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攝揭秘:實物、道具與特效的完美結合
《狼圖騰》中,各種動物的表演看似一氣呵成,其實有大量鏡頭是道具拍攝,然后再用電腦特效把道具和真實鏡頭結合起來。
狼王之臉,光粘毛發就要一個星期
對于全程負責影片特效制作的肖進特效工作室來說,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道具制作:30人左右的特效團隊,整整耗費了8個月時間,先后制作了30多只狼、40多只黃羊,還有十多匹馬——規模如此之大,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沒有先例。
據肖進透露,這些道具全部按照1:1的比例制作,材料全部從國外進口而來,連皮毛的顏色、軟硬度,包括重量都和實物是一模一樣的。
不僅如此,這些道具還要有各種不同的造型,比如做黃羊的時候,得有吃草的、休息的、轉頭的、張望的、奔跑的……湖里那些冰凍的馬,有張牙咧嘴的、有眼神恐懼的、有奮力掙扎的……拍攝時,導演阿諾先把這些道具馬放入湖中,然后澆水淋濕,晚上冷風一吹就凍住了,看上去跟真的一模一樣。
而制作道具的過程中,最費力的是毛發,尤其是狼臉,毛發長而濃密,極費人力。比如最后被人類追殺的狼王,在跑了幾十公里后和馮紹峰對視,然后靜靜倒下,那場戲就是用道具拍攝的。狼王那張霸氣外露的臉,即便是最熟練的能手,也要用帶靜電的機器,一根一根往上粘毛發,過程長達整整一周。
拍攝真假虛實結合,合二為一
肖進解釋稱,《狼圖騰》中的特效主要用到了兩種技術:電腦特效和動物仿真技術。
動物仿真技術又分兩部分,一個是道具拍攝,一個是實景拍攝;這兩個拍攝完成以后,再用電腦技術合二為一,就有了以假亂真的畫面。
舉個簡單的例子,黃羊現在是珍惜動物,幾乎絕跡。影片拍攝的時候,導演阿諾讓攝影師白龍去外蒙的草原,抓拍了一些黃羊吃草或奔跑的真實畫面。同時,劇組這邊也用道具拍攝同樣的內容:由于是道具,你想讓它在哪兒吃草就在哪兒吃草、想讓它往哪個方向跑就往哪個方向跑;然后后期合成時,用真黃羊的動作或表情把假黃羊替換掉就行。與此相同,拍狼和馬的鏡頭時,也是如法炮制。
電腦特效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復制”。比如狼馬大戰后湖中冰凍的馬群,道具其實只做了十幾匹,拍攝完畢之后,直接用電腦特效“復制”一下,立馬變成了數百甚至上千匹,放到景別較遠的地方,觀眾根本看不出來真假。“所以說,電腦特效也需要基礎,你不能給他一張白紙讓他隨便畫;你得給他一個素材,在這個基礎上去做。”肖進表示。
經典的狼馬大戰,拍攝時用繩子將狼馬隔開
大家一定對《狼圖騰》中驚險刺激的狼馬大戰印象深刻。阿諾導演說,這場戲準備了6個月,拍攝了6周,最后呈現在銀幕上只有6分鐘。
而最讓觀眾感到好奇的是這一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拍攝時使用的是真實的馬和狼嗎?狼群和馬群一起奔跑時,不會發生踩踏嗎?原來,影片拍攝的時候,狼群和馬群中間隔有藍色的繩子,用制片人王為民的話說就是“狼走狼道,馬走馬道”,然后在后期制作時用特效把繩子抹掉,觀眾看到的畫面就是狼和馬跑一塊兒去了。
狼馬大戰這場戲,全劇組動用了近200匹馬,觀眾從畫面上看到的全景的馬,都是真馬。談到這一點,王為民的語氣中又充滿了神秘色彩,他說馬是通人性的動物,它們絕不會踩到或者撞到人:“而且當時馬群中根本就沒有人,我們的職業馬獸隊隊員穿著藍色的衣服,圍在馬的四周。記住,馬不會踩人,真要有人跌到馬蹄下了,它會躍過你,不踩你。”
另外,拍“馬踢狼”的時候,馬是真馬,狼是道具;拍“狼咬馬”的時候,馬是假馬,狼是真狼。“肖進做的這個馬屁股,跟真的一樣。我們把馬屁股擱在車上,馬尾巴上抹上狼喜歡的味道,它們就會跳起來追著咬。”王為民笑言。
后期視效:利用電腦技術“偷天換日”
影片拍攝時間長,后期制作的時間更長。據視效總監郭建全透露,《狼圖騰》的后期制作一共動用了6家頂級視效公司,其中好幾家公司都是直接從好萊塢帶著團隊過來的。
影片后期視效的精致和用心,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動物的表情。比如暴風雪中的人狼大戰以及狼馬大戰,拍攝時狼群還以為人在跟它們玩兒呢,根本沒有什么特別的表情;而最終呈現在銀幕上的狼群卻青面獠牙,兇神惡煞——這全是后期電腦特效的功勞。另外,人類火燒狼群的畫面,拍攝時根本不可能在草原上放火,只是拍了狼來回奔跑的畫面,然后在后期制作時才用電腦特效讓狼“著火”,并讓它們的表情看起來痛苦至極。
除了這些需要大動手腳的橋段,影片中還有無數細小的地方需要特效人員整天趴在電腦上修改,比如陽光強烈的時候天空過亮,就需要把它調,夜戲時光線過暗,又需要把它調亮。就連狼群馬群呼嘯而過時地上的草色、坑洼濺起的水花,都需要進行后期處理。
幕后花絮:《狼圖騰》中的狼明星如何而來
《狼圖騰》之所以能拍出來,是因為有一群人,為狼而生。
該片制片人王為民是蒙古族人,小說《狼圖騰》的原著作者姜戎認為他具有“狼性”,比如精打細算,堅持不懈。
馴狼師一個電話等了3年
王為民說,其實早在2004年,片方就買下了《狼圖騰》的電影版權,版權到期后又買了一次,還是沒人敢接,只因拍攝難度太高。2008年,《狼圖騰》的英文版在海外發行后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好萊塢某著名大導演還曾帶著他的御用編劇來考察過這個項目,后來也放棄了。電影版《狼圖騰》貌似要無窮無盡“流產”下去。
這時候,王為民想到了一個人,他就是法國知名導演讓·雅克·阿諾——這個人拍攝的《虎兄虎弟》和《子熊故事》曾轟動全球。王為民篤定:“虎他拍過了,熊也拍過了,下一個他應該拍狼,因為只有狼挑戰最大。”于是,《狼圖騰》的法文版送到了阿諾手里,他看了三分之一就決定要拍,并為此推掉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沒錯,就是后來李安執導并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那部。
王為民從北京飛到法國去見阿諾,在酒店大堂,他看到的是一個白發如雪的老頭——阿諾當時已經65歲。阿諾只開出一個條件:“只要你能把狼養好,我肯定拍。”于是王為民回到北京,在順義的養狼基地養了十幾只幼狼,每天端著肉,跪在洞口請它們出來吃飯,但這些狼卻絕食。就在他一籌莫展、瀕臨崩潰之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從巴黎回北京的飛機上,王為民看到一個小眾的法國電影《LOUP》(loup在法語中就是“狼”的意思),是用真狼拍攝的,片尾有馴狼師安德魯·辛普森的名字,一個加拿大人。王為民如獲至寶,他致電阿諾:“你快幫我找到這個人。”
阿諾不愧是動物導演中的老炮兒,很快就聯系上了安德魯。電話這頭,阿諾有些激動;電話那頭,安德魯則異常平靜:“我知道你會給我打電話。從我看到《狼圖騰》小說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你會拍,因為只有你能拍,也只有我能幫你拍。這個電話,我都等了3年了。”
“第一次睜眼就讓小狼看到你,否則永遠馴服不了它”
安德魯來到北京后,讓王為民見到了“知識的力量”:狼是世界上最難馴服的動物,成年狼是不可能“聽人話”的,于是只能從小狼養起。“而且在它第一次睜眼的時候,你絕對不能讓它看到狼媽媽,只能讓它看到你,否則你一輩子也馴服不了他。”在談到這一點時,王為民的臉上仿佛透露著“這是騰格里的意思”。
那么,小狼從哪里來?當然可以去市場上買,五六千就能買到一只,最貴的也就一萬出頭——對一部投資4億的電影來說當然是小case啦。但安德魯老道的地方就在于他沒有直接去買小狼崽,而是先買它的爸爸媽媽。用趙忠祥老師的話說就是,“每年到了交配的季節……”。安德魯和王為民去了動物園,找最大最壯最聰明的公狼和母狼配對并作好記號,等小狼出生、快要睜眼的時候就把它抱走:“在小狼12天的時候必須抱離狼媽媽,然后再喂那么3-5天,它的眼睛就睜開了,讓它第一眼看到的是你。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能馴服它的概率也只有不到一半,因為狼從骨子里就是不相信人的,它不相信你,它就逃跑。這跟獅子老虎不一樣,它們要是不相信你,就會攻擊。”
安德魯從加拿大帶來的團隊有7人,中方再加3人,10個人的團隊,在3年時間里陸陸續續養了35只狼。這35只狼,經過嚴格的挑選,最終有16只成了狼明星,其中的頭狼叫克勞迪,是王為民親自養的,就是影片中第一次和馮紹峰對視的那只,也是最后被追殺時倒下的那只;其它的都是“群眾演員”,拍群戲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
至于狼群的培養和挑選標準,王為民表示主要是訓練它們適應現場機器的移動、還有嘈雜的人聲:“有些看到機器、或者聽到響聲就會跑,那只能把它們放到較遠的后景里去了。而那些對機器有合作感和親近感的,就能到前面來。”
影片拍完后,這些動物也都找到了各自的歸宿:有16只狼和1只狗被送到加拿大,和安德魯生活在一起;另有3只狗被送到美國;其它的都陸陸續續回到了各地的動物園。
馮紹峰為獲好感,與狼“舌吻”
與狼共舞?那都是小事兒,與狼“舌吻”你敢嗎?《狼圖騰》中,多次出現小狼猛舔馮紹峰嘴唇的鏡頭(只要張嘴就會舔到舌頭哦),那都不是特效或借角度,而是實拍。
惡心嗎?馮紹峰笑言高興還來不及呢,哪顧得上惡心。其一,他以前養過狗,與寵物親近是常有的事。其二,在馮紹峰看來,小狼能主動舔你說明它對你沒有戒心,愿意對你打開心扉。“其實這就跟做朋友一樣,也靠緣分,它不會對每個人都這樣的。”
而說起與狼的緣分,馮紹峰的故事可就有一籮筐了。他第一次去劇組,導演就告訴他最要緊的任務就是與狼親近,建立信任感。于是馮紹峰就去了狼群,在里面找了一塊地方安安靜靜地坐下來,看似在欣賞“詩與遠方”,實際上背脊發涼,生怕遭到攻擊。但奇跡發生了:群狼剛開始在周圍看著他、警惕地徘徊,后來看他沒什么威脅,就漸漸地靠近了。
與狼的“第一面”,馮紹峰是所有演員中最順利的一個,所謂有緣,其實就是氣場相投。后來,馮紹峰還親自養了一只小狼,就是片中與他對手戲最多的那只。因為早產,小狼剛開始很虛弱,身體也不好,不敢放到狼群中去,怕被其它狼欺負,馮紹峰幾乎是把它當親兒子一樣照料。為了增加與狼的親近感,劇組還讓馮紹峰管狼的伙食,他可是動了“私心”,每次都給自己的小狼多切一塊肉。后來小狼變得特別強壯,成了狼群里的主要演員。
相比之下,竇驍與狼的緣分則沒有那么近。很小的時候,他就常聽大人講:“如果走夜路的時候,忽然覺得有人用雙手搭住了你的肩膀,千萬不要回頭,那是狼(也有說是熊的),一回頭就會咬斷你的脖子。”于是到了劇組,看到馮紹峰進狼群“打坐”,竇驍額頭直冒汗,只敢遠遠地站在一邊看——當然因為劇情需要,他也不需要與狼有那么多親密接觸。
拍攝過程中到底有沒有虐待動物?
狼圍捕黃羊、狼馬大戰、狼狗大戰、人追殺狼……整部《狼圖騰》看下來,不由讓人手心出汗:如果這都是實拍鏡頭,那這些動物得受了多少折磨啊?
危險動作均由道具完成
《狼圖騰》的幾位受訪者稱,影片拍攝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只動物受傷,因為片中凡是傷害性的動作,全部由道具完成,比如冰凍的黃羊、被扔上天去見騰格里的狼崽、奔跑中倒地的馬、被馬群踢飛的狼、以及被狼咬死的羊,全部都是道具。
實際上,在《狼圖騰》劇組,包括導演阿諾和主演馮紹峰、竇驍等人在內都是“服務人員”,狼演員才是真正的明星,它們享受著比任何演員都要高級的待遇——除了沒住賓館。
王為民說,之所以如此嚴格,一是因為導演阿諾,他拍了一輩子動物戲,恨不得把動物視作同類,絕不會加以傷害。二是因為馴狼師安德魯·辛普森:“他本人就是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理事,別說狼和狗,就算一只雞也不能傷,否則他會跟你急,甚至告你。”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狼圖騰》全劇組都遵守了“善待動物”這條規則,至始至終。
引以為戒:其實有很多電影涉嫌虐待動物
不過,《狼圖騰》沒有虐待動物,不等于其它電影沒有。但被問及到底是哪些電影有虐待動物之嫌時,幾位受訪者都不肯說,只表示:“這個你自己去查,我說出來會惹官司。”
據了解,即便是在好萊塢,因拍戲而傷害動物的事件也難以避免。比如李安在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據說曾不小心讓那只孟加拉虎溺水,差點受到動物保護組織的追責。著名導演彼得·杰克遜在拍攝《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的過程中,有27只包括山羊、綿羊在內的動物因為脫水、過度疲憊、溺水等原因而死亡。
而在國內,由于制片體系和相關規范都不太成熟,拍戲時虐待或傷害動物的事情就更常見。上世紀90年代國內曾上映過一部電影叫《犬王》,為了保證拍攝的真實性,劇組炸死了一只軍犬,在業界引起較大爭議并受到譴責。另有某部電影在拍貓的時候,真的把貓給捏死了。而幾年前,某新版四大名著電視劇開播之時,一些觸目驚心的對馬的虐待和傷害,也曾被網友披露出來:為了制造戰爭刺激場面,馬在拍攝現場被火燒、扭斷脖子、摔傷摔死、肉身沖撞、爆炸炸翻,等等。其中,有6匹馬被折磨死,有8匹馬無法忍受超乎想象的恐懼甚至死亡威脅而瘋掉,更多的馬則是受到嚴重驚嚇,為此遭到不少網友公開抵制。
但是,時代總在進步,現在國內在拍攝電影時對待動物的方式也逐漸有了改進,“不傷害動物”正在成為行業規范。
電影中有動物參與的戲份該怎么拍?
但凡當過導演的人,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動物和小孩最難拍,其中動物列第一,因為相比于小孩,動物更加難以掌控。
就阿諾本人的經驗,他認為拍攝動物影片最需要的是耐心——有時候等一個動物的某種狀態或某個動作,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是更長時間。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動物類影片都是紀錄片而非故事片的真正原因,因為拍紀錄片一個小團隊就可以開始工作,但故事片整個劇組常常成百上千人,一等就是幾個月,投資方老板非得瘋了不可。
只有耐心足夠強大,才有可能找到合適的動物演員——先找到了再想讓它演的問題,比如阿諾的《子熊故事》,所有動物演員均出身馬戲團,因此它們的表演看起來是那么熟練。
而大多數時候,導演們還是需要大量借助電腦特效。李安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劇組拍攝了數百個小時有關孟加拉虎的影像資料。動物訓練師希瑞拉·波提耶找到四頭孟加拉虎,其中一頭名叫“國王”的老虎成為這個角色的實體模特,最終在電腦上構建出一只相似的“數碼老虎”。
由于體形龐大,皮膚松散,藝術家們參考真虎的影像資料對虛擬老虎模型做進一步細微調整,模仿真虎轉頭、跳躍、撲打和游泳姿勢,連一個面部抽搐的小動作都要符合真虎的形態。光是老虎的毛發,就有超過15名動畫師負責,包括整理與排序老虎超過千萬根的毛發。根據負責老虎制作的特效總監比爾·威斯頓豪夫介紹,單單這些調整就需要三個禮拜,老虎特效花費了六個月,在整部戲中,單是老虎的制作就花掉了一年時間。
徐克導演《智取威虎山》中,與張涵予對決的那只猛虎讓人印象深刻,但它是純靠電腦制作出來的。這對于合作演員來說是一個極大考驗,《少年派》里尚有幾場戲是用布娃娃替代老虎與演員搭戲,但張涵予就沒這么幸運,全程對著空氣表演。他說,《智取威虎山》的老虎戲份雖然不多,但他卻和攝制組拍攝了整整15天,“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當然,熊和虎,尤其是狼,都是屬于非常難拍的動物;而馬和狗相對較通人性,拍起來要輕松得多,所以世界上才出現了諸如《奔騰年代》、《忠犬八公》這類感人至深的動物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