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花開中國》
田希豐工筆牡丹創作有感
( 上)
縱觀中國傳統文化史,任何一種花卉藝術,在古今中外天下人心中都無法與牡丹相媲美。牡丹花象征吉祥、富貴、幸福、繁榮、昌盛,并兼有色、香、姿、韻之美。有詩云:“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百花園中牡丹花獨冠群芳,有“國色天香”之美譽,被國人尊為“國花”。
每年四月,春光明媚,百花竟開之時,被譽為“花中之王”的牡丹更是萬紫千紅、絕艷多姿。此時,無數文人墨客為之芳容所激動,他們賞花、賦花;吟詩、作畫,抒發無盡情懷。因此流傳下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和優秀的牡丹作品,許多已成為“國寶”,供世人欣賞。
畫家指出“要畫好牡丹并不容易,寫生、構思、創作、繪制等每一個步驟都要仔細揣測推敲。在寫生中,要悉心觀察并摸清牡丹生長的自然規律。牡丹未開放時,要先對其老干及嫩芽進行寫生。因為在日后創作中,牡丹枝干決定構圖的布局和動勢,而嫩芽則在調節和豐富畫面時發揮了不可多得的效果。此外,在寫生時不要只畫盛開的花朵,也要對各種大小的花苞及半開的花朵進行寫生收集。因為它們在構圖中可以烘托主花、豐富畫面,使作品更加自然和諧。”
俗話說“要想賞花便起早”。作者認為“寫生牡丹最佳的時間是清晨,東方泛紅,花朵便從花心向外緩緩綻開。此時的牡丹花變化多姿,因此選擇最佳的觀察角度就顯得尤為重要。牡丹花的花蕊、子房、柱頭因品種不同,形象、顏色各有差異。”并強調“精心刻畫的花蕊往往在畫面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作品平添幾分生機。”此外,“花好還需靠葉扶”一語道出了綠葉的重要性。這提示我們在關注花朵的同時還要注重葉子素材的積累。寫生時,可以提取花叢中形態動勢較完美的葉子單獨收集,也可以直接寫生在花形美的花莖上。
畫家田希豐在多年的繪畫中感悟到:寫生只是創作的基礎,若想作品生動感人光寫生是遠遠不夠的。要明白藝術作品并不是自然的真實再現,不是植物掛圖。它需要作者對寫生素材進行再加工、提煉、取舍、夸張并注入自己的情感,從而創作出生動、耐看,體現個人風格的作品。
“以物寫情,借物抒情”是中國花鳥畫傳統精神的亮點,也是中國花鳥畫如此感人的真諦,賦之予更多的內涵,使其成為思想情感的載體。那么,如何做到“借物抒情”呢?這就要求畫家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修養,提高藝術表現力,這樣才能創作出充滿神韻的感人作品。
牡丹花紅葉綠、富貴吉祥,是眾多畫家的創作首選。但其如此的氣質,能夠恰如其分的表達并不容易。很多牡丹作品讓人覺得俗氣、燥熱、花哨。為了避免此類現象,作者在追求牡丹富麗堂皇、風姿多彩的同時,通過對構圖層次和色彩變化的反復推敲,使作品達到清雅明快、美意祥和、賞心悅目,力求使觀眾看后精神放松、愉悅心情。
《錦秀永昌》此畫在色彩處理上與《吉祥長壽》大體相同,也是白花與紅鳥,色彩上形成鮮明對比。不同的是右上角的兩朵花苞為白色,有虛化之意,同時更能把主題集中到主花與錦雞之處。牡丹枝干走勢從下向上,兩朵主花含露下垂,用錦雞的回視把畫面的氣勢再次向上提升,再加上外伸的花苞,使畫面動勢平衡。另外,錦雞尾部被枝葉虛掩,枝干后竹葉的虛化也是為了更好的突出主題。紅腹錦雞寓意“錦繡”,牡丹寓意“繁榮昌盛”,所以得名“錦秀永昌”。
《富貴長壽》此畫構圖別具匠心,牡丹枝干從下腳平出向上廷伸,主花和小花苞朝上開放,半開花苞向外伸展,以達到畫面動態平衡。枝干上兩只互盼的綬帶鳥寓意“富貴雙壽”。此畫色調簡潔,淡淡的青綠色為背景,好似散發著春天早晨的氣息,同時也襯托出白色的綬帶鳥。
《吉祥長壽》因牡丹寓意“富貴吉祥”,綬帶鳥諧“壽”,所以此畫得名“吉祥長壽”。畫面上方兩朵牡丹花加一個花苞呈不等邊三角形,下方山石擋住牡丹根部,用幾組竹葉破石,使畫面簡約、含蓄。山石上棲息著兩只溫情互盼的鳥。鳥的周圍留有空白,既凸顯鳥的靈性,又增添畫面的空間感。主花頭為白色,次花頭則選用冷粉色;葉染草綠趁濕撞石綠畫出,以此襯托白花的高雅、純潔;紅色的鳥羽、墨色的頭,與之形成鮮明色彩對比,呈現一種喜慶的氣氛。
《美意延年》此畫構圖較為復雜,分主次兩組花。主花在上豐容絢麗、艷冠群芳;次花在下亦遮亦掩、競相開放,豐富了畫面、又突出了主花。草地上的兩只鳥,一只目視著另一只向畫外鳴叫,把意境向畫外延續。本作品色彩層次較為鮮明,次花與主花有冷暖變化,葉用墨畫更顯雅致。畫面環境用淡淡綠色暈染,散發出春天的氣息。白頭翁寓意“長壽”。在春和日麗、爛漫多姿的牡丹園中,呈現出一種至善至美、美意延年的景象。
《國色春暉》此畫描寫谷雨時節春色滿園、百花競開的景象。一朵朵牡丹花展開爛漫的笑容,兩只悠閑的和平鴿,享受著春天帶來的美好情意,一派祥和。抒發作者‘謳歌生命、贊美自然“的情懷。畫面為圓光,省略四角內容,所以主題構架相對集中在畫面中心,營造一種奇特的視覺美。在圓光邊緣輕松畫上幾片竹葉和小草,有畫外之意。為體現國色春暉之意,花的色彩略加豐富,運用粉色、藕荷色和白色。
《春暉祥和》此畫描寫的是在紅霞的映照下,一棵風姿綽約、晶瑩如玉的白牡丹嬌然開放,兩只芙蓉鳥沐浴在其中,互顧互盼,呈現一種美滿和諧的意境。本作品以描繪牡丹為主,配以小鳥增加情趣,石頭穩定畫面,竹葉破石并豐富層次。花白、葉綠、鳥藍、底紅,對比鮮明,相互增光。
《吉祥白頭圖》此畫構圖采用由上向下走勢,牡丹花昂首向上綻放,充滿朝氣。一只石青色小鳥向畫外鳴叫,鮮亮奪目,意境無窮。墨色的葉襯托白、粉色的花,提升整幅作品格調。
《富貴到白頭》此畫描寫在美麗的春天,一枝寓意“吉祥、美好、幸福”的牡丹花綻開笑顏。兩只象征“長壽到白頭”的鳥,在園中棲息、歡暢。寄托了作者對生命永恒的祝愿。作品以牡丹為主勢,用葉遮擋次花頭以突出主花。石頭、竹葉為輔,并用兩只小鳥活躍畫面氣氛。此外色彩方面,以綠葉襯托青蓮色的花朵,配以石青色的鳥兒,使畫面清麗高雅,冷艷絕俗。
《國色春融》此畫描繪在百花園中,一朵絢麗的紫牡丹迎著春風怒放,展示“花中之王”,“獨占春天第一香”之氣勢。構圖以紫牡丹為主,氣勢向外延伸,用蝴蝶收勢。兩朵次花呼應主花,起破欄桿作用。用欄桿虛化畫面底部。淡綠色渲染畫面,烘托春天氣息;粉花和墨葉襯托紫紅色主花,使之艷而不火;靚麗的蝴蝶飛舞在花叢上,增加了整幅作品的動感。
《國色禎祥》此畫構圖獨特,三朵花呈向下走勢,一朵半開的花向畫外開放,用于平衡動勢。蝴蝶向里飛,起回勢作用。色彩方面,由于畫面有四朵花,色彩運用較復雜,用一種顏色不妥,會形成構圖忌諱的四邊形。故經過思考推敲,中心主花用紫色,三朵花用粉色,形成不等邊三角形襯托主花,色調也顯和諧。
《富貴長壽圖》此畫描繪,風和日麗、春暖花開時節,圣潔無瑕的白牡丹傲然綻放、香風搖蕩。一只綬帶鳥在花間聞香賞景,好不自在。白花、綠葉、紅鳥,使畫面淡雅而不失鮮活。牡丹與綬帶鳥寓意“幸福長壽”,使畫面呈現一種美意延年的祥和氣氛。
《晨霞春色》清晨,燦爛的朝霞冉冉升起,朵朵牡丹迎著旭日欣然開放,一只蝴蝶踏香飛舞,好一派“千嬌萬態破紅霞”的美好景象。此畫雖小品,內容有限,但通過與自然景觀的結合,能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想空間。主花為朱紅色,主花后的旭日偏黃,用以突出主花與天空的層次感。蝴蝶用黑、白色,起到諧調背景色彩的作用。
《玉潔天香》宋朝詩人寫道:“白云堆里紫霞心,不與姚黃色斗深”。白牡丹在萬紫千紅的牡丹叢中,更顯其高雅脫俗、冰心玉潔。此作品以端莊秀麗白色主花置為中心,花苞和次花為粉色用于襯托和突出主花。白花染紫紅心,使其畫面靚麗,生動自然。
《國色天嬌》此畫構圖獨特,描繪一折枝牡丹。枝葉呈向下動勢,一花一苞迎風招展,宛如翩翩起舞的婀娜少女。朱紅的花,綠色的葉,金色的背景對比鮮明,更顯富貴吉祥。這是中國傳統繪畫中,慣用的對比色系,效果極佳。
《芳韻香融》此幅小品構圖平穩,主花端莊秀麗,與葉伴舞,嬌態多姿。花瓣粉中見白,使花頭顏色更加鮮活。葉用墨染,使畫面色調高雅清麗。
《獨冠群芳》魏紫也是牡丹花中很名貴的品種。姚黃被譽為“花王”,魏紫則譽為“皇后”,可見非同一般。姚黃、魏紫都有起樓花型,花瓣繁多、重疊、瑣碎,入畫時要歸整,否則難以分染,也不容易染得細致。此畫描寫一朵紫紅的牡丹在春風中蕩漾,昂首綻放,與半開的花苞相呼應。兩只小蜜蜂踏歌起舞。主花周圍枝葉較少,主要分布在畫面下角,以突出主花空間,形成疏密對比。畫中用淡綠色和墨葉襯托花頭,使紫紅色的花更加絢爛奪目。
《晨露芳香》此畫描繪兩朵含著朝露初開的牡丹,風姿綽約,色彩更加靚麗,仿佛像兩個剛出浴的少女,更加迷人。確有“牡丹尤為天下奇”的感嘆!
此作品構圖新穎,花頭的氣勢從上向下,用向上的花苞來平衡畫面。綠葉和天空背景色襯托出花的麗質。值得注意的是,小畫適合近看,所以從勾線到染色都應該精細些。
《爭春三艷》“三月牡丹呈艷態,壯觀人間春世界”,在萬紫千紅、百花盛開的春天,被稱為“花中之王”的牡丹,千姿百態、絕艷群芳,好一派春色滿園的景象。此畫為牡丹叢中一縮影,描繪出牡丹的色彩艷麗,形態婀娜多姿。一只蝴蝶尋香而來,在花叢上留戀忘返。此畫構圖由下至上起勢向外,用主花姿態回收動勢,達到畫面平衡。色彩方面,用粉花、綠葉和背景的淡淡綠色襯托紫花的艷麗。
( 下)
畫家云:“以物寫情,借物抒情”是中國花鳥畫傳統精神的亮點,也是中國花鳥畫如此感人的真諦,賦之予更多的內涵,使其成為思想情感的載體。那么,如何做到“借物抒情”呢?這就要求畫家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修養,提高藝術表現力,這樣才能創作出充滿神韻的感人作品。
牡丹花紅葉綠、富貴吉祥,是眾多畫家的創作首選。但其如此的氣質,能夠恰如其分的表達并不容易。很多牡丹作品讓人覺得俗氣、燥熱、花哨。為了避免此類現象,作者在追求牡丹富麗堂皇、風姿多彩的同時,通過對構圖層次和色彩變化的反復推敲,使作品達到清雅明快、美意祥和、賞心悅目,力求使觀眾看后精神放松、愉悅心情。
《國色御園》此畫寫生于故宮御花園,遂得此意境。將漢白玉欄桿添入畫中,此種構圖被我的老師王慶升先生廣泛應用,堪稱一絕。漢白玉高雅、富麗,用此種欄桿遮住牡丹和太湖石的根部,使畫面含蓄,同時又凸顯牡丹的高貴。畫中的三朵牡丹,層次分明。主花嬌然盛開,花苞含露待放;次花則用欄桿和墨葉遮擋,突出主花又不失朦朧之美。竹葉遮擋住部分太湖石和橫欄桿,使畫面靈活不顯呆板。朱紅色的牡丹花配以墨葉,使整個畫面艷而不俗;白色欄桿,綠色竹葉,赭墨色太湖石,調節畫面整體色彩,使其達到和諧統一;此外,太湖石后面的竹子虛化,增加畫面空間感。
《春意昂然》此畫描寫御花園的一角。清晨,朝霧未散,含露的牡丹欣然初放,兩只歡樂的小鳥已在園中嬉戲歌唱,欣賞美麗的春天。畫面色調追求清馨自然、雅致明快、超凡脫俗。牡丹寓意“富貴吉祥”,畫中竹諧“祝”,瘦石諧“壽”,白頭翁諧“到白頭”,故有祝富貴長壽到白頭之意。
《美意祥和》此畫描述:清晨,一輪紅日從東方升起,在燦爛的紅霞映照下,一朵朵含霞凝露的牡丹花,迎著朝陽怒放;兩只白鴿相依在欄桿上,含情脈脈,欣賞著大自然這喜慶祥和的美景。作者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真摯情感。兩只鴿子落在欄桿上,既突出畫的主題,又起到破欄桿橫線的作用。次花的葉遮擋部分欄桿柱,避免畫面呆板。葉和環境色把漢白玉欄桿的質感托出。畫面左上角用黃顏色破紅霞,呈現日出的感覺,使畫面自然祥和。
《御園之春》此畫雖然描繪的是故宮御花園一景,但花、石及欄桿都是在不同的公園寫生所得,這就是中國畫創作的靈活性。而西畫的寫生則要求時間、地點、環境以及光線都與寫生對象相對吻合,注重創作的真實性。此畫描寫萬象更新,百花爭艷的美麗春天。牡丹花迎著清露綻放,有“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之詩意。花呈不等邊三角形分布,突出主花,花叢中豎立一塊太湖石,有穩定畫面的作用。畫面右上角飛舞的彩蝶,平添了幾分生機。青蓮色的花瓣,墨綠色的枝葉,配以白欄桿和赭墨石,使得畫面色彩柔和,清馨淡雅。
《月下情意濃》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歷代文人墨客以詩、詞、歌賦及繪畫等形式表達出對月色的贊美及欣賞之情,可謂是登峰造極。此畫描寫在一輪明月下,一簇牡丹含著夜露,微微下垂,飄散著沁人的天香。兩只白鴿在美麗的月光下談情說愛,暢想美好的未來,陶醉于幸福之中。此幅作品構圖考究,由于牡丹前傾動勢較大,遂加用兩塊石頭以穩住畫面;竹和牡丹葉遮擋部分石頭使其含蓄。色彩方面以藍色為主,深藍色的夜空,下深上淺,使月色朦朧,增加空間感。牡丹花競相盛開,鴿子羽毛潔白。這樣處理迎合了人們欣賞和審美習慣,又增加了畫面美感。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畫的藝術處理象詩一樣是寫意性的,不追求月光下的真實表現。
《富貴滿堂》此畫是一幅充滿裝飾味的作品,牡丹寓意“富貴”,花瓶偕“平安”,所以牡丹花瓶寓意“富貴平安”。此作品構圖以主花為中心,周圍布滿花苞、半開花朵參差有序。色彩方面以粉花、白花淡彩為主,綠葉襯托。以淡暖色烘托畫面背景。花瓶用深褐色,增加畫面空間感。
《月色天香》此畫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在朦朧的月光下,一枝玲瓏剔透、潔白如玉的牡丹,猶如仙女飄然落入凡間。一只蝴蝶輕盈地落在花苞上,欣賞著這亦真亦幻的恬靜月夜。白牡丹白如雪、純如玉,高雅脫俗,有“圣潔無瑕“之美譽。此作品色彩簡單,白花、墨葉,凸顯白牡丹的素雅和純潔。月空采用深藍色,以提升整體畫面的幽深之感。此外一只暖色的蝴蝶,為恬靜的月夜帶來一絲生機。
《國色天香》此畫描寫“一枝紅艷露凝香”之美景。一枝朱紅色的牡丹含露綻放,有“國色天香“之芳容。背景用金色襯托,更顯富麗堂皇。紅、白花,綠色葉,黑、白蝴蝶,金色底,使其對比鮮明,起到相互增光添彩的作用。
《爭春競艷》此畫描寫牡丹園中一簇簇牡丹花伴隨春天的歌舞競相開放的場景。主花尤其精彩,向上怒放,隨著微風飄散著陣陣天香,引來彩蝶聞香起舞。嬌媚的粉花在墨葉的襯托下,更加清純靚麗。花的動勢呈“S”型,用一朵白花破粉色的花叢,使其生動自然。
《芳韻》圓光的優勢是能夠有效地集中并突出主題,畫好了有很好的視覺效果。此畫就采用圓光形式,一枝牡丹從上向下再向上延伸,主花和花苞氣勢向上,顯示蓬勃生機。用蝴蝶點綴,使畫面生機盎然。清麗的粉花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畫面淡雅多姿。
《富貴吉祥》“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牡丹色的艷麗、香的醉人、貌的端莊雋美,在百花園中是無與倫比的。此幅小品為了使牡丹更顯國色,采用紫紅勾金的方法畫花,用石青、石綠畫葉,呈現富麗堂皇之氣質。花柱頭用四綠,與花蕊在深紫色襯托下更加醒目,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晨露留香》姚黃在牡丹叢中為最名貴,古代人愛之甚深。想擁有一株姚黃牡丹需花費重金,即使觀賞也需付錢。有詩云:“姚魏從來洛下夸,千金不惜買繁華”。此幅姚黃作品以一花一苞為主題,葉、枝干及葉芽穿插其中,作為陪襯,突出主題。色彩方面選擇對比手法,以背景的冷色襯托暖和的黃色花朵,用墨畫葉,突出花朵的清純、靚麗。
《天香清露》有詩云:“昨夜月明渾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此畫描寫在清澈如水的月色下,一枝素雅、潔凈的牡丹含著夜露,伴著清風微微開放,使良宵美景飄散著沁人肺腑的天香。整個畫面色彩清淡,有月色朦朧之感。葉用墨染,以襯托花的麗質。此畫雖是小品,但能給人一種意味無窮的感覺。
《國色清艷》扇面畫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因其獨特的圖形,使畫面新穎生動,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此作品用大面積的金色襯托潔白的牡丹,凸顯牡丹高雅、純潔的氣質。傳統繪畫中有“無綠不起金”之說,遂用石綠色渲葉,使金更加光彩照人。白牡丹花心及瓣根用紅色分染,使畫面更加鮮活。
《春暉》有這樣一首歌頌牡丹的詩:“數朵紅云靜不飛,含香含態醉春暉。”把牡丹在春光明媚中的色、香、姿、美描寫的淋漓盡致。此畫描寫一朵如紅云般艷麗的牡丹在春暉中陶醉,另朵牡丹為其相伴。此作品的構圖亮點就是把花和葉在醉意中的舞姿表現的恰如其分。此外,用粉花和墨葉襯托紫紅色的花,主次分明,使畫面更加絢麗多彩。
《含露芳姿》此畫描繪,清晨花叢一角,一朵初開的牡丹花在兩朵待放的花苞簇擁下,含著晨露輕輕敞開笑顏,仿佛看到花瓣在綻放時顫動。此幅作品追求清馨雅致,展現出牡丹素麗、高潔的一面。
《春色》此畫構圖以主花向上開放為主。次花動勢向下,用葉遮擋部分花頭,起到陪襯和突出主花的作用。色彩方面,以粉花及墨葉烘托朱紅色主花,使其色彩更加鮮亮奪目。
《曉露出開》晨曦,天空暮色還未散盡,一縷旭日已從東方破出,潔白的牡丹迎著朝霞盛開。兩只蝴蝶被這美景吸引,翩翩起舞,呈現一種詩情畫意般的意境。花和花苞都向上開放,顯得朝氣蓬勃。本作品用大面積的青灰色和橙色以烘托白色的牡丹,更顯其純潔。用黑、白兩色染蝴蝶,增加天空的美感。
《春意濃》此畫描寫清晨,兩朵盛開的牡丹花凝著晨露,迎風招展。粉色的花配以墨色的葉更顯雅致。背景用青綠色,仿佛置身于充滿天香的清霧中。
畫家感言:藝無止境,創新是畫家永恒的課題。作者嘗試把牡丹與朝陽、晨曦以及美麗的月色相結合,抒發 “謳歌生命,贊美自然”的心聲,并在不斷地摸索探究中,反復提煉改進,力求將自然美、意境美、格調美和視覺美融于一體,盡善盡美。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