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不僅體現在職場中,也體現在自我認知中
從小到大,我的數學成績就不好,在與數字相關的工作領域中,我就不會脫穎而出,所以我不會去選擇當一名會計、精算師,那對我簡直是一場災難。但我的文字還不錯,所以我會去嘗試從事文字類的工作。
我還記得我剛入廣告公司工作的時候,同樣的任務和工作量,我幾乎都能在下班前完成,幾乎沒有怎么熬過夜;而很多和我一同進入公司的小伙伴們則夜夜熬夜變成“加班狗”,幾個月后這些“加班狗”轉行了,他們去了那些更適合他們的行業和公司,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些人都是會深度思考的人,因為他們會考慮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而那些不會深度思考的人,則會咬牙硬撐,十年如一日的在一個崗位上。
只有帶有深度思考的拼命干,才能讓你達成你的生活愿望,反之,則是在重復勞動,浪費生命。知識爆炸的時代,決定性的能力是抽象能力,從知識碎片中提出脈絡,自成體系,并應用于世界的認識與改造,是你對學習、職場、自我認知的深度思考能力。
談到“深度思考”,愛因斯坦說過這么一段話:如果給我1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是在問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問什么,剩下的5分鐘足夠回答這個問題。
拼命干很重要,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它是優秀結果的必要非充分條件。那么如何讓它變得充分必要?
我給出的答案是——拒絕思維懶惰,習慣于深度思考,永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當你在學習、職場、自我認知方面掌握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就可以游刃有余的掌控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