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善良,是美德;心存感恩,有好運。可如今社會的變遷,讓多人的視野都轉變了。恩是報了,但總體來說卻并沒到位,而至花開花落。
新年人們都忙里忙外,為的是禮節,為的是應酬,為的是感恩。感恩同事,感恩朋友,感恩恩人。電話不斷,留言不止,預約在先。笑聲,有;熱度,夠。可回到家,身,確是很累;心,依然在外。父母的話,有時傾耳不聽,有時言不由衷,有時出爾反爾。樂,從何而來?喜氣的氛圍究竟在何方?這是過新年還是依舊?
春節,有人提前給父母辦生日,這是好事。但名義上是祝壽,可實際上并沒有將心思與謝意用在父母身上,甚至連哪怕簡單的“謝謝養育之恩”都未說一句,卻大方得體地將激情毫不猶豫地用在嘉賓身上。因為辦的好,臉上有光彩;因為辦的好,真是個孝子。
然而生日一過,父母并未得到什么快樂,“生日快樂”也就成了虛有祝詞。本來生日慶祝的時刻,快樂的主角應是壽星。我參加過很多親朋的生日壽宴,親眼看到過多位壽星當時的臉上,并未露出什么笑容,為何?原來子女以前并未對壽星心存感恩之意。
其供養老人,那是子女迫不得已。其祝壽,一為禮節,二為名聲。有的為供養老人,子女因理推責。有的在他人酒宴上,當著一桌人的面罵他母親早點死還好。另有70多歲的母親至今還拼命為兒做事,可有一次當著眾人面沖他母親:“摔死你”,且身為干部。而他們母親身體都好,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例子,還有對父親妻子的例子我不一 一多說。他們如此所言所行,感恩在哪?但他們都是孝子,因為他們曾為父母祝壽過。
身為兒女應該想想,母親在生你的當天,她是何種感覺?自己已是為人父母,如此作為,是在為你的子女做“榜樣”,好,還是不好?
沒有陽光,就難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難有五谷豐收;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怎有我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一飯之恩,必永世不忘!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之所以我們能有今天,是父母給了生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們從小到大,父母義無反顧地、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與付出。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因此關愛贍養父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恩,肯定報。他人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他人,莫記于心。可是色諾芬曾說: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恩惠更多呢?沒有母親,何為家庭?所以報恩,須到位,否則會花開花落。也只有到位,幸福才可永恒!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