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重發)
最近國內很多地方豪雨,發現論壇上很多詩友寫發洪水的詩。大家都懷著憂國憂民的心。因此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欣賞一下古人寫洪水的詩。
秦郵道中即目(清 查慎行) 七言律詩 押元韻
不知淫潦嚙城根,但看泥沙記水痕。去郭幾家猶傍柳?邊淮一帶已無村。
長堤凍裂功難就,濁浪侵南勢易奔。賤買河魚還廢箸,此中多少未招魂?
查慎行(1650~1727) 是我老鄉,也是當代作家金庸(查良鏞)先祖。查氏是浙江海寧望族。康熙皇帝曾親筆書“敬業堂”匾。時稱“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查慎行的詩“平生所作,不下萬首”(許汝霖《敬業堂詩集序》)。后經他刪定為4600余篇,按時地編次為《敬業堂詩集》48卷。金庸小說《鹿鼎記》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詩中的對句。查慎行好游山水,家有“得樹樓”,貯書萬卷,坐臥其中。
秦郵即江蘇高郵,因為郡名是秦朝定下來的,唐詩里大多稱秦郵。高郵歷史上水災很多。1931年高郵特大水災死亡數萬人。1991和2003年亦發生大水災。2003年高郵湖水位一度達9.50米。本詩里說的水災應當是康熙年間的一次。康熙的吏部尚書伊桑阿曾在奏章中寫道:“每逢開放歸海壩,里下河地區一片汪洋,民田廬舍俱遭淹沒。”
這首詩可能是先得最后一句,因為用了魂字,所以押元韻。首聯寫了洪水已退,但痕跡猶在。頷聯寫洪水造成的后果。頸聯又進一步婉轉地寫了對現狀的擔憂,以及對將來再度發生洪水的擔憂。三聯環環相扣,一氣呵成。末聯首句宕開一筆,寫買魚卻不能食,引出最后一句百姓喪失生命的悲嘆。廢箸很自然地引出了最后一句。結句以人為本,立意頗高。
首聯不需對仗,但是用了對仗。淫潦就是洪水的意思,在古詩里經常出現。如韓愈《答張徹》:淫潦忽翻野,平蕪眇開溟。嚙和記兩個動詞是字眼。第二聯對得非常工整。邊字是動詞,毗鄰的意思。一問一敘,張弛自如。第三聯功難就和勢易奔也對得很齊。中間兩聯句式結構上相差很大,所以詩就不會顯得呆板。最后一聯以問作結,發人深思。
全詩沒有用一個僻字,韻字也都很平常,沒有用一個典故,婉婉敘來,但是仍舊格律嚴謹,值得學習。
還有一點很難得的地方是詩人雖然富貴,但是不脫離社會底層。這和御用文人紀昀之流形成對比。恐怕紀昀會評此詩:太酸,太俗,太寒,太苦!但也正是這種酸氣,俗氣,寒氣,苦氣,贏得了老百姓的同感和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