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到家長的電話當中,有一個比較典型。孩子的父親一再說自己搞不懂填志愿,他女兒讀文科,讓我們給推薦一個好的學校。這樣的問題就象燙手的山芋,不好回答。
后來經過仔細詢問,幫助家長理清了思路。我把這個過程記錄在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第一問:想讀什么專業,或者說她對什么專業感興趣。這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根據心理學理論,人在考慮自己的職業時應先從自身的個性和興趣出發。人如果對一項工作感興趣,就有可能有長期的持續的動力讓他堅持做下去。學習專業也是這個道理。
在討論興趣的時候,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是有的同學不知道自己對什么感興趣。鑒于此,我們建議一:慢慢靜下心來仔細反省自己,也許考慮志愿時頭緒很亂,讓自己不能很好地自我認識;二是找一些心理測試的題來做,幫助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第二問:哪一門功課比較好,或者說學的比較有興趣,學的比較輕松。也就是在問小孩的能力在哪里。考慮了興趣,還要考慮能力是否支持興趣。比如有的同學對經濟專業感興趣,但是數學學不好。由于學經濟專業首先要解決的是數學問題,因此就應該選擇其他感興趣的專業。
第三問:家里的經濟條件如何,能夠拿出多少錢來投資孩子的教育。這決定了擇校的批次和地域。
第四問:孩子的成績怎么樣。這決定了最終對學校和專業的取舍。
第一第二問可以幫助他們理清思路,了解自我,找到適合學習的專業;第三第四問決定孩子選擇學校的方向。
這里要特別說的是,有的學生和家長在考慮志愿時只是從哪個專業將來好找工作來考慮,這有點本末倒置。
這里談談我的看法:
1、任何一個專業,只要學好了,將來都可以找到工作。
2、要找到工作,僅僅學習一個專業是不夠的。任何一個工作崗位,要勝任它,僅靠在學校學習的那一點專業知識是不夠的。你的學習能力、習慣、溝通能力、合作能力都是工作單位要考量的。
3、有的行業或工作更需要知識面寬的人才,學習別專業的也可以去做。最典型的就是新聞、傳媒工作,這個行業并不只需要新聞專業的學生,其實任何一個專業的學生將來都可以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以上是考慮志愿時的一個基本思路。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總之,找到自己適合學的、喜歡學的專業是我們指導志愿的最基本原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