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1.文學批評:也稱文學評論,是指對具體文學現象的分析、闡釋和評價。就是在具體的文學文本鑒賞的基礎上產生的帶有評論性質的活動。
2.批評標準:文學批評活動中,人們據以評價文學現象的具體尺度。根據馬克思主義美學與歷史的文學批評原則,在文學批評實踐中,具體的文學批評標準是思想標準和藝術標準的辯證統一。
3.思想標準與藝術標準:思想標準是批評家據以評價文學現象的思想或意義內涵的價值尺度,具體體現為對于文學作品的思想情感的真實性、傾向性等的評判。藝術標準是批評家據以衡量文學現象的藝術性的價值尺度,具體體現為評價文學作品的語言形式、藝術形象、閱讀余味等美學成就與藝術魅力。
4.鑒賞型批評:文學批評類型之一,是一種側重于鑒定和欣賞文學作品的人文情趣、審美品位和筆墨韻味的批評類型。
5.認知型批評:文學批評類型之一,是一種側重于學理地評析文學現象、體現認知沖動的批評類型。
6.功用型批評:文學批評類型之一,是一種側重于從社會教化效果評論文學現象、適應社會整合需求的批評類型。
7.新聞逸事型批評:文學批評類型之一,是一種側重于報導文學的相關新聞逸事、投合讀者消閑需要的批評類型。
8.文學批評方法:是指文學批評過程所呈現的批評視角、闡釋重心和評價系統等的綜合軌跡。主要有傳記批評方法、社會歷史批評方法、感興批評方法、語言批評方法、心理分析批評方法、讀者反應批評方法、意識形態批評方法、文化批評方法等。
9.文學批評主體:是指文學活動中的批評者或批評家角色。文學批評者的主體性體現在批評者具有獨立人格,通過具體的文學批評行為展現出獨立自主的人格魅力。
10.批評文體類型:是指文學批評著述的具體體裁樣式。常見的有以詩論詩式、評點式、評傳式、序跋式、隨筆式、論文式等。
思考題
1.怎樣理解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的關系。
(1)文學批評是文學理論的一部分,是文學發展的推動力。文學理論作為對于文學現象的普遍性的分析和判斷,要經歷從特珠上升到普遍的過程,而文學批評正是運用特定的文學理論,重點致力于特殊文學現象的分析和判斷,并從中提煉出具有普遍性的理論觀念。文學批評既是文學理論的一部分,又是它的具體運用。
(2)文學批評不僅僅從屬于文學理論,面且常常跨越文學理論學科界限而延伸到相關文學學科領域中。在當代,它還常常成為大眾傳媒和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和領域。
(3)在當前發展趨勢中,文學批評與文學理論呈現出更加緊密的互動關系,表現為文學理論對文學批評的指導作用和文學批評對文學理論的促進作用。一方面,文學理論通過提供特定的氛圍、意向、理論立場、觀點和方法,拉動和引導文學批評前進;另一方面,文學批評反過來促進文學理論的進展:一是對新的文學現象的批評中的新發現被總結和提煉成新的文學理論;二是文學批評向舊的文學理論觀念發出挑戰;三是文學批評的活躍促使文學理論家把注意力投向當下具體文學現象批評,出現理論的批評化轉向;四是當代文學批評對于語言學、美學,哲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歷史學等跨學科理論與方法的積極運用,推動了文學理論的跨學科研究新趨勢的出現。
2.怎樣理解文學批評的美學的歷史的原則?
文學批評的原則是指文學批評所遵循的價值評判尺度。馬克思主義為文學批評提供了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文學批評原則,這就是美學的和歷史的原則。
(1)美學的原則強調文學代表作家對社會生活進行一種“詩意的裁判”,因而要求文學批評運用同樣的“詩意”的或審美的尺度。要求批評家對作品采取審美態度,以獲取藝術感受或審美體驗為動機,著力閱讀和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藝術形象、審美意蘊等,產生感動和發現,由此為起點進入批評并貫穿于全過程。
(2)歷史的原則強調,文學與在歷史中演進的社會意識形態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反映著人類歷史的生活,必須把文學當作歷史過程的必然產物去對待。因此,需要把文學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考察,看它在歷史上是否有進步意義,是否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否給人類增加了文化財富。
(3)美學的和歷史的原則是審美過程與歷史過程的辯證統一。美學的原則是歷史的原則得以推演的基礎,歷史的原則是美學的原則的指導、深化和提升,兩者缺一不可。因此,文學批評既是藝術形式的批評,也是思想內容的批評;既是審美的批評又是社會的、歷史的批評。
(4)美學的和歷史的原則對文學批評的實踐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把文學現象首要地視為審美現象。第二,文學現象在其審美特性中必然蘊涵著具體的歷史內容。第三,文學的審美感染力總是服務于傳達或隱或顯的時代思潮和個人的思想、情感傾向。
3.文學批評中思想標準與藝術標準的關系如何?
文學批評標準是指人們據以評價文學現象的具體尺度。在文學批評實踐中,具體的文學批評標準主要有思想標準和藝術標準。
(1)思想標準是指批評家據以評價文學現象的思想或意義內涵的價值尺度,具體體現為對文學作品蘊涵的真實、傾向和情感等作思想性的評判。當然,衡量一部文學作品的思想性的優劣高低,判斷它是否能夠真實地反映生活、流露傾向和表達情感,終究要看它是否能夠在特定的社會讀者中產生共鳴,從而成為時代精神與呼聲的集中表達。
(2)藝術標準是指批評家據以衡量文學作品的藝術性的價值尺度。藝術性是指文學作品的語言形式、藝術形象、閱讀余味等所展現的美學成就及藝術魅力,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第一,語言形式的創造性。語言形式包含語詞選擇與組合、文體構造、結構設計乃至抒情與敘事方式等方面。第二,藝術形象的概括性。藝術形象的概括性是指藝術形象以其豐富、鮮活和獨特的風貌,可以達到對社會生活進行概括的目的。第三,閱讀余味的醇厚性。閱讀余味的醇厚性是指文學作品在讀者閱讀中產生余意深厚與綿長的效果。
(3)對成功的文學作品來說,思想性和藝術性是統一的。文學批評應當始終不渝地堅持美學的和歷史的原則及其具體的思想標準和藝術標準,同時又注意針對具體作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運用。
4.結合具體實例談談文學批評的步驟。
文學批評寫作文體多姿多彩,但是以下寫作步驟都是共同的和不可缺少的:
(1)反復閱讀文本,獲得藝術發現。反復閱讀有助于發現文本的含義及特色、獨創性因素或特定疏漏。批評者只有從作品中獲得藝術發現,才能真正體會出作品的美妙,而這是從事文學批評寫作的第一個關鍵步驟。
(2)選取批評切入點,提煉核心觀點。批評寫作無需面面俱到,而是要求選取特定突破點切入,逐層展開,由點及面,力爭由此把握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方面。要從特定切入點實施突破,批評者應當盡力提煉出自己的核心觀點。沒有核心觀點的批評,算不上成型的批評。
(3)條理化布局及文字表述。條理化布局主要包括確立文章構架、講究行文章法、注重學術規范等方面。文字表述則是指在反復閱讀與復述的基礎上,把擁有突破點、條理化布局和核心觀點的批評構想再用合適的文字表述出來并最終成文的過程,屬于批評寫作的最后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