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要在股市賺到錢,比買股票更好地方法是買基金,與買主動基金相比,ETF指數基金是更好地選擇,定投雖然是不錯的方法,但定投基金不如做基金組合。
做基金組合的策略很多,本次我們先說最簡單地一種:啞鈴式投資策略。
在啞鈴投資策略看來,市場機會不在此就在彼,風險不在此也就在彼,投資于中間地帶資產,既不能有效規避風險也不能獲取盡可能高的收益,是一種低效率的折中。而投資于兩端,無論市場向何種極端演變,出現何種黑天鵝事件,整個資產的抗擊打能力都很強,同時,無論機會出現在哪一端,資產組合也都能抓住。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以股票市場角度來講,處于極端的兩種類型更容易受到市場關注,漲幅最大的往往成為市場熱點,而跌幅最大的往往又容易吸引抄底資金關注。
這恰恰暗合A股歷史上,一直很明顯的大小盤輪動現象:銀行保險大藍籌崛起,中小板創業板就要“痿”,反之亦然。
據定義,啞鈴策略的配置關鍵在于:所選擇的兩類核心資產要有較大的差異性,相關性低,并且能在某一市場風格較為明顯的時候,獲取較好的收益。
根據啞鈴投資策略,我們可以選擇資產的兩端,用“大盤股$50ETF(SH510050)$+小盤股$中小板(SZ159902)$ ”的基金組合方式,構建一個“啞鈴策略組合”。在一個較長的投資周期中,啞鈴組合通常能實現更優的風險收益比。
如果構建A股啞鈴策略基金組合的話,Kcore君推薦“上證50+X”。
為啥是“上證50+X”?先說上證50指數,再聊跟蹤50ETF的指數基金:$50ETF(SH510050)$。
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組成樣本股。屬于A股大盤藍籌指數,上證50指數依據樣本穩定性和動態跟蹤相結合的原則,每半年調整一次成份股。每次調整的比例一般情況不超過10%。
我們按行業將成分股分類,可發現:金融地產約占上證50指數整體權重的68%,其中銀行股有11只股票,占據34%的權重,是上證50指數權重最大的細分行業,另外還包括10只券商股和4只保險股,分別占據13.4%和16.8%的權重。
圖:上證50指數的行業構成
數據來源:Wind,Kcore君
從流動性看:上證50成分股總市值約16萬億人民幣,約占全部A股的28%,但是從2016年度的利潤總額和分紅總額來看,可以占到全部A股的50%,上證50指數,可以算作是中國傳統經濟的龍頭指數。
從財務估值看:上證50的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都要顯著高于全市場及上交所A股。目前上證50指數的市盈率為11.5倍,市凈率為1.4倍,不論從歷史數據縱向比較還是和同期全球主要市場股票指數橫向比較,上證50指數的估值水平均處于相對低估區間。在具備顯著估值優勢的背景下成為價值投資的首選標的。
圖:上證50的ROE、每股收益、預期投資收益率,上半年漲幅
圖:上證50指數2017年8月8日估值情況
從投資收益看:截止2017年6月30日,上證50ETF自成立以來取得了年化11.14%的收益,同期業績基準收益率為9.24%,年化超額收益約2%,近六個月取得了10.28%的收益。上證50指數具備高股息、低估值等特點,截止2017年6月30日,上證50指數的股息率為2.40%,市盈率為11.1倍,具備較好的長期投資價值。
從業績增長角度看:從2017年一季度的財務數據來看,一季度上證50指數成份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為16%,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15.3%,業績增長率是近五年來的最高值,指數成份股一季度單季的ROE為3.1%,同比增長5%。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下滑,企業競爭加劇、行業集中度提升,代表中國經濟的行業龍頭公司會獲得更強的競爭優勢和更多市場份額,會出現強者愈強局面,上證50中會出現更多中國平安、華夏幸福、招商銀行這樣的優質核心資產。隨著境內機構投資者的體量越來越大、海外機構成熟投資理念資金對A股加大布局,核心優質資產,會受到更多關注與青睞。
A股向來有的一大偏見是:市值太大而沒有上漲空間。相信最近一年多藍籌股的大漲,讓過去幾年間習慣于“小而美”的投資者倍感難受。
Kcore君總結發現,現在(市值)是多少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未來的趨勢如何,如果大藍籌的業績還能持續穩定的上漲,幾千億的市值會是天花板嗎?
就像幾年前,誰會想過中國平安會突破1萬億人民幣市值?當真的突破的時候,又覺得是理所當然。
那么,上證50指數未來會怎樣?我們來看看買方機構研究對各行業業績趨勢預測:
數據來源:Wind,基金公司官網,Kcore君
現在看,為什么是“上證50+X”?低估,護城河,分散。上證50指數,作為基本面優異的中國經濟龍頭指數,有較大的配置價值。
利用基金篩選工具,一共查到16只跟蹤上證50指數的基金(A/B/C不同份額的基金單算一只),排除規模在2億元以下的,只剩下4只。綜合考慮費率成本、流動性因素,我們重點說下場內基金:$50ETF(SH510050)$。
數據來源:iFind數據,Kcore君
它是華夏基金公司出品的老牌指數基金了,自成立以來上證50ETF相比基準指數取得了年化約2%的超額收益,跟蹤誤差小,2016年上證50ETF誤差僅為0.55%。是境內跟蹤管理水平最好的股票ETF之一。
這依賴于基金背后的一流梯隊,華夏基金現有200多位研究員,前段時間還和微軟亞洲研究院一起搞量化投資探索。公司指數基金產品體系涵蓋了境內主要規模類寬基指數、行業指數、香港市場寬基指數,公司在境內股票ETF的市場占有率為28.36%。2016年公司獲得“2015年度被動型金牛基金公司”權威獎項,滬深300ETF獲得“2015年度被動型金牛基金”。實力不可謂不強。
$50ETF(SH510050)$ 今年漲幅接近20%,今年二級市場日均成交金額5.65億元,規模最大,且流動性很好。
財主說:低估、分散,平均贏!我看:“華夏$50ETF(SH510050)$ +X”,就挺行。
“華夏$50ETF(SH510050)$ +X”,加點什么好呢?比如:
中小板ETF跟蹤中小板指數,優選板塊當中市值最大且流動性最好的100家上市公司構建而成。該指數,匯聚了中國眾多優秀中小企業,目前一批企業已經成長為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
指數成分股集中在信息技術、原材料、可選消費以及工業等行業板塊,其中信息技術占比33%,原材料占比16.5%,具體涉及到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指數的新經濟特征顯著。
目前規模約25億,二級市場成交活躍,今年以來基金凈值上漲9.5%,其中最近一個月凈值上漲近10%。
中小板指數估值更加合理,基本面優異。指數估值方面,中小板指在境內主要中小盤指數當中具備絕對優勢,目前市盈率為30倍,遠低于同類的中小板塊相關指數,同時市銷率也要明顯低于創業板指。
中小板指數,代表中國轉型經濟的龍頭企業,在經濟低速增長背景下,這些優質企業憑借自身優勢,隨著市場風格的逐步衍化,未來中小板指估值洼地有望被市場關注。
恒生ETF,是目前規模最大的跟蹤香港恒生指數的ETF,恒生指數代表了香港市場市值最大流動性最好的50家企業業績表現,這些成分股為內陸及香港的行業龍頭,基本面優異,由于香港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恒生指數的表現與公司基本面關聯密切。
恒生指數成分股的總市值占全部香港市場的57%,成交額占市場的50%,因此,投資恒生指數可以基本覆蓋香港市場的整體表現。
圖:50ETF基金和恒生ETF基金前十大重倉股
數據來源:iFind數據,Kcore君
當前,恒生指數估值區間合理,安全邊際較高。目前最新市盈率為13倍,市凈率為1.2倍,恒生指數的估值遠低于全球主要經濟體股票指數如標普500、富時100、滬深300等指數的估值水平,具備較強的配置價值和較高的安全邊際。
目前港股是與美元匯率掛鉤的標的,配置港股可以有效的規模人民幣貶值的風險。
考慮到相關性較低、估值相對便宜、安全邊際、重倉股競爭力與護城河等因素,由“華夏$50ETF(SH510050)$ +$恒生ETF(SZ159920)$ ”構成的啞鈴策略組合,等于是一籃子A股龍頭+一籃子港股龍頭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