方法和答案,其思維更具挑戰性。引導學生適時適當地運用批判性質疑,能較大程度地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地通過豐富多彩的語言現象,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獨立思維的天地。使學生通過具體實例來獲得正確的觀點、評價等,并做出自己的判斷或決定,這樣,勢必大大有助于學生獲取真知。如,講practisedoingsomething用法時,馬上給出一道選擇題:
Lucyoftenpractices French.
A.speakB.spokeC.spokenD.speaking
大部分學生立刻作出反應,認為D是正確答案。但如果教師進一步引導他們對被排除的那三個答案提出批判性質疑,許多學生很快會發現答案C也正確。這樣講授,學生定將興趣濃厚,愉快地掌握practisedoingsomething和spokenFrench這兩個短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而這種批判性思維品質一旦形成,學生在實際運用英語時就會審慎思考,拋開固有的思維定勢,考慮更加全面。
2.研究性質疑 研究性學習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品質,養成對已知事物繼續探究的習慣。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能力水平,利用其好奇的心理特點,充分運用教材里的材料將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深入,繼而提出探究性問題。這恰恰是創造個性的具體表現。例如,JEFCBOOK3BUNIT2中有這樣一個諺語:Itislessofaproblemtobepoorthantobedishonest.教師不能僅滿足于學生掌握其字面意思,而要引導學生去體會理解隱藏在句子中的弦外之音,使他們能透過表象看到其本質。 二、創設交流情境 創造心理學研究表明:討論、爭論、辯論,有利于創新思維的發展。青少年具有極強的表現欲。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他們討論,為他們搭建更為開放的舞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集體合作,思維的磨擦與碰撞會使其思維更加活躍。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創設多種目標、多種形式的交流情境: 1.發散式交流學習 發散思維是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橫向拓展思路,逆向反復比較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思維與創造力有直接關系,是創新思維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可以使學生思維靈活,思路開闊。一問多解是培養學生橫向發散思維的一種方式,是拓寬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在合作學習中易出現一問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學間的相互啟發,思維由集中而發散,由發散而集中。在這一交替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的嚴密性與靈活性都有所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估計到學生思維的發散方向、深度和廣度。其次,要在教學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中篩選發散點,另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非智力因素,采取各種方法使他們產生發散思維的火花,從而點燃創新思維能力的火種。如:讓學生回答“HaveyoueverbeentoMountTai”時,引導學生不要局限于“YesIhave.”“NoIhaven’t.”,要廣開思路,要求每個學生在作肯定、否定回答時,附加不同的句子,這樣才會得到以下富有生活氣息的回答:YesIhave.It’sveryexcitingformetobethere.
YesIhave.I’llneverforgetit.…………
NoIhaven’t.HowIwishtogothere.
NoIhaven’t.ButIwishsomedayIcouldgotherewithmyparents.………… 2.合作式交流學習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教學中,尤其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若能組織學生集體合作,往往能收到1+1+1>3的效果。例如,初中階段讓學生進行看圖作文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先讓學生幾個人一組進行準備,學生會你一言、我一語,通過同學間討論,相互啟發、借鑒、彌補、點撥,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形成立體的交互的思維網絡,在汲取了其他同學的思想后,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務。 三、創設想象情境 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賴于想象力的發展。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它概括著整個世界,是知識的源泉。講故事、情景對話、小品表演、即興發表見解等,都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 1.再造想象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同層次,因材施教,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筆者在課文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復述,即讓學生在把握原文主題,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把原文內容和形式進行加工、整理、歸納、改寫后進行復述,這樣做,既能促進學生語言知識能力的迅速轉化,開發學生的智力,又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發其創造性思維。具體操作如下:1)改寫復述:讓學生變換人稱、時態、語態或文章體裁進行復述。2)續寫復述:根據故事可能發生的變化,利用原有知識發揮想象,講述故事可能出現的結局,這種復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意識。如:JEFCBOOK3BUnit2StrangeeventsinBellTonerneighborhood讓學生對WhatcouldbecausingthestrangethingsthatarehappeninginBellTower展開聯想進行復述。3)概括復述:根據材料所展示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推理,總結全文大意或段落大意。這是較高水平的復述,學生需要很強的歸納能力。如:JEFCBOOK3BUnit5Beingavolunteerisgreat!讓學生針對Whydotheyliketheirwork進行復述。 2 .遙遠想象 動物病理學教授貝弗里奇說:“獨創性常常在于發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研究對象之間的相似點,而原來以為這些對象或設想彼此沒有關系。”這種使兩個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學家稱之為“遙遠想象”能力,它是創造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讓學生在兩個看似無關的事物之間進行想象,如同給了學生一塊馳騁的空間。例如,教完Canada后,可讓學生命題作文:ChinaandCanada;學完Makeourworldmorebeautiful!后,讓學生討論: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遙遠想象,訓練了學生突破空間進行思維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更具跳躍性。 四、注重評價,鼓勵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信任和鼓勵會直接激發學生創造意識的萌發和創造力的產生。中學生是一個需要肯定、褒揚,需要體驗成功喜悅刺激的群體。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結果、反應等做出積極的評價,滿足學生的成功需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評價的鼓勵作用。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層次評價指導。對優秀學生,給予嚴格、高要求的評價;對后進生,給予肯定、鼓勵的評價,鼓勵學生“異想天開”,“標新立異”;對于回答錯誤的同學,不馬上說:“NOyouarewrong.”,而是說:“Pleasethinkitover.”。對于作業中的錯誤,也不單單劃“×”了事,而是在錯誤部分下面劃線,并在旁邊注上“?”,示意學生再考慮考慮。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只有以信任和鼓勵的態度來肯定學生的發現,尊重,理解,寬容地對待學生,學生才能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勇于思考,勇于創新,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以發展。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深刻地感受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注重創設寬松、民主、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同時,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引導其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傾力創造,培養其創新精神,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1】楊名聲、劉奎林:《創新與思維》,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2】賈冠杰、馬寅初、姜寧:《中學英語教學心理研究》,湖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劉道玉主編,李小平著:《創造技法的理論與應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