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國風·豳風.鴟鸮
userphoto

2015.09.03

關注
        鴟鸮
  題解:詩人以鳥筑巢養雛,歷盡艱辛來代言其窮苦經歷和對統治者的憤恨。

  【原文】

  鴟鸮鴟鸮1,既取我子2,無毀我室3。恩斯勤斯4,鬻子之閔斯5。
  迨天之未陰雨6,徹彼桑土7,綢繆牖戶8。今女下民9,或敢侮予?
  予手拮據10,予所捋荼11。予所蓄租12,予口卒瘏13,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14,予尾翛翛15,予室翹翹16。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17!
  
  【譯文】
  
  貓頭鷹你這惡鳥,已經奪走了我的雛子,再不能毀去我的窩巢。我含辛茹苦,早已為養育雛子病了!
  我趁著天未陰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將窗扇門戶縛緊。現在你們樹下的人,還有誰敢將我欺凌!
  我用拘攣的手爪,采捋茅草花;又蓄積干草墊底,喙角也累得病啦,只為了還未筑好的家。
  我的翅羽稀落,我的尾羽枯槁;我的巢兒垂危,正在風雨中飄搖。我只能驚恐地哀號!
  
  【注釋】
  
  1.鴟鸮(chīxiāo):貓頭鷹。
  2.子:指幼鳥。
  3.室:鳥窩。
  4.恩:愛。《魯詩》"恩"作"殷",盡心之意。斯:語助詞。
  5.鬻(yù):育。閔:病。
  6.迨(dài):及。
  7.徹:通"撤",取。桑土:《韓詩》作"桑杜",桑根。
  8.綢繆(móu):纏縛,密密纏繞。牖(yǒu):窗。戶:門。
  9.女:汝。下民:下面的人。或:有。
  10.拮據:手病,此指鳥腳爪勞累。
  11.捋(luó):成把地摘取。荼:茅草花。
  12.蓄:積蓄。租:通"苴"(居),茅草。
  13.卒瘏(tú):患病。卒通"悴"。室家:指鳥窩。
  14.譙(qiáo)譙:羽毛疏落貌。
  15.翛(xiāo)翛:羽毛枯敝無澤貌。
  16.翹翹:危而不穩貌。
  17.嘵(xiāo)嘵:驚恐的叫聲。
  
  【賞析】
  
  寓言是一種借說故事以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的特殊表現方式。它的主角可以是現實中人,也可以是神話、傳說中的虛幻人物,而更多的則是自然界的蟲魚鳥獸、花草木石。這種表現方式,在戰國的諸子百家之說中曾被廣為運用,使古代的說理散文由此增生了動人的藝術魅力,放射出奇異的哲理光彩。
  
  但以寓言作詩,在先秦卻不多見;只是到了漢代,才在樂府詩中成批涌現,一時蔚為奇觀。倘要追溯它的源頭,雖然可與戰國諸子之作遙相接續,但其“天造草昧”的創制,恐怕還得首推這首在“詩三百篇”中也屬鳳毛麟角的《鴟鸮》。
  
  這首詩的主角,是一頭孤弱無助的母鳥。當它在詩中出場的時候,正是惡鳥“鴟鸮”剛剛洗劫了它的危巢,攫去了雛鳥在高空得意盤旋之際。詩之開筆“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即以突發的呼號,表現了母鳥目睹“飛”來橫禍時的極度驚恐和哀傷。人們常說:“畫為無聲詩,詩為有聲畫。”此章的展開正是未見其影先聞其“聲”,在充斥詩行的愴然呼號中,幻化出母鳥飛歸、子去巢破的慘淡畫境。當母鳥仰對高天,發出凄厲呼號之際,你能體會到它此刻該怎樣毛羽憤豎、哀怒交集?但鴟鸮之強梁,又豈是孤弱的母鳥所可懲治。愴怒的呼號追著鴟鸮之影遠去,留下的便只有“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的傷心嗚咽了。這嗚咽傳自寥廓無情的天底,傳自風高巢危的樹頂,而凝聚在兩行短短的詩中,至今讀來令人顫栗!
  
  正如人們很少關注鳥獸的悲哀一樣,人類也很少能了解它們在面對災禍時的偉大、堅強。詩中的母鳥看似孤弱,卻也一樣富于生存的勇氣和毅力。你看它剛還沉浸在喪子破巢的哀傷之中,即又于哀傷中抬起了剛毅的頭顱:“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它要趁著天晴之際,趕快修復破巢。這第二章仍以母鳥自述的口吻展開,但因為帶有敘事和描摹,你所讀見的,便恍如鏡頭搖轉式的特寫畫面:哀傷的母鳥急急忙忙,忽而飛落在桑樹林間,啄剝著桑皮根須;忽而飛返樹頂,口銜著韌須細細纏縛窠巢。“徹彼”敘其取物之不易,“綢繆”狀其縛結之緊密。再配上“啾啾”啼鳴的幾聲“畫外音”,你便又聽到了母鳥忙碌之后,所發出的既警惕又自豪的宣言:“今女下民,或敢侮予!”那是對飽經下民騷擾的往事的痛憤回顧,更是對縛扎緊密的鳥巢的驕傲自許,當然也包含著對時或欺凌鳥兒的“下民”的嚴正警告。倘若人類真能解破鳥語,是應該謹記這母鳥的警告,而對它的堅韌、頑強肅然起敬的了!
  
  三、四兩章宜作一節讀。這是母鳥辛勤勞作后的痛定思痛,更是對無法把握自身命運的處境的凄凄泣訴。“予手拮據”、“予口卒瘏”、“予羽譙譙”、“予尾翛翛”:遭受奇禍的母鳥終于重建了自己的巢窠,充滿勇氣地活了下來。但是,這堅強的生存,對于孤弱的母鳥來說,又付出了何等巨大的代價!
  
  它的鳥爪拘攣了,它的喙角累病了,至于羽毛、羽尾,也全失去了往日的細密和柔潤,而變得稀疏、枯槁。這些愴楚的自憐之語,發之于面臨奇災大禍。而掙扎著修復鳥巢的萬般艱辛之后,正如潮水之洶涌,表現著一種悲從中來的極大傷痛。然而更令母鳥恐懼的,還是挾帶著自然威力的“風雨”:鴟鸮的進犯縱然可以憑非凡的勇氣抵御,但對這天地間之烈風疾雨,小小的母鳥卻無回天之力了。“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曉嘵!”詩之結句,正以一聲聲“嘵嘵”的鳴叫,穿透搖撼天地的風雨,喊出了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母鳥之哀傷。
  
  倘若僅從詩面上看,《鴟鸮》也堪稱一首代鳥寫悲的杰作:它寫鳥像鳥,通篇用了母鳥的“語言”,逼真地傳寫出了既喪愛雛、復遭巢破的鳥禽之傷痛,塑造了一頭雖經災變仍不折不撓重建“家室”的可敬母鳥的形象。如果鳥禽有知,亦當為詩人對它們生活情狀描摹之精妙、心理情感體味之真切,而“啾啾”嘆惋的罷?然而這畢竟是一首“寓言詩”,與其說是代鳥寫悲,不如說是借鳥寫人。那母鳥所受惡鸮的欺凌而喪子破巢的遭遇,以及在艱辛生存中面對不能把握自身命運的深深恐懼,不正是下層人民悲慘情狀的形象寫照?由此反觀全詩,則兇惡的“鴟鸮”、無情的“風雨”,便全可在人世中顯現其所象征的真實身份。而在母鳥那慘怛的呼號和凄愴的哀訴中,不正傳達著久遠以來受欺凌、受壓迫人們的不盡痛憤?
  
  舊說如《毛詩序》謂此詩乃“周公救亂”之作,方玉潤《詩經原始》、魏源《詩古微》又以為乃“周公悔過以儆成王”、“周公戒成王”之作,雖也知詩用借喻手法,但坐實本事,反而捍格不通。


  【讀解】

  這首詩以寓言的方式,表現了一個弱者在強者面前的傾述和呼號,為自己風雨飄搖、朝不保夕的命運而哀鳴。

  動物界生存競爭的法則是“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為生存而掙扎奮斗乃天性所決定。如果說上帝造物別有用心,那就是讓它們相互競爭,弱肉強食,強者生存,弱者亡種。這一法則是冷酷無情的,不允許有任何幻想和僥幸心理存在。

  另一方面,強者和弱者雖然像是天生的,比如獅子與羔羊,但是弱者各自有各自的“高招”,斗不贏可以跑,排不過體力可以拼智慧。這一來,物種的豐富性便得以保存,大千世界便熱熱鬧鬧更精彩。

  與動物相比,人的生存境況是觸目驚心的。人之中身體上的強者往往是受壓迫和受奴役的,比如奴隸;人受著太多社會的、傳統的、心理的、觀念的、政治的束縛,強弱之別不是依自身的本領(謀生的能力)來決定,而是取決于地位、名聲、財富、權力、偶然的機會。可以假設,如果奪去權勢者、富有者、名人、暴發戶們除自身以外的一切東西,把所有人放在同一地平線上,那么,也許那些所謂“強者”恐怕是最軟弱、最無能、最不能自食其力之輩,更不用說有資格參與無情的生存競爭了。



  【《詩經·豳風·鴟鸮》欣賞】

  《詩經·豳風·鴟鸮》云:“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據,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詩中,周公把自己比喻成一只筑巢的鳥,訴說著人世間的心酸。詩的意思是:鴟鸮擄走了孩子,不要損壞我的家。我含辛茹苦,只為了這還未筑好的家。趁天之未雨,我綢繆我家。我的手拮據了,伸不直了;我的嘴卒瘏了,磨破了;我還在捋荼,還在蓄租。只為了這還未筑好的家。我的羽毛譙譙(qiáo),稀落了;我的尾巴翛翛(xiāo),殘破了;我那未筑好的家翹翹,在風雨中漂搖,我的哀聲嘵嘵。
  相關背景資料見任務《兵事·周公東征》對話。

  玉珍:  《詩經·豳風·鴟鸮》云:“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據,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子根:  傳說這詩是周公旦寫的。豳地在今陜西省邠州一帶。當時武王病逝,成王年幼,周公攝政。他的三個兄弟,也就是武王的兄弟,管、蔡、霍三叔勾結紂王之子武庚乘機叛亂,并散布流言,引起了成王對周公的懷疑,周王朝處于風雨漂搖之中。
  玉珍:  詩中,周公把自己比喻成一只筑巢的鳥,訴說著人世間的心酸。詩的意思是:鴟鸮擄走了孩子,不要損壞我的家。我含辛茹苦,只為了這還未筑好的家。趁天之未雨,我綢繆我家。我的手拮據了,伸不直了;我的嘴卒瘏了,磨破了;我還在捋荼,還在蓄租。只為了這還未筑好的家。我的羽毛譙譙(qiáo),稀落了;我的尾巴翛翛(xiāo),殘破了;我那未筑好的家翹翹,在風雨中漂搖,我的哀聲嘵嘵。
  美娟:  成語“未雨綢繆”的典故大概就出自這詩。

  子根:  《史記》載:“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髃弟流言于國曰:‘周公將不利于成王。’”。
  子根:  《史記》載:“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
  子根:  《史記》載:“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玉珍:  周公本來是封在魯國的,不過沒去封地,在朝庭當官,現在撈了個攝政王當當,讓其兒子伯禽去魯國。而管叔是武王弟弟中最年長的,很辛苦地在“三監”之地監視殷民,這事好象有點不公平。

  美娟:  “三監”是什么意思?
  子根:  周既滅殷,分其畿內為三國,詩邶、鄘、衛是。邶以封紂子武庚;鄘,管叔尹之;衛,蔡叔尹之:以監殷民,謂之三監。
  美娟:  原來“邶”就是武庚的封地,
  美娟:  《詩經·國風·邶風·擊鼓》云:“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玉珍: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好詩句!
  阿三:  走,我們去西安跟隨周公東征。
  美娟:  我都想幫武庚打周公了。
  玩家:  好,這就去西安。

  子根:  《史記》載:“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誥。遂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韂,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寧淮夷東土,二年而畢定。諸侯咸服宗周。”
  阿三:  他們在那里開打?
  子根:  在朝歌,其實也沒怎么打,管叔﹑蔡叔怎么可能聽武庚指揮?所以武庚拉個幾個東夷族跟周公干,結果一觸即潰。
  玩家:  好,我們幫周公東征朝歌。

  子根:  《史記》載:“天降祉福,唐叔得禾,異母同穎,獻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饋周公于東土,作饋禾。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東土以集,周公歸報成王,乃為詩貽王,命之曰鴟鸮。王亦未敢訓周公。”
  子根:  周公的《鴟鸮》是寫得很動人,為了筑個巢,嘴破了,手僵了,羽毛譙譙,尾巴翛翛。也許應該想想為什么一定要筑個巢。
  美娟:  周公不當這個攝政王,不見得“天下聞武王崩而畔”,也不會有兄弟相殘。
  玩家:  明天見。

  【評注】

  豳,地名,在岐山之北,在今陜西旬邑、彬縣一帶,彬,也稱邠。周族先祖居住的地方。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族的先祖棄,也就是后稷,因為從小就有喜好種植農作物的能力,在舜帝時,幫助大禹治水,平治九州有功,舜帝分封棄為農官,主持農業之事,舜帝分封棄于邰地,邰地在今陜西武功一帶;舜帝賜棄為姬姓。棄的后代一直繼承棄的職務,為農官,夏朝末期,拋棄農官不用,棄的后代不窋就到了戎霍之地。不窋生鞠陶,鞠陶生公劉,公劉又能繼承后稷的功業,在戎霍之地種植農作物,使當地人民生活富庶,而后立國于豳地。至十世古公亶父時,人民生活更加富庶;此時戎狄之人,經常前來搶奪豳地人民的財物,古公就將財務贈送給戎狄之人,但是戎狄之人仍然搶奪不斷,豳地的人民就想要與戎狄之人抵抗,古公以為不能讓人民為了他而去作戰,傷害生命,所以就帶領周族的人民跋山涉水來到豳地之南的岐山安家落戶,此時豳地的人也扶老攜幼追隨古公而來,所以古公就在岐山重新建立家園;而后四方的人民聽到古公的賢德之后,竟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前來追隨古公,古公只好在岐山開辟更多的田地,修筑房屋,設立官員管理這些人民,后來就在古公時代,周族又重新受到商王朝的分封,分封周族為商朝的諸侯。古公有三子,因為古公認為在周族應該有王者出現,所以古公的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虞仲就自動逃避到戎狄之地,王季是古公的小兒子,二位兄長主動讓賢于王季,王季之子是周文王。

  豳風中的主要詩歌如《七月》、《東山》、《鴟鸮》據記載是周公旦之作,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是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在周文王之時,就很有賢德,周公輔助周武王滅商建周,周武王早逝,周武王之子成王年幼,周公為了鞏固周朝的政權,自己代成王攝政七年,周成王長大后,周公于攝政七年之時,還政于周成王,又以臣子的身份,居于臣子之位,一直輔佐周成王,周公直到將死,仍然不忘周朝的江山社稷之事,所以這里以周公之詩,代表周族先祖的心聲,因為其中有些詩篇,就是對先祖之時流行的詩歌的記載。豳風包括:《七月》、《鴟鸮》、《東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七首詩歌。其中《破斧》、《伐柯》、《九罭》、《狼跋》一般認為是眾人為頌揚周公之德而作。

  《鴟鸮》這首詩就應該是周公所作。詩文借助警告鴟鸮鳥的口吻,訴說了周公在周武王去世之后,因為周成王年幼,周公既要為臣,為父,為師輔佐周成王治理國家天下的艱難,又表現了周公終日為周朝操勞,而又唯恐自己不能輔佐周成王治理號國家的擔憂勞苦。

  詩文的第一小節,是指武庚反叛,而使周公的兄弟管蔡遭遇不測后,周公進退兩難的痛苦心情。誅殺管叔,放逐蔡叔,雖然是周公親手所為,周公是為了鞏固周朝的政權不得已而為之,畢竟管菜是周公的親兄弟,他們被武庚利用而遭遇不測,周公當然悲傷無比。

  第二小節,就是在于說明為什么要誅殺武庚和管叔?也就是趁著反叛還沒有對周朝的政權造成嚴重的傷害,就將危害周朝的反叛事件平息,這樣就不會有人繼續拉攏,蠱惑周公的兄弟,就不會使周朝的江山社稷受到毀壞傾覆,正如詩文所言:“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第三小節則象征周公一生為周朝辛勞,為輔佐周成王治理國家人民的真實情景,周公一生為周朝的事業操勞,既沒有沒有更多的機會為自己的家事操勞,又唯恐周朝這個大家庭治理不好的憂勞;正如詩文所言:“我的雙手已經疲勞, 我還要大把將蘆花捋,將其積聚修建我窩,我的嘴已經勞累病殘,可我的家還沒有修好。”

  最后一小節則象征周公為了周朝的事業,為了教育周成王,康叔封,為了教化殷商遺民,而多次發布誥命,用他的聲音,道理教化他們的辛勞,而終于使周朝得到治理的經過。“予維音嘵嘵。”象征周公就自己而言,沒有為自己累積財富,沒有享受安逸的生活,而至死,只是留下了那些象征他功績的誥命而已。

  關于周公之德在《周易》的很多卦象中都有記載,損卦就如此,而損卦上九爻則是對這首詩的驗證。正如損上九爻曰:“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上九爻就是對周公之德的概括。(作者:文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詩經.鴟鸮》:周公的流淚之作
管叔,西周初三監之一
悲憤地救贖
未雨綢繆(給孩子講成語)
未雨綢繆
未雨綢繆,周公旦詩諫成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化| 东乡县| 南涧| 高密市| 望城县| 隆回县| 邻水| 新建县| 静安区| 塔城市| 化州市| 临安市| 滦平县| 儋州市| 桐乡市| 郁南县| 桦甸市| 盐源县| 淮南市| 洛浦县| 新沂市| 突泉县| 孝昌县| 合作市| 九台市| 宿松县| 湾仔区| 顺平县| 阿克| 达州市| 嘉兴市| 科技| 东源县| 利川市| 阿巴嘎旗| 孟连| 怀集县| 鸡泽县| 泸水县| 林州市|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