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十三轍分類
十三轍是由藝人創立的,他們根據合乎某一轍的兩個字作為該轍的轍名。如“發花轍”,是根據這個韻轍里的“發fa”、“花hua”兩字的韻母都帶“a”,于是,將韻母為“a,ia,ua”的字,稱為“發花轍”。
其他轍名也是根據這個原理歸類出來的,按照這個規律,藝人們共歸納出十三個韻轍,統稱“十三轍”。
下面是“十三轍”的具體情況:
1、“發花轍”,韻母為a,ia,ua
2、“梭坡轍”,韻母為e,o,uo
3、“乜斜轍”,韻母為e,ie,ue
4、“姑蘇轍”,韻母為u
5、“一七轍”,韻母為i,ü,-i,er
6、“懷來轍”,韻母為ai,uai
7、“灰堆轍”,韻母為ei,ui,
8、“遙條轍”,韻母為ao,iao
9、“油求轍”,韻母為ou,iu
10、“言前轍”,韻母為an,ian,uan,üan
11、“人辰轍”,韻母為en,in,un,ün
12、“江陽轍”,韻母為ang,iang,uang
13、“中東轍”,韻母為eng,ing,weng,ong,iong
需要說明,過去,這些轍的排列次序不固定,轍名也不一致。后來,經過學者整理相對固定下來。
如果記住這些轍的名稱,比較困難,藝人發明了一種方法,用一句詩來記憶轍名。如:“月落花浮水面樓臺倒影弄池塘”這句就是十三轍的各個轍名。現在有些曲藝自己創造了一些記憶法,如:“月下一哨兵鎮守在山崗多威武”,也是十三轍的各個轍名。
合轍比押韻寬泛,這也可在上面的列表中看出。一些近似的元音在“平水韻”里就不合格,屬于出律,但在十三轍里就認為合律。
除了十三轍外,還有兩個兒化韻的小轍。一道叫“小言前轍”,一道叫“小人辰轍”。這兩個轍的區分是以韻母a來判斷。韻母為a的兒化后成為ar,歸為“小言前轍”;非a的兒化后,歸為“小人辰轍”。舉例如下:
1、“小言前轍”如:花兒,煙兒,彎兒,岸兒等等
2、“小人辰轍”如:人兒,棍兒,門兒,嘴兒,子兒,鳥兒,窩兒,鵝兒,音兒等等。
注意,兒化韻和非兒化韻的區別。如:“月兒彎彎照九州”中的月兒,就千萬不能看作兒化韻讀成yuer,必須讀成yue er;而人名叫“李月兒”的,可以讀作兒化韻:yuer。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