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充分考慮個人條件和外部環境條件,然后設立一個或幾個恰當的職業目標,制定通往目標所需要的教育、培訓和求職計劃,并努力達成目標的過程。對于高三畢業生而言,最迫切的職業規劃是關于大學和專業的選擇。因此本刊特安排了職業生涯規劃系列文章,從了解自己、了解大學和專業、選擇決策三個方面對高三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做一個初步指導,希望能對各位考生選填志愿,邁好“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有所助益。
職業生涯規劃之—
尋找自己的“達芬奇密碼”
——正確了解自己的個體心理特點、身體條件、成績
于丹教授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達芬奇密碼”,每一個人的生命鏈條中一定有他自己最在乎的東西。但凡找到這樣一個寄托會給你這一生找到一個依憑,會找到自己的一個內心根據地。高考選填志愿時,實力也正如“達芬奇密碼”,誰能準確全面地尋找到自己的“達芬奇密碼”,誰就對自己的實力定位更準確,就能為自己的志愿找到一個 “依憑”、一個“根據地”。下面主要介紹如何從個體心理特點、身體條件、成績三方面尋找自己的“達芬奇密碼”,評估自己的實力。
個體心理特點
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首先要看看自己喜歡學什么,能夠學什么以及適合學什么,即考慮自己的個體心理特點,包括興趣、能力、個性特征等。
興趣
興趣在人的終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已成為很多高三學生及家長選擇專業和職業方向時著重考慮的因素之一,但很多學生及家長在依據興趣進行選擇的同時也陷入了一些誤區:
誤區一:完全興趣至上
由于社會閱歷不足等方面原因,很多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將興趣作為選擇專業的唯一參考標準,這是不夠科學的。選擇專業時,在采用興趣優先原則的同時,還應該充分考慮志愿實現的可能性,如能力特長、成績、社會需求等。
如果興趣與能力優勢不一致,學習某些專業時可能就會比較吃力。比如因為喜歡玩電腦,就想學計算機編程,但如果邏輯推理能力不強的話,想編出好軟件也會比較困難;選擇是雙向的,只有選擇與自己“實力(比如成績)相當”的心儀的院校(專業),自己的興趣才能更順利地實現;關注未來就業市場,選擇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將來就業的保障性才更大。
誤區二:對興趣認識不清
遵從興趣選定的專業,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發現原來這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麥可思專家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問題就出在考生對“興趣”二字的認識上。興趣不只是大家平時說的喜歡學歷史、數學等簡單的學科興趣,而是更深沉、更穩定的興趣。
研究職業、就業的人士把高中生的興趣分為九類,分別是:喜歡使用工具,喜歡感性創造,喜歡表現自己,喜歡控制和影響別人,喜歡幫助別人,喜歡計劃與細節,喜歡挑戰和冒險,喜歡與人打交道,喜歡鉆研思考。這九個大類是相對穩定的。至于人們平時所謂的著迷于歷史或者數學,擅長拆卸半導體之后再裝回去等等愛好,不過是這九大類興趣的具體體現罷了。這些愛好可能隨時發生變化,比如一個人,前幾天還癡迷于攝影,過幾天又開始嘗試著畫油畫,但他的興趣是不變的,那就是喜歡感性創造。
要想明確自己真正的穩定的興趣,可以借助測評工具:上網下載或通過其他途徑獲得《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量表》,并按要求認真測試,測試的結果對專業填報和選擇具有相對比較科學的參考價值。
誤區三:對專業不了解,盲目速配
近日,某第三方調查機構公布的一項對近兩萬名2009級本科新生的調查稱,在對所學專業不滿意的人當中,33%是自己根據興趣愛好選擇專業的。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考生在選擇專業時對其學習方法和研究課程并沒有深入了解,缺乏對專業本身的深刻、全面的認識。
對于感興趣的專業,應該預先獲取盡量多的比較權威的專業信息。建議登錄相關高校的官網查詢,通常可以從學校概況、招生計劃、學科設置、院系分布、開設課程、人才就業等方面去了解,并據此判斷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研究什么方向,開設什么樣的課程,就業意向集中在哪里,從而確定這是否真的是自己感興趣的能為之奮斗四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專業。
能力
專業的學習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不盡相同。要爭取使自己擅長的能力與專業對學生的能力要求盡量一致,揚長避短。
能力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思維力、想象力等。它是人們從事一切需要一定智力水平的活動的必要條件。特殊能力是在特殊活動中發生作用的能力,如繪畫、作曲等。
一般來說,文史類院校要求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理工農醫類要求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在選擇專業時,考生需要知道的是,有些專業是需要具備一些特殊能力才能報考和學習的,如美術、音樂、表演等。但就其他大部分專業來說,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是不超出一般范圍的。另外,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能力發展的空間是相當大的,所以,在專業選擇時,雖然能力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但是,不宜作為一個絕對化的考慮因素。
個性特征
有專家通俗地將性格分為四種類型:一類是外向型,愛說,敢說,想說;一類是內向型,不愛說,不想說,也不愿意說;一類是動手能力特別強的,愛動,好動;還有一類是邏輯思維能力特別強的。
對于內向、不善言辭、不善交際的考生來說,其選擇的專業可以考慮將來工作時相對與人打交道要求不高的專業,如設計、研發類等專業;而對于性格外向,溝通欲強的考生,則可以考慮如營銷、人力資源等更多地需要與人打交道的專業。
資料:考生如何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征填報志愿:
多血質(活潑型):適合從事與外界打交道、靈活多變、富有刺激性的工作,如外交、管理、記者、律師、駕駛員、運動員等。
膽汁質(興奮型):喜歡從事與人打交道、工作內容不斷變化、環境不斷轉換并且熱鬧的職業,如導游、推銷員、節目主持人、公共關系人員等。
黏液質(安靜型):不僅能從事學術、教育、研究、技術、醫生等內向職業,還可以活躍在政治、外交、商業、法律等外向型職業領域。
抑郁質(抑郁型):在注重個人刻苦奮斗,較少人際交往的學術、教育、研究、醫學等內在要求慎重、細致、周密思考的職業領域往往有較好發展,校對、打字、排版、檢驗員、化驗員、登記員、保管員等工作也比較適合他們。
身體條件
考生的身體條件對于報考院校和專業的選擇起著直接作用,甚至有“體檢是錄取中的生死牌”這一說法,考生應充分重視這一點。
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必須結合自己的體檢結果,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體檢指導意見》)和《學校招生章程》來填報。《體檢指導意見》分四大部分對考生填報的志愿學校和專業進行了限制,第一部分是“患有哪些疾病不可報考”,第二部分是“患有哪些疾病,學校有關專業不予錄取”,第三部分是“患有哪些疾病不宜就讀的專業”,第四部分是部隊、公安院校和一些新學科所規定的標準。
考生體檢結論實際上一般有以下幾種:
(1)合格。即該考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可以報考普通高校的任何專業(不含公安類專業)。
(2)合格受限。即該考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可以報考普通高校的許多專業,但有一些專業的報考將會受到限制。也就是說,一些受到限制的專業,不能報考;即便考生填報了,高校也不會給予錄取。如《體檢指導意見》中規定:“任何一眼裸眼視力低于4.8者,不能錄取到輪機工程、運動系列、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專科專業是烹飪與營養、烹飪工藝等專業”。
(3)合格不宜。即該考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可以報考普通高校的許多專業,但有一些專業是不宜就讀的專業。即對患有不影響專業學習,但今后對在該專業領域內就業可能有影響的某種疾病或生理缺陷,提出不宜就讀專業的指導性建議,考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報專業。
(4)不合格。即該考生的身體健康狀況不能報考普通高校的任何專業。
從往年情況看,體檢完全合格、專業不受限的只有少數人,絕大多數考生報考時專業受限。因此,體檢合格但存在限報專業的考生在報志愿時,一定要避開限報的專業,同時還要注意學校招生章程中對考生身體條件提出的進一步的要求,否則錄取時會因身體條件而被退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的招生章程中規定:交通運輸各專業方向要求肝功能正常,色覺正常,男生身高不低于168CM、女生身高不低于160CM,其中空中交通管理與簽派方向還要求考生單眼裸視E字表4.6以上,無語言、發音、聽力障礙。如果考生存在僥幸心理,或認為自己分數高可以“百無禁忌”,貿然踏入“雷區”,其結果只能是退檔,尤其是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考生被退檔后只能降到下一批次再投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