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閨蜜在朋友圈抱怨,自從兒子上幼兒園,這一個月,感冒沒好過,反反復復,這幾天又開始咳嗽,流鼻涕。昨晚上買了阿奇霉素混懸劑和順爾寧!今天,兒子強點了,可是有人說抗生素最好不要給孩子吃。
哎!我是著急上火啊,不吃這些藥,難道眼睜睜看著孩子咳的睡不著覺?
這個場景實在太熟悉了,孩子一病,媽媽就急,脫口而出,
為啥我孩子總是感冒?
我家孩子抵抗力太差了嗎?
感冒之后吃什么藥見效快?
今天,我們就深入了解決與幼兒感冒相關的疑難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抵抗力就是讓孩子不生病的能力。
其實,醫學上常說的抵抗力是,孩子生病后,迅速通過調動身體免疫系統控制病情,讓身體盡快恢復。
我隔壁的一個女寶,感冒通常不超過一周,這說明寶寶的抵抗力強,身體遇到病毒或細菌,能迅速控制住病菌在體內的繁殖增長,似身體很快康復。
還有一種寶寶,類似閨蜜的孩子,感冒反反復復,勉強好了,沒幾天又感冒了,這就說明其抵抗力差。
要知道,抵抗病毒細菌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不斷地與病毒斗爭的過程中獲得。
《育兒百科》說,6個月到2歲的寶寶一年感冒6-8次是很正常的,甚至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子每個月生病一兩次都是很常見的。
寶寶在每一次的生病中,免疫力都得到很好的鍛煉,
鼻涕是因為寶寶吧病原菌從鼻腔趕出去。
咳嗽是寶寶想把咽喉病原菌噶按出去。
腹瀉是寶寶吧進入獨自的病原菌排出體外。
如果寶寶身體夠強,一般一周左右就會把病原菌成功趕出體外,而對于那些很少生病的孩子來說,身體素質杠杠滴,先天底子好。
對很多有經驗的寶媽來說,寶寶感冒后,只要精神狀態良好,就不吃藥不打針,高燒才要去醫院。
所以,寶寶生病后,只要不影響吃飯睡覺,家長完全可以冷靜,調整好心態,畢竟,孩子免疫力能得到鍛煉!
朋友的兒子,容易咳嗽,她媽媽甚至不愿意他出門,總認為外面細菌多,氣溫忽高忽低,容易生病。
其實,就像上文提到的,人的抵抗力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提高,溫室里的花朵永遠經不起風雨的摧殘。
日本的小朋友,每天都要戶外玩鬧3個小時,大夏天,也要在涼快的樹蔭底下做游戲??偞依铮庖呦到y得不到成長,對孩子反而沒好處。
我是個懶人,但有女兒后,每天擦地板,甚至給空氣了噴上酒精消毒。有些媽媽甚至使用消毒液,消毒濕巾,免洗除菌洗手液。
總認為消滅了細菌病毒,寶寶就安全了。
后來從醫生那里才知道,過度清潔會把讓寶寶身體菌群失衡,降低寶寶免疫力。
我家婆婆,總喜歡說:隔壁誰誰誰吃了什么藥,增強體質,孩子不生病。這樣的話太多了,我以前也很動心,畢竟寶寶生病真的很麻煩。
最后,專家指出,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是藥三分毒,寶寶不能吃藥,至少能補充營養吧。
孩子生長發育確實需要各種營養,但盲目補充營養素都不能直接提高抵抗力,甚至會造成臟腑負擔。
四、做好這4件事,寶寶少生病
今年,國家嚴格把控輸液和抗生素的使用,實際上多年前西方國家就有這個意識。
一方面,抗生素的使用會導致寶寶體內細菌變異,下次生病更難康復。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不是細菌病毒感染,完全不需要抗生素。
這樣才能很好的保護身體菌群,如果需要用到抗生素,不要自行用藥,在醫生的指導建議下按療程服用。
6個月后的寶寶輔食沒加好,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強烈建議高鐵米粉。
預防維生素D性佝僂病,國家衛計委建議:嬰兒出生數天后就開始補維生素D,每天400IU,以促進鈣的吸收。如果沒有足量補維生素D容易導致出現佝僂病,也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鋅缺乏不但會讓孩子不愛吃飯,也會讓孩子的免疫系統變得懶洋洋的,不想動,導致免疫力下降。
食物中含鋅豐富的有牛肉,生蠔,動物肝臟,或者是一些種子類食物如花生,黃豆,芝麻。當然嬰幼兒奶粉也強化了鋅。
其實接種疫苗就是模擬寶寶生病的一個過程,既不會讓寶寶真的得病,但還能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注意了,接種疫苗后的當天,不要洗澡。
民間有句俗語:三翻六坐九爬爬。對于孩子來說,大人要盡可能的少抱,多練習翻身,趴著,爬行,下地玩耍......
大一些的孩子也需要進行戶外運動,至少每天進行60分鐘,散步,奔跑,做游戲......
一方面可以鍛煉孩子身體協調性,促進大腦發育,另一方面運動就會消耗身體,寶寶飯量才能好,身體吸收更多營養,長壯壯。
提高身體抵抗力對孩子非常重要,但做媽媽的也不用過分焦慮,欲速則不達,沒必要相信快速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最后誤了孩子。
踏踏實實做好每一步,循序漸進,畢竟增強免疫力,是每個人一生都要做的事情。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贊、轉發和收藏
有什么想說、想問的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