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先來一張馬耳他的標準照,我們是從西西里島的卡塔尼亞飛馬耳他的,馬耳他航空,大紅的八角十字,一眼就能認出,飛機上有好幾本馬耳他旅游雜志,幾乎每一本都有一張很類似的照片,前面一泓海水,背景是一座古城,圓頂的尖頂的教堂,看得我們心癢癢,發誓一定要找到這個最佳拍攝角度,沒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它就突然和我們邂逅,這是就是從斯利馬眺望到的瓦萊塔。
在一些地方,沒有行色匆匆,沒有風起云涌,沒有大開大合,路過生活,是唯一的旅行方式,比如馬耳他。
地中海里的馬耳他,應該算得上是這樣的一個傳奇,一個與騎士息息相關的國度,歐洲八國騎士團,曾經是這個國家的保護者和行政者,驕傲的公主,與英武的騎士,一直都是歐洲童話中的主角,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馬耳他,也會有童話般的趣致和美麗。
仔細閱讀起來,這是一個歷史過于濃重的地域,曾經被多國占領過的痕跡,每一個被包裹的如粽子一樣的城墻,城與城之間溝壑一樣難以逾越的山谷,七千年前的巨石與地宮,紅十字軍戰時的地洞與堡壘,一切的一切,歷史愛好者一定會喜歡,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傳奇。
腓尼基人,希臘人,迦泰基人,古羅馬人,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諾曼人,圣約翰騎士團,法國人,英國人......各種文明的風暴在這個小島國上吹來吹去,只是,每一時期都只是歷史的片斷,每一段都支離破碎,但是它們成為了馬耳他的傳奇。最著名的傳奇,當屬THE THREE CITIES,站在首都瓦萊塔的巴拉卡上花園,THE THREE CITIES如同綿延的畫卷,磅礴的展開在面前,如果殘陽如血,這三座小城就會燃燒成一片金紅,一如當年的驚心動魄。
就連馬耳他的每一輛巴士,似乎也都是有著傳奇故事的,能夠用得上可愛來形容的巴士,馬耳他的巴士當之無愧,真像是一群精靈,明亮的黃色,長得還都不一樣的,虎頭虎腦的,老是讓人想摸摸它們的頭。巴士車頭,是每個司機的自留地,按照各自喜好布置,有的擺個比基尼的女郎,隨著顛簸的車,妖嬈的舞動;有的放著四四方方的箱子,潘多拉盒子一般,藏著密不可宣。若無乘客等車,不會主動停站,一陣風的呼嘯而過,到站的乘客要拉一下車頂的麻繩,丁零一聲,車才會一個急剎車猛然停下。巴士也不關門,我們就見過一聲急剎車,一個年輕人從門里漏了出去,起來拍拍灰塵,又跳上了車來。
巴士司機還兼顧售票,車費偏偏還都是精確到分,比如0.47元,常??梢钥吹剿緳C在車頭擺開架勢,分門別類的攤開一堆一堆的零錢,一五一十的數著,乘客們也都排在車門耐心的輪番等候。你看那和巴士一樣胖乎乎的司機,一會兒攤開零錢數,一會兒打手機發短信,一會兒高聲飚歌,卻有條不紊,車頭的比基尼美女,撅著臀部,和著司機的節奏,和著震天的勁曲而瘋狂的舞動,可是一點也不耽誤圓頭圓腦的巴士,樂滋滋的往前沖,滿車的乘客,各自打瞌睡、發呆、聊天,或是愣愣的看著司機盡情表演,一點兒也不擔憂。
NO.2 馬耳他有個三城市,三城市就是三座城市,CITTA VITTORIOSA(勝利的城市),CITTA INVITTA(未被征服的城市),CITTA COSPICUA(顯著的城市)。雖然叫三城市,但是馬耳他委實小巧得可人,在任何一個城市下車,都能輕易的來往于三個城市之間。這是我們最喜歡的馬耳他一部分,特別是這個大港口,第一次去的時候,流連忘返,不緊不慢的在水邊吃了一頓海鮮大餐,大大的一個海鮮盤也才十多歐元,完全忘記了最后一班巴士這碼事兒。
NO.3 馬耳他的色調,是一統天下的淡土黃色,它的建筑都采自島上的石灰石,具有柔軟容易雕刻的特性,一眼望過去,建筑物,和周邊的土地,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顏色。
NO.4 首都瓦萊塔的巴拉卡上花園,馬耳他房屋的墻壁,都是這般的淡土黃色,管你是教堂,民居還是高大的碉堡,都是一樣,而每一天極好的陽光,和瞬息萬變的影調,足以讓這單調變得豐富。
NO.5 還是巴拉卡上花園,寧靜的海面,和巨大的輪船日夜不曾間歇。
NO.6 大港口,馬耳他是地中海的心臟,來來往往的船只,就是馬耳他的標志。
NO.7 這些色彩艷麗的船只,和水面上凌亂的倒影,構成了美麗的光影。
NO.8 作為島國的馬耳他,船比車更重要,五顏六色的船,是馬耳他最吸引眼球的景致之一,這些漂亮的小船,可不是攝影道具,它們是游客的游船,國人出行的交通船,私人擁有的游艇。
NO.9 馬耳他,繼承了地中海多元化的特性,希臘,阿拉伯,意大利,東非,多國文化稀里嘩啦的在這里碰撞,在這里,常常能夠感受到熱鬧的多元文化。
NO.10 五顏六色的小船兒,在寧靜的海上蕩來蕩去。
NO.11 馬耳他,旅游業占據了很多的比重,所以,你會發現,它的旅游信息很齊全,在游客中心,基本可以拿到所有你想要的資料,但是,你又發現,它和很多旅游國家不同,很少有專門為游客服務的旅游設施,很多時候,游客得和當地人一樣生活。
NO.12 別小看這只小船兒,它也是能安安穩穩的度過海峽,當我們在三城市錯過了回首都瓦萊塔和斯利馬的末班巴士,運氣還算好,在岸邊截住了這么一只小船,收了20歐元,把我們送回了瓦萊塔。
NO.13 馬耳他正午的陽光極為強烈,那些黃色的大石頭仿佛要燒起來一樣,灼熱得讓人睜不開眼,可是它一點都不枯燥、沉悶,在這單純的底版上,馬耳他人擅于涂抹艷麗的色彩,五顏六色的陽臺,五顏六色的門,同一條街道的建筑物上,錯落著沒有相同色彩的門窗,亦可以整棟樓都是統一的青湛湛,或者藍盈盈的陽臺,他們的小船,更是色彩協和嬌艷得一塌糊涂!加上海天相連,鋪天蓋地的藍色,和變化多端的陽光,你會覺得這單調的土黃色,是多么的合理。
NO.14 這些淡土黃色房子是一幅單純的底版,就是為了襯托出這窗和陽臺的艷,和那些變幻莫測的景,這些美得讓人想哭的街巷,縱橫在瓦萊塔,有很高的坡度,坡的上端是城中心,坡的下端是海邊,兩邊是漫長延伸的臺階,歲月離奇的房屋,和馬耳他特有的古典式封閉陽臺,線條豐富細膩造型奇特的門窗,無窮變換的細節帶來了深深淺淺的影調和變化莫測的光影,讓人好像一眼總沒法看清似的。高高低低的街道,就是馬耳他生活中的傳奇。
NO.15 森格里亞瞭望塔,我們習慣叫它大眼睛,那只大眼睛實在是引人注目,等我們走近它,才發現它還有一只耳朵,是馬耳他的耳目,耳目清醒,時刻警醒的站崗守哨,馬耳他是一塊令人垂涎欲滴的肥肉,多少外敵蠢蠢欲動,當年,馬耳他就在各個角落建立了瞭望塔保護自己。
NO.16 美女和街頭的廣告,馬耳他還有一種飲料叫kinnie,是馬耳他特產的苦橙汁,入口有種淡淡的苦的回味感,可是當地深受歡迎的流行飲料。
NO.17 在地中海的陽光里,打著盹的老人。光陰偷偷的從他身邊溜走了。
NO.18 郵筒和電話亭,離開馬耳他的那天,我們才突然想起還沒有寄明信片,可是那天是周日,游客信息中心的小姐愛莫能助的告訴我們,只能等明天,你們才能買到郵票了。實在無奈,于是寄出了一張沒有貼郵票的明信片,上面寫道,十分抱歉,由于周日我們無法買到郵票,只能寄出這份沒有郵票的明信片,希望我們能夠收到它,也希望有一天能夠重回美麗的馬耳他補上這張郵票。等我們回到中國時,這張沒貼郵票的明信片已經靜靜的躺在信箱里了。
NO.19 仙人掌、厚葉植物,都會讓人想起荒漠,是的,雖然四面環海,馬耳他人均水資源僅僅80多立方米,而全世界的人均水資源是7000多立方米!它是全世界最缺水的國家之一。
NO.20 一抬頭,紅色的小車從頭頂飛馳而過,高低起伏的瓦萊塔街道,落差極大,使得它有一種蜿蜒而又神秘的美。
NO.21 虎頭虎腦的黃色巴士,看起來雖然古老,跑起來卻利索得很,連門都不用開關,一溜煙兒就歡快的奔馳而去。
NO.22 車頭是巴士司機的自留地,紅色的機器就是打票機,咯吱咯吱從里面慢慢打印出車票,加上補零的時間,在馬耳他買公車票可不是一件急得來的事情。
NO.23 馬耳他的落日,一律的沒有遮擋,坦坦蕩蕩的就跳下了大海。
NO.24 很深的夜色中,乘著小小彩色船兒,從這里夜渡海峽去瓦萊塔,船夫呢喃著小調,水聲清澈,正如薩岡20歲時寫的那篇小說的最后一句:“這是一段莫扎特的優美的行板,總讓人回憶起黎明、死亡和那么一種微笑,我一動不動地呆在床上,聽了很久很久,我很幸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