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基礎教育參考》21年4月刊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新思路-----推薦人:胡陽新
湖北省建始縣第一中學 羅丹 郵編:445300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全國各省市高考語文在試卷以及評價框架方面有很大的變化,而且語文的測試形式、測試內容以及評價理念也漸漸有所改變。本文簡提出一系列作文教學策略,旨在在新高考背景下,使高中語文教學與時俱進,采用全新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新高考在考試內容、評價模式等多方面都不同于以往。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基本要求,因此,作文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考改革;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新思路
全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素養表現在學生在日積月累的文學積累中,語文學科不僅是語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學科,它要求學生具有欣賞美學習美的能力,學生應當在文學作品中汲取養分,學習具有美的語句特點。在美的熏陶中,不斷增強語文藝術的造化,并將其實際運用到寫作中,提高語文寫作能力。高考改革后,新課標對學生高中作文寫作的要求主要以學生對語言的結構掌握、基礎情感表達能力、思維現象形象能力、文章邏輯思維能力構造以及對藝術美的語句的創造能力做出要求。新課標的班服與實施,對學生的語文寫作實踐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與更高標準,也必然成為新時代每一位高中師生應該探尋突破的關鍵與重點。
一、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面臨的新要求與新挑戰
高中語文作文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高考的分數上,更重要的是語文作文是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考察,是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的綜合考驗,但在實際教學中,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 卻不盡如人意。其一,語言表達能力的缺失。在高考的壓力下,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多數學校選擇盡可能地壓縮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在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 “說”的能力的培養尤為明顯,為了學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識點,教師課堂上多采用講授法,學生的學習任務是聽和背,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 達能力訓練得非常少,甚至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文都省略,這就直接導致學生在作文中的病句、錯句、邏輯不嚴謹等諸多表達上的問題。其二,學生對生活觀察的缺失。現如今,高考作文的命題方向越來越寬泛,和社會熱點的結合越來越密切。而高中學生學習負擔重,生活節奏非常快,甚至部分寄宿制學校采用軍事化管理,對學生的吃飯、睡覺時間都進行嚴格的規定,學生每天穿梭在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中,對社會熱點知之甚少,對生活缺少關注,這就導致學生對關于社會熱點的作文命題無從下筆,沒有對生活的關注,對社會的思考,學生的文字變得 蒼白無力,缺少生機。其三,模板化作文的泛濫。錢理群先生曾經說過:“我們的學校正在 培養一批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現如今,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 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我們的教育也在不斷變得浮躁,在語文教學中著重體現在模板化作文的泛濫,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語言組 織運用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為了高考中作文能取得較好的成績,部分學校教師提倡學生背模板,背材料,萬能的三段論,萬能的開頭和結尾等比比皆是,更令人諷刺的是,甚至為了高分使用虛假的材料博同情, 完全違背了教育的初衷,這不僅是作文的失敗,更是教育的失敗。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改革新思路
1.利用課外閱讀提升寫作能力
課外閱讀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對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培養語感有很大的幫助,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因此,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為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應有一個共識,即讀書多的學生,其知識面也比較廣,思維比較敏捷,寫作水平比較強。高中生閱讀的課外書籍越多,掌握的知識也就越豐富。如果作業太多,學生看課外書的時間就會很少,從而嚴重制約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積極做好關于課外閱讀的工作,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減輕學生作業壓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感受到課外閱讀為他們帶來的歡樂。
2.挖掘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豐富寫作素材
高中語文教材都是經過教育部門批準,教育專家和學者聯合編寫的。教材中有很多趣味性強、形象化的文章,而且文章的題材各種各樣,有自由敘述的敘述文、思維縝密的議論文、客觀科學的說明文等。不同的文章體裁所包含的內容是不同的,寫作技巧以及文學知識也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師要利用好教材中各體裁的文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但是僅挖掘閱讀材料是不夠的,還需要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到一起,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寫作,寫出自己的心境和情感體會。而“讀寫一體化”模式,不僅有利于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還能引導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文章的結構,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而實現學生寫作水平提升的最終目的。例如,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仿寫,在閱讀基礎上引導學生模仿創作者的寫作手法、語言表達方式以及句子結構、立意等。以《故都的秋》為例,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仿寫,可以寫一寫自己家鄉的秋天、春天、夏天、冬天或者其他的景物等,模仿創作者的手法寫一寫這些景物的獨有特點以及帶給自己的感受,感受來自郁達夫筆下故都秋天的美麗。而學生通過模仿文章作者的創作手法、立意方式以及句子結構等,能夠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對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也能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各種景物的美好,使學生更加地熱愛自己的生活。
3.高三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各種各樣的概念,包括感恩、奉獻、無私、艱苦等等,教師在作文訓練中,積極組織概念闡述訓練,有助于學生利用辯證思維說明和解釋具體概念,促進學生透過概念本質將其內涵揭示出來,這是提高學生辯證思維發散性、靈活性的有效舉措。
例如,在教學高三語文必修五(人教版)《滕王閣序》這篇課文時,教師利用課文中“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我地位卑微,只是一介書生)”“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登高作賦,這只有指望在座諸公了。我只是冒昧地盡我微薄的心意,作了短短的引言)”所表達出來的自謙,讓學生對謙虛進行解釋說明。有的學生說做人一定要謙虛,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謙虛使人進步,有的學生則表示謙虛在人才濟濟、人才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的當代社會,會令人失去機會,不如勇敢的展示自己向他人介紹自己優勢爭取競爭力。學生在激烈討論后,對謙虛有了不一樣、全方位的認識,能夠從辯證思維角度出發,知道謙虛要有度,一方面傳承弘揚民族美德,另一方面也要勇敢展示自我。教師在學生完成概念闡述訓練后,讓學生以謙虛為主題寫一篇短文,鞏固學生的辯證思維訓練成果。
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文評價改革思考
高考給個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評價應著眼于學生核心實踐的全面發展,要深入把握學生的特點,提出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明確評價科目與選修課的重要性和溝通。語文作文教學評價的基本目的不僅是提高語文寫作的測試水平和能力,同時也是檢驗語文作文學習能力的主要指標。
1.評價目的要明確
對學生素養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價,是為了提高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發揮其診斷、反饋、激勵、選擇等功能。評價不僅取決于學習的結果,而且取決于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努力和堅持的質量。
2.評價方式要多元
為了更好地發揮評價功能,教師必須謹慎地選擇、選擇和評價學習任務組。學生、家長、教師和教育管理者鼓勵學生參與評價,鼓勵學生接受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反饋,提高學生自我意識,參與評價和自我評價,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我反省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建立基礎。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能夠了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個體素質和心理態度,對學生個體的興趣得到新的體現。
綜上所述,就高考作文這幾年的發展而言,材料作文與漫畫作文的出現頻率較大,所以要注意對癥下藥進行教學。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提高材料理解能力。“要打有準備的仗”,平常的作文練習不是形式,只有督促學生在日常作文練習中重視作文并認真練習行文,才能夠取得高考大捷,牢牢把握基礎并加以個性化的創新,在寫作中追求新穎,避免大眾化的文章內容,如此才能夠獲得高分。必須及時對此進行調查、審查和總結,在確保諸多高效性措施得以深度落實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寫作發展,提升作文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向斌.高中作文教學策略淺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3):70+72.
[2]孫玉輝.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途徑[J].安徽教育科研,2019(24):23-24.
[3]史為巖.探究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優化策略[J].高考,2018(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