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被稱作人體健康的“沉默殺手”,已經被列為腦卒中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它一旦脫落或是破裂就會形成血栓,引發腦卒中,能在頃刻之間奪走一個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所以,如果能早期檢測到頸動脈斑塊的存在,將對腦卒中的預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頸動脈超聲檢查就能發現
如何知道頸動脈中是否有斑塊呢?臨床中最常用的檢測方法就是頸動脈超聲檢查。做頸動脈超聲檢查跟做心臟、肝、膽、腎等部位的超聲檢查方式相同,要求患者平臥,取頭仰位,頭略偏向檢查的對側,醫生將彩色多普勒超聲探頭分別放在頸部兩側,檢測雙側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該檢查可以清晰地顯示出頸動脈的解剖結構,可以清楚地看到頸動脈的血流是否順暢,血管壁是否有異常,管腔是否有狹窄以及狹窄的程度和范圍,還可以通過回聲的強弱以及斑塊的形態來區別出斑塊的性質,是易損斑塊,還是穩定斑塊。再加上頸動脈超聲檢查具有無創傷、可重復、費用低、檢查方便等優點,所以,被作為頸動脈斑塊檢查的最常用方法。
除了頸動脈超聲檢查外,臨床中還可以應用CT或核磁共振來篩查頸動脈斑塊,如果為了明確頸動脈的狹窄程度、斑塊變化,還可以進行血管造影檢查,這種檢查最準確,但是屬于有創檢查。
頸動脈可反映全身情況
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以確定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這個數據得出以后就可以判斷血管內是否有粥樣硬化斑塊的存在。目前臨床中認為正常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應該小于1.0毫米,如果在1.0至1.2毫米之間為內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間為斑塊形成,如果厚度值大于1.4毫米那么就屬于頸動脈狹窄了。研究表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的危險就增加10%~15%,卒中危險增加13%~18%。尤其是檢查時發現頸動脈內存在低回聲的易損斑塊,也就是不穩定的斑塊,這時應該提高重視程度,因為這種斑塊更容易脫落導致腦卒中。
另外,專家指出,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動脈廣泛受累的病變,頸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作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表現,常被用來反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情況。所以通過頸動脈超聲檢查,一旦顯示頸動脈內膜增厚或是頸動脈斑塊形成,那么就預示著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必須警惕。
高危人群應該定期檢查
了解了關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檢查方法,那哪些人需要進行這方面的體檢呢?換言之,哪些人的頸動脈血管內容易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呢?醫學專家指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抽煙、運動不足、工作壓力大、高齡、有家族病史等都是斑塊形成的重要因素,有上述情況的人群都屬于頸動脈斑塊的高發人群。這幾類人群都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頸動脈斑塊的檢測,以便及早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查出頸動脈血管內有粥樣硬化斑塊存在,那么患者必須盡快治療,或用藥物,或放支架,以防心腦血管急性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