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發《基礎教育參考》2017.3.
湖北省巴東縣野三關鎮青龍橋小學 田旺秀 郵編:444324
【內容摘要】口語交際是公民必備的能力。在小學教學中,應讓所有學生都有興趣參與,有話可說。鑒于目前口語交際時內容單一,缺乏氛圍,我說你聽等現狀,不能很好地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我們從選擇多種類別的題材,多渠道地營造情境,多方向的互動交際,多元化的途徑訓練,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取得較好成效。
【關鍵詞】口語交際 題材 情境 互動 多元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但是,我們也明顯地看到,在目前的口語交際教學中還存在不少誤區:(1)訓練內容比較單一,教師僅限于課本上基礎訓練中的口語訓練;(2)沒有著力營造口語交際的情境氛圍,即使設置情景,形式也往往較單一、枯燥;(3)互動不充分,僅限于師生之間的互動,且互動的時間較短,又有走過場之嫌;(4)訓練的途徑較單一,僅限于口語交際課上。
對于口語交際,我們不僅要訓練每個學生聽和說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具體的口語交際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這既是新課程標準的精髓,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時可以通過以下四個策略,較好地解決上述四個誤區。
一、多類別的選擇教學題材
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要切合學生學習、生活和今后社會交際的實際。因此,口語交際要重視話題的選擇,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學生熟悉而感興趣、有話說的話題,還有絕大多數學生都可參與的話題。如介紹家庭成員,說旅游經歷,介紹做手工,或是游戲交流,讀書交流,家庭生活介紹,飼養動物的交流等等,這些都比較切合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使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一些關于社會生活中的口語交際的訓練,如作客、打電話、買東西、辯論、采訪等,學生對這一類話題也往往能表示出濃厚的興趣。只要有訓練準備,生活中注意觀察,他們就能說得有條有理。
總體來說,口語交際可選擇的題材非常多,具體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介紹類(自我介紹、介紹家鄉等)、獨白類(說笑話、講故事、說廣告等)、交往類(請教、勸說、采訪等)、表演類(演課本劇、主持節目等)、討論類(小討論、小辯論等)。
對于教材,我們則要創造性地使用,要超越教材,不能緊局限于《語文園地》或《綜合訓練》中提出的口語交際的內容,我們在教學時,只要能巧妙地抓住契機,定然激起學生口語交際濃厚的興趣,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如《落花生》一文,課文中父親為什么把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花生有用,難道桃子、石榴、蘋果就沒有用嗎?同學們通過討論、辯論,得出“做花生這樣的人好,不過做蘋果、石榴這樣的人也不錯,因為這樣的人既體面,對社會又有作用。”這樣的口語交際訓練,既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又表現了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多渠道的營造教學情境
語言交際活動離開了特定的環境就無法進行。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里產生的言語活動,因此,口語交際應該通過多種渠道營造符合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真正“把生活搬進課堂”,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的情緒也會因此變得高漲起來,參與的主動性就會被激發起來,營造口語交際情境的渠道很多,具體有以下幾種:
1、語言描述創造情境
語言描述是創設情境最常用的一種方法,簡單易操作。如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口語交際話題《我想這樣做》。課前,教師可進行簡單的引導:同學們,我們身體健康,學習、生活十分方便,我們多么幸福啊!但是,在我們身邊,有一些殘疾人生活不方便,他們多么需要我們的幫助啊!現在我們來談談遇到殘疾人時該怎么辦,看誰最有愛心,說的辦法最好。
2、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語言描述創設情境雖然簡單易行,但有時太過單調,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說話創設豐富的情境,如播放殘疾人的生活、工作、學習中因為身體缺陷而遇到種種困難的錄相或畫面,請同學們看后說說殘疾人的困難所在,我們怎么做?學生定會想方設法幫助他們。
3、模擬生活創設情境
口語交際中,可以通過模擬生活創設情境,活躍交際氛圍。如讓學生自由組織自愿上臺表演幫助殘疾人的情境,然后讓演員、觀眾說說各自的感受。
4、組織活動創設情境
在口語交際之前活動先行,定會提高學生交際的興趣,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的交際豐富題材和內容。如讓同學幫助殘疾人做一件事,然后把過程和感受說給同學們聽或寫下來。
三、多方向的交際互動引領
口語交際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是聽方和說方雙向互動的過程。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應當想方設法實現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或多向互動。口語交際中,有說也有聽,但它不同于以往的聽話或說話訓練。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之間交換思想、看法、見解、交流經驗、成果、情感,或者尋求幫助、買賣東西、交涉事情、待人處事的活動,必須要有交際對象,構成交際關系,形成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方式才能進行。
口語交際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師生互動中,教師并不是交際的焦點或中心,師生雙方交流時地位必須是平等的,否則,學生就不樂于交流。因此,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牢固樹立師生平等的意識,在言行、情感上與學生平等相處;讓學生學會以自然的表情、自信的心態與人交流,逐步養成平等交流的習慣。
師生互動固然重要,生生互動更為可貴,因為生生互動更能體現口語的交際性。但是,在生生互動中,教師要關注那些不善言辭的同學,教師要注意引導他們參與到口語交際中來,讓他們敢于說、樂于說,有表現的激情。總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參與進行口語交際的人更多些,讓更多的學生得到口語交際訓練,讓更多的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
四、多元化的語言交際訓練
口語交際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較強的能力必須由大量的實踐鍛煉才能練就。課堂訓練可以說是口語交際訓練的重要陣地,訓練的內容可以是教材中的,因為新教材中所選的話題都較切合學生的實際,學生有一定的生活體驗,交際時自然有話可說,但我們還應創造性地利用,拓寬交際的內容。
豐富多彩的生活無疑是口語交際的活水源泉,作為教師就要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參與到班級、學校、社會生活中去。如借東西、走訪同學、問候長輩等等,在參與過程中發展口語交際能力。
五、課外延伸,拓展交流空間。
口語交際訓練不要局限于課堂,還應向課外延伸,要在真正的生活情景這個“大課堂”中開展起來。我們可以在班上、學校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如:講故事、演講、辯論等,也可以引導學生說說對勞動節、“六一”節、教師節、國慶節等節假日怎樣過才有意義等。另外,我們平時要與學生多進行交流、談心,既增進了師生間的相互了解,又培養了師生情感,也是一種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又一途徑。這樣,學生口語交際的課堂變大了,提高給他們發展口語的空間更寬了,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提高。
語言的訓練,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外實踐,即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因此,我們除了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外,還要引導、組織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實踐,開展各種社會交往實踐活動:(1)考察活動。如組織外出參觀、訪問、調查等活動。(2)服務活動。如組織慰問,做好人好事等活動。(3)聯歡活動。如與校內外小朋友聯歡或參加社區聯歡等。
總之,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口語交際課是一個鮮活的新生事物,提高學生口語交際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項重要工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強化語文教學的主導地位,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提高口語教學效果,讓每個學生都“能說會道”。人生活在社會中,就離不開合作,就離不開思想、情感的交流,口語是最常用的交際工具。口語交際是一項基礎工程,也是一項合作工程,口語交際的成功直接影響到學生將來寫作、交流、社交能力,因此忽視不得,馬虎不得。教師要扎扎實實地開展教學,使口語訓練成為學生經常性的、樂于參與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能說會道的“演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