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最近在整理實驗室的一些論文的時候,總會被一些被名詞整糊涂,比如SCI、EI、IEEE等等,還有核心期刊、影響因子等傻傻分不清。所以弘文就特地整合了一下網(wǎng)上的材料,將這些名詞理解清楚。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IEEE)是一個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協(xié)會,其中會員眾多。
IEEE出版有70多種期刊雜志,每個專業(yè)分會都有自己的刊物。IEEE同時也被國際標準化組織授權為可以制定標準的組織,設有專門的標準工作委員會,每年制定和修訂800多個技術標準。
關于IEEE會員和學術會議的討論,弘文看到了豆瓣網(wǎng)友“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風趣的發(fā)言。摘錄一些,供大家參考。
IEEE就像一個大的BBS論壇,而這個協(xié)會下面有很多雜志,比如圖像處理,信號處理,微波技術等。
大學里的教授負責組織人力在IEEE灌水。教授灌的水被別的論壇或版面轉(zhuǎn)載或引用。這就叫坑。大牛教授挖大坑,小牛教授挖小坑。同學們就在這些大坑,小坑中灌水。水越多的坑,坑就越牛,從而挖坑的教授(坑主)名氣也越大。根據(jù)挖坑的大小,和水量,IEEE 會評選出IEEE senior member (高級坑主),IEEE fellow (坑王),IEEE lifefellow (終生坑王)。一般同學只要交了注冊費就可以成為student member (灌水學員), 畢業(yè)后可成為member(灌水員)。
什么叫做學術會議呢,就是一幫人為了找個機會攢人品,但是大家又在世界各地,平時還要搞科研,養(yǎng)家糊口,怎么辦呢?于是他們說我們辦個會議吧,這樣就可以向?qū)W校請假了,而且還可以申請簽證了。 然后大家一起聚集在一起玩耍一般。
當然上述的情況只是一般情況,對于頂級會議,頂級期刊的質(zhì)量還是很高的。切不可平行看待。
綜上分析,SCI和EI是兩種搜索工具,IEEE是一個組織,組織下設有多種期刊、會議可以發(fā)表論文。所以在權威的IEEE期刊下的論文說不定就是被SCI收錄了。
核心期刊,是指某學科(或某領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發(fā)表該學科(或該領域)論文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轉(zhuǎn)率和流通率)較高、學術影響較大的期刊。
國內(nèi)有7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
1、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
2、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4、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5、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CSCD)來源期刊”;
6、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7、以及萬方數(shù)據(jù)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shù)據(jù)庫”。
要發(fā)表核心期刊論文,也就是說要在七大數(shù)據(jù)庫中的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指某期刊前兩年發(fā)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shù)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nèi)發(fā)表的論文總數(shù)。
說到影響因子就不都不提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是對世界權威期刊進行系統(tǒng)客觀評價的有效工具。基于SCI收錄期刊影響因子可以對期刊分區(qū),有較為廣泛的兩種方式,一種是湯森路路透分區(qū),另一種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指定的分區(qū)。
今天的這篇文章就權當弘文的學習筆記了哈,希望各位老鐵科研順利,學業(yè)進步。歡迎有任何補充的話都可以留言啦,期待著大家的回音。
參考資料:
2. 百度百科(SCI、EI、IEEE、核心期刊、JCR)
3. 知乎問題. SCI、EI、核心期刊這些東西是怎么區(qū)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