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6日 佛學研究網
太虛大師講述
──十二年正月在宜昌商會講──
佛出世的因緣, 是為的甚么?因為佛是覺的, 人是迷的。人既是迷的, 所以人就要受一切煩惱生死的苦。佛本大慈悲心, 乘大愿力降生于中印度為國王太子, 享受人間尊榮富貴五欲的快樂, 隨即拋棄人間富貴尊榮去修行, 以至于證果成佛。佛在當時現身, 因為要覺悟人的迷, 所以現身作個模范, 使人曉得了卻一切煩惱生死的苦。既是要覺悟人了卻一切煩惱生死的苦, 所以隨順人的語言文字, 依人類種種差別病而說種種方便救人的法。這佛說覺悟迷妄的法, 就名佛法。依佛法推究, 人不能夠了卻一切煩惱生死的苦, 是由于不明白佛說三世因果的緣故;今天略將世人謬解因果的與佛所說的因果, 兩相比較說明之。
世人因為是迷的, 所以對于佛說的因果就茫昧不知:或者說沒有因果;或者憑著意識的理想去推測, 謂大地山河是自然變化而有的, 謂人是由祖傳父父傳子而來的;又或謂大地山河及人是有創造者的, 所以人同萬物都是另有個主宰的。由上種種謬解妄見, 發出種種言論, 世人被這種種言論所惑, 就有不信因果的:謂人在父母未生以前沒有甚么, 至于百年生死以后也沒有甚么, 這種斷見一生, 就要任意妄為, 不怕因果報應。也有迷信神教的:謂人作了善, 神就默佑, 使得享受愛的果;人作了惡, 神就譴責, 使得享受非愛的果。統觀以上種種說法, 不是屬于無因果派, 就是屬于謬解因果派, 這兩派皆足以使人生一種僥幸心, 以為作了惡可以幸免的。那曉得昧于佛說的因果, 就要墮落因果報應, 不能夠免卻生死的苦。若明白佛說三世因果的道理, 曉得人生不是突然而生的, 死也不是就可以了的。因為人身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和合而成, 人到死的時候, 四大假和合身雖死, 而業識實在沒有死。明白這個業識的道理, 那佛說三世因果的道理, 也就容易明白了。何以故?因為人生已前, 有生不止前一世乃至于無始, 死后也不是可以了的, 乃至于盡未來際也沒有止息的時候。這無始終、無內外的業識, 就是從無始以來自家所作善惡業力, 積集而成業識。善的業強于惡的業, 則善業先成熟而感受善果;惡業強于善業, 則惡業先成熟而感受惡果。因為有善惡種種大小多少差別, 所以就感受貧富、貴賤、賢愚種種的差別, 所以古德云:‘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 今生作者是’。平常人迷于佛說的三世因果, 看見罪大惡極的人, 偏偏的是富貴雙全兒孫滿堂;看見為善不倦的人, 偏偏的是無兒無女, 受那貧賤的苦:報應相左, 遂謂沒有因果, 這是由于不明白業識受生的緣故。這業識受生有因緣:業識為因, 父母為緣, 合緣與因而成人身。今假定有人作種種善業, 這業因屬于善, 當然要結善果;然必要假父母兩業緣, 又須此父母有應得這個造善因受善果的兒子報應, 然后才能夠藉此父母兩業緣而受生。具這三種業的因緣, 就謂之同業所感。業識猶如谷種, 父母兩業緣猶如土水日光人工等, 因緣具足而后可以發芽結谷。善惡果報, 由善惡業因而成, 猶如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這種因果是毫厘不爽的。世人不明白佛說因果的道理, 猶如不明白長江源流的人。今假定長江向東而流, 中間被山所阻, 折而由北向南, 南岸是平原, 平原上的人就說長江源頭從山而起, 至平原而止。像這種斷見, 人是知道錯的。而不明白業識相續不斷與業識受生的理, 那因果的理就不能夠明白, 也與平原之人觀察長江的錯謬一樣。
我們若能夠真實明白三世因果, 試問有人欲受惡果報應否?所以種善因得善果, 種凈因得凈果, 乃至成佛, 都是由于自己一念。依佛所說而行, 世間惡人尚敢為惡否?故佛教昌行的時候, 人人都是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 人人都是向善而行, 小之可以成為自修之正人君子, 大之自覺覺他化社會為良善, 化世界為太平, 轉五濁而為七寶, 皆由于此。古德云:‘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凈其意, 是諸佛教’。能夠止息諸惡, 奉行眾善, 就能夠自凈其意, 這就是諸佛所說的教法。以上, 不過將世人與佛說因果略為比較而已。
(陳妄清記)(見海刊四卷三期)(附注)原題“太虛法師在宜昌商會之演講”, 今改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