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如何憤怒,而不要發(fā)狂——憤怒
【負面情緒】03 給后悔做減法,我們才能更好的前進 |后悔
【負面情緒】04 如何憤怒,而不要發(fā)狂 |憤怒
【負面情緒】05 很空虛,如何能夠繼續(xù)活下去 |空虛
【彩蛋課】
有些情緒很人類,有些情緒很動物。專屬于人類的情緒,比方說害羞。可是憤怒這個情緒,動物倒是很會表達。在原始的時代,動物或人類為什么會想要表達憤怒?應該是想要提醒別人,它的存在,而且要讓別人知道,如果你傷害我,你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這是表達憤怒的功能。
所以憤怒表達得越明顯,越可能嚇跑敵人,越可能為自己帶來安全。所以,當我們說一個人怒火沖天的時候,其實可能是表示這個人,在遠古時代生存能力比較強。
可是,我們現(xiàn)在已經不是活在蠻荒的原始時代了,我們有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展現(xiàn)自己的存在感。我們是不是依然需要憤怒呢?在情商課中說過,各種負面的情緒,其實里面都有正面的意義。憤怒,如果不是為了強調自己的存在感,它是不是依然有其積極正面的意義?
我讀過一篇訪問,這個訪問里面,受訪的是16個好萊塢頂級的大導演。其中有一個問題,就問這些大導演,“是不是曾經生氣到,在片場大摔東西,憤而走出片場?”只有一個人說,TA曾經摔了東西,憤而走出片場。其他15個人都說,沒有這樣做過,因為這樣做,對拍片的進度毫無幫助。我看了這個回答有點好奇,這些導演有沒有在美化自己啊?可是后來想想也是真的,摔了東西,走出片場,還要別人再來安撫你,再把你請回片場。這無非就是生氣了,沒有臺階可以下,最后還是要勞動別人搭一個臺階,讓你順著走下來。而且最終,導演還是要回到片場繼續(xù)工作,剛才的發(fā)脾氣,只會帶來一陣尷尬而已。
導演已經確立了是片場的靈魂人物,沒有人不知道TA的地位,沒有人敢忽視TA的存在感。狗才需要用表達憤怒來強調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說,在我們不同人生階段,憤怒能夠發(fā)揮的力量不同,我們需要憤怒的程度也不同。
以色列有一位學者叫做Eyal Winter,他曾經提出過一個觀點,他說憤怒相當于是一種籌碼,讓我們在雙方對峙的談判當中,能夠被鄭重地對待,而取得優(yōu)勢。這,就牽涉到我們今天情商課想要提醒的一個重點,就是:如果你希望憤怒能夠成為你的籌碼,為你帶來優(yōu)勢,那表示,你在攜帶憤怒的同時,必須是理性,而不是發(fā)狂的。如果我們到了怒火沖天的程度,失去了理性,就像憤怒的“怒”字所寫的,“怒”上面是一個奴役的“奴”,底下是“心”,怒氣使我們的心被奴役了,怒氣占據(jù)了我們的全部,根本沒有留下理性思考的空間。這樣憤怒怎么可能成為我們談判時的籌碼呢?
我聽過一些專家的建議,專家叫我們在憤怒的當下,要能夠暫時忍住,深呼吸,調理自己的情緒,或者在心里面默默地倒數(shù),從一數(shù)到十。當我們遭遇到憤怒這種情緒侵襲的時候,如果要忍住,恐怕憤怒就不叫憤怒了。
那么,我們對于憤怒可以怎么辦呢?我覺得,不要想忍住,而是要想理解它、分析它,也就是找到憤怒的原因。我想你一定會說,如果生氣了,氣都快要氣死了,哪里還有什么力氣去想為什么生氣,為什么憤怒呢?所以這需要練習。
在看《三國演義》的故事的時候,張飛或者是呂布常常發(fā)脾氣,可是,諸葛亮有發(fā)過脾氣嗎?我想一定有發(fā)過脾氣,只是他發(fā)脾氣的時候,都把它轉化為失望,乃至于嚴酷的刑罰。他對于某一些旗下的將軍,不聽他的建議,而犯了重大失誤的時候,他會依照軍法,把對方推出去斬了,可是依然沒有顯示憤怒的部分。 應該是因為,他就跟那些好萊塢的大導演一樣,他知道在指揮千軍萬馬的時候,憤怒這個情緒,在關鍵時刻幫不上忙,只會耽誤事情。
如果我們把憤怒這個情緒,想象成是麻將牌當中的某一張牌,它一定是一張很奇特的牌。這張麻將牌,必須要搭配另外一張跟它很不同顏色的牌,才能夠發(fā)揮功效。另外這張牌,就叫做理性。
在我們的情商課里面,情緒沒有所謂的對錯,只需要被理解。如果想要理解我們的憤怒,我們就勢必要能夠保持理性,來看待自己的憤怒。
我對于憤怒這個情緒做過一種練習。有可能是因為我小時候,看金庸的武俠故事,我發(fā)現(xiàn)在武俠故事里面,非常有力量的當然是火的力量。可是對抗火的力量,對方常常會使出冰的力量,也就是九陽真經對上九陰真經這種概念。而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經歷過幾次怒火沖天,結果很不理性的,會做出事后很懊悔的行為來。我就想要練習看看,我能不能夠把自己的怒氣想成是冰塊?我可不可以在生氣的時候,變成一個冰塊做的人,而不是一個全身燃燒火焰的人?
這可能就是為什么,歷來跟我合作節(jié)目的制作人們,他們走進我在后臺的休息空間的時候,都會形容說,不像是走進一個燃燒火焰的地獄,而是走進一個散發(fā)寒氣的停尸間。我知道這不是什么好的形容,可是我的確覺得,工作之前保持冷靜很重要;你上了臺,才應該把溫暖跟熱情帶給大家。我是有意識地希望,能夠維持我工作的空間,那種發(fā)出寒冷氣息的感覺。所以,即使是節(jié)目的內容有的時候讓我很生氣,覺得準備的很不好。制作人感受到的不是熱火,而是寒冰。寒冰幫助我冷下來,可以使我分析,我為什么這么生氣?還有力量去跟制作人討論,怎么樣及時改進這個節(jié)目的內容?而不是把腳本丟在制作人的臉上,憤而離去。
我不知道我這個自己想出來的練習,專家聽了以后能不能夠認同?可是起碼我相信,當我感覺到憤怒的時候,被冷給包圍,比起被火給包圍要好得多。
今天這堂情商課,我們要對付的就是自己的憤怒。我們必須要想一下,什么事情會冒犯我們,讓我們生氣?心理學上有所謂的“應該圈”,這個應該圈可大可小,也就是你認為“應該如此”的這個圈子,到底涵蓋了哪一些范圍?在馬路上開車,對方轉向卻不打方向燈,不應該你會生氣;別人出軌了,不應該你也生氣。這樣子你的應該圈就涵蓋了很大的范圍。從交通狀況到別人的婚姻,你都要管,這樣很容易生氣。是不是要把應該圈給縮小一點,能夠冒犯你的事情少一點?在這個應該圈里面,你所在意的,是真正對你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愿意用憤怒來保護這些原則,而剩下的事情,我們讓它在應該圈的周圍的灰色地帶里面,不用那么容易被冒犯,不要那么浪費我們的憤怒。
現(xiàn)在,就請大家來做一個小練習。我們靠著回想我們上一次生氣的時候,來確認一下,我們的應該圈有沒有太大了一點?要不要考慮把它縮小一點?如果縮小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什么樣的事情不會再令我們生氣了呢?
把你所做的調整寫在留言里面,告訴我們。有機會我們會挑選好的留言,跟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