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雨水落下來,全部積存起來,沒有發生任何損失的情況下,產生的積水深度以毫米為單位計算,其數值就是降雨量;氣象部門以專用的量雨筒進行測量,并規定24小時內的降雨量稱之為“日降雨量”,并規定:1、小雨:12小時內雨量小于5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小于10毫米;2、中雨:12小時內雨量為5-14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為10-24毫米;3、大雨:12小時內雨量為15-29。9毫米,或24小時內雨量為25-49。9毫米。暴雨的定量標準,各地并不一致,氣象上大致規定暴雨按強度分三級:1、暴雨:12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3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50毫米;2、大暴雨:12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7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100毫米;3、特大暴雨:12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140毫米,或24小時雨量等于和大于250毫米。
如在多雨的兩廣,日雨量80毫米以上才會稱暴雨;西北地區,日雨量達到30毫米以上就可稱為暴雨了。
各地區氣象條件不一,主要農作物不同,其生長所需水分也有別,而種植的作物,往往是多年適應當地環境而選擇出來的,當地雨量算多算少,應以當地某時段平均雨量來比較,如某范圍1-3月月平均降水量(包括下雪)為50毫米,現在只有35毫米,那肯定是少了;如果已經累計有60毫米,那就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