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一版出版后,我收到過一封讀者來信。信上說,我在書里寫的其中一條注則反了另一條法則。我不會告訴大家是哪一條,我們得像他一樣,自己去找。
在這里,我想為自己講解一下,說出這件事意味著我遵守了那條有關不完美的法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位讀者讓我知道了保持一致的重要性。
我從來沒有自大到聲稱自己來沒有違反過書中的所有法則。是我過觀察他人得出的結論。并非我個人的喜好。因此,我會盡量遵守它們,而且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遵守法則的頻率越來越多,但這依然不等于我每次都會遵守法則。
不管什么法則,一旦決定遵守,就要盡量堅持下去。選擇一條我們會隨意離開的道路沒有意義。
我發現在這方面,我的孩子幫了我很大的忙。如果和孩子就有分歧的觀點進行辯論,我們就可以通過他們發現自己論證中的前后矛盾,或者發現我們對他們的教育和我們自己之前的做法之間的矛盾。不一致和虛偽之間有細微的差別。我們越清楚自己的信仰和背后的原因,就越容易在思想、語言和行動上保持一致。
打個比方,假如我們的孩子指出,我們批評他在背后埋怨同學,但我們自己昨晚卻在電話里和我們的母親吐槽同事,我們可能需要想一想埋怨和迫切需要的發泄之間的不同,然后確保我們對自己和孩子的要求是一致的。
如果我們的態度一致,周圍的人也會備感輕松。標準多變的人很難相處,喜怒無常的人也一樣。如果家人和朋友不知道我們在不同時間對同一件事情會作何反應,他們就會如履薄冰,除非我們是一位隱士,身邊沒有家人和朋友。我不是說我們要變得一成不變或無趣,我們的想法、行為和熱情可以千變萬化,給周圍的人帶來驚喜,但我們對待他人的行為要可靠、一致。我們可以讓周圍人的生活更豐富、輕松、美好,或是更黑暗、復雜、令人精疲力竭。我們選哪個?
[選擇一條我們會隨意離開的道路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