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書通來的篆體字。咱祖宗流傳下來的文字簡直就是藝術品!
近日,有一位愛好漢字的外國人在網(wǎng)上迅速竄紅,“感動中國”。這位外國人名叫理查德.西爾斯(Richard Sears),他花20年的時間建設古漢字字庫,收錄了他搜集的漢字字源資料供大家免費使用。許多華人表示感謝,也有人捐錢贊助。
據(jù)《東方早報》報導,他創(chuàng)建了網(wǎng)站Chinese Etymology(漢語詞源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在網(wǎng)站首頁有他的照片及介紹。這位外國大叔這樣寫道:“你在這里看到的是我過去20年努力工作的成果,目標是要把漢字的字源資料放在國際網(wǎng)路上,供大家使用。請捐贈,這樣我就可以在線上保持提供,和及時更新這些資料。這些資料是我免費提供的,而且沒有廣告干擾。(謝謝你)(看我的故事)”
“漢語詞源網(wǎng)”堪比“漢典”
在理查德的網(wǎng)站上,輸入一個字搜索,不僅能查到這個字的正體、甲骨文、金文等字形,連粵語發(fā)音都提供,和其他一些無法用拼音標注發(fā)音的漢字,網(wǎng)站還設了一個音頻的鏈接——用真人發(fā)音做。不少網(wǎng)友都感嘆連外國人都比我們中國人熱愛漢字。
此外,每個漢字對應的英文、詞義、類別等也有具體的介紹。其中詞義多是套用了《說文解字》里的說法。更讓人震驚的是,網(wǎng)站上的每個漢字,都照搬了《說文解字》《六書通》中的篆體字形,以及金文、甲骨文的寫法。僅以“東”字為例,便注有各種時期下,16種的篆體字形、20種金文字形和多達81種的甲骨文字形。
國內一些高校在從事漢語教學或是輔導留學生學習中文時,經(jīng)常會使用到這個網(wǎng)站。一位大學老師在微博上評價說:“這個網(wǎng)站非常簡便實用,信息量也很全,對教學的幫助很大。”
有人將網(wǎng)站上的資料與2004年上線的權威漢字網(wǎng)站“漢典網(wǎng)”相比對,發(fā)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該網(wǎng)站上的內容比“漢典網(wǎng)”更加全面細致。據(jù)了解,截至目前,也沒有任何一部中文典籍上有更為詳盡的收錄與記載。
理查德自述:我為什么研究漢字字源?
當1972年我還是個22歲的小伙子的時候,我在臺灣學習漢語的讀寫,要挑戰(zhàn)5000個字和60000個漢字組合的書寫。漢字由許多筆畫組成,筆畫與筆畫之間似乎沒有任何邏輯關系。很偶然的機會,我發(fā)現(xiàn)通過理解字的原始意義和原始形式能一步步明確字的演變過程。可惜的是,沒有一本英語書籍能充分解釋漢字的字源問題,甚至沒有哪本漢語著作能把漢字的字源解釋清楚。在我看來,厘清字源是項能準確理解每個漢字的研究課題,用英語寫出這項研究課題也應該大有裨益。
我將這些漢字字源存入計算機。這樣做的第一個好處在于,你能做各種分析,不會受制于書本的長度;第二個好處是,字源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研究項目,我們還有很多疑惑,假如發(fā)現(xiàn)錯誤,在計算機系統(tǒng)中也便于更正,如果是寫成書付梓的話,那就無法修改了。
字源的研究計劃涉及數(shù)以千計的參考文獻,大部份都是中文的,其中多為新鮮、獨特、有趣的看法,我只列出了我能找到出處的參考文獻。
網(wǎng)友評論
我今天也看到這個網(wǎng)站了,長嘆一聲別無他想,看看日本人還會一手毛筆書法,一個西方老頭整理了古文字,我們把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棄如敝屣,情何以堪!
別人愿意用20年的時間去干一件事兒,而我們卻想一錘子搞定一件事,越快越好,講究“效率”。急功近利是目前中國人普遍存在的心態(tài),但結果往往收效甚微。我也不例外。
外國人都比中國人熱愛中國文字,我們會用20年學語文嗎?沒有,我們在拚命學外語。
身為華人看到這個情何以堪啊。
昨晚通過Paypal給花了20年時間做了中文字源網(wǎng)的斯睿德先生捐了幾美元,然后就收到他的感謝信。
頭一次有捐款的沖動。
我剛剛也捐錢啦!謝謝榜樣們。
我剛捐了100美元,覺得我欠他很多。
這位外國牛人花20多年工夫將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等字形全都整理并搬到了網(wǎng)上,這讓國內多少學者情何以堪吶。
還使用簡體字嗎?中國共產(chǎn)黨把優(yōu)美的漢字簡化成亂七八糟的簡體字,切斷了我們與祖宗的聯(lián)系。中國人慚愧喔!
謝謝西爾斯先生把中國字整理得這樣好
中國人應感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