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公元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漢族,唐朝河南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人,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唐朝著名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的詩歌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市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的古詩代表作品詳見習古堂國學網:李商隱唐詩代表作品賞析
李商隱是晚唐著名詩人。邠國公杜悰的表兄弟。19歲因文才深得牛黨要員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的賞識,引為幕府巡官。25歲進士及第。26歲受聘于涇源節度使王茂元幕,辟為書記。王愛其才,招為婿。他因此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后,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斗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于各藩鎮之間當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終生,46歲便憂郁而死。
晚唐詩歌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有著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個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并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歡而死,[1]死后葬何處無定論。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傳。有《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代表作品精選
《月下與君共飲》
《錦瑟》
《重過圣女祠》
《霜月》
《蟬》
《贈劉司戶蕡》
《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樂游原》
《北齊二首》
《夜雨寄北》
《憶梅》
《贈柳》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風雨》
《夢澤》
《寄令狐郎中》
《杜工部蜀中離席》
《隋宮》
《二月二日》
《籌筆驛》
《無題四首》
《謁山》
《花下醉》
《曲江》
《落花》
《柳》
《為有》
《無題》
《碧城三首》
《端居》
《詠史》
《齊宮詞》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馬嵬二首》
《富平少候》
《宮辭》
《代贈二首》
《楚吟》
《板橋曉別》
《銀河吹笙》
《夕陽樓》
《晚晴》
《龍池》
《淚》
《流鶯》
《吳宮》
《嫦娥》
《憶住一師》
《細雨》
《無題二首》
《賈生》
《安定城樓》
《九日》
《房中曲》
《韓碑》
《驕兒詩》
李商隱經典名句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五絕登樂游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七律錦瑟)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七絕嫦娥)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七律無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七律無題)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七絕夜雨寄北)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七絕賈生)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七絕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七律錦瑟)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七律無題)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七律無題二首)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七律無題二首)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五律晚晴)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七絕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