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13世紀,生活在中國北部草原上的蒙古族興起。成吉思汗統(tǒng)一了蒙古各部。蒙古統(tǒng)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先后發(fā)動了三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滅掉了花喇子模國,征服了今天中亞地區(qū)以及阿富汗、伊朗等地,前鋒波及印度半島。
蒙古騎兵攻打花子模國
第二次西征,蒙古大軍征服了欽察汗國、俄羅斯、波蘭、匈牙利等地。蒙古軍縱橫歐洲,前鋒打到多瑙河上游,幾達非洲。
作戰(zhàn)中的蒙古騎兵
第三次西征,占領了敘利亞、兩河流域的波斯和阿拉伯半島。
在西征的同時,蒙古大軍還入侵中國地區(qū)。他們相繼滅掉了金國、西夏、南宋,控制了西藏、云南等地。
蒙古人幾乎征服了當時世界上人類經濟最繁榮的亞非歐所有地帶。歐洲人曾恐惶地稱蒙古大軍是上帝之鞭。蒙古人在征服的遼闊的地盤上建立了四個蒙古大汗國。分別是中國元朝、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伊爾汗國。中國元庭是蒙古主汗國,其它汗國從屬于中國元朝。
那么蒙古大軍一一上帝之鞭為什么能在亞非歐三地,縱橫馳騁,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其它民族甚至文明程度遠高于蒙古,卻束手無策,被迫屈服,無反抗之力。是什么打造了上帝之鞭呢?
蒙古馬
奔跑中的蒙古馬
首先,是蒙古馬。蒙古馬體格不大,頭大額寬,四肢堅實有力,有超強的耐力。能遠涉戈壁荒膜。蒙古馬還不畏嚴寒,生命力極強,能耐受零下40度的酷寒。經過訓練的蒙古馬,在戰(zhàn)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軍馬。蒙古騎兵在攻打中亞花喇子模國時,由于國都城防堅固,久攻不下。蒙古軍故意詐退500里外。當敵方得知蒙古大軍在500里之外時,放松警惕。結果,蒙古軍隊突然折返,一夜行軍500里。清晨到世城下,輕易破城獲勝。可見蒙古馬的威力。蒙古族全民皆兵,蒙古兒童做會走路開始就整日在馬上。長大后接受軍事訓練,特別是騎射。蒙古男子幾乎都是全能型的騎兵。蒙古騎兵一般配給三匹戰(zhàn)馬,一匹騎乘,一匹馱裝備,另一匹休息。做戰(zhàn)時能保證隨時有一匹戰(zhàn)馬處于精力旺盛的狀態(tài)。
其次,上帝之鞭的打造還得益于蒙古人發(fā)明的一種食物一一奶酪和奶粉。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曾在游記中記述,蒙古騎兵的軍糧是一種進行了巧妙干燥處理的奶制品。是蒙古大將慧元發(fā)明怕。這種干燥處理的奶制品,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各種維生素等,能夠迅速補充人體能量。
現(xiàn)在蒙古人制作奶酪
蒙古軍隊吃飯就在行軍中的戰(zhàn)馬上,當感到饑餓時,就切塊奶酪或抓把奶粉,放進裝有水的皮囊中。通過馬的奔跑產生震動,不久就化成營養(yǎng)豐富的奶水,一飲而盡,不饑不渴,迅速補充體力。只有蒙古軍隊不用埋鍋造飯,吃喝睡覺就在行進的戰(zhàn)馬上,一晝夜能輕松急行軍800里。迂回機動能力極強,英勇強悍,使敵聞風喪膽。靠這種方法能在缺少食物的沙漠中生存幾個月之久。就是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食物吃完,他們會殺掉備用的戰(zhàn)馬充饑,渴飲馬血。
當然,蒙古騎兵超強的戰(zhàn)斗力除了蒙古馬和奶酪之外,還與成吉思汗及其子孩征服世界的雄心和卓越的政治軍事領導才能有關。總之,多種綜合因素孕育了冷兵器時代,蒙古騎兵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超強的戰(zhàn)斗力。真不愧為上帝之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