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初,美國頁巖氣的大規模開采應用把國際油價從100美元/桶的高位拉至約40美元/桶,重創了俄羅斯和中東的能源紅利,而如今的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試開采可燃冰或將再度掀起一場能源革命。
本次試采作業區位于珠海市東南320千米的神狐海域。3月28日第一口試采井開鉆,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試采現場指揮部指揮長葉建良介紹,5月10日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采出天然氣,并試氣點火。
神狐海域試采平臺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1日14時52分,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采已連續試采達42天,累計產量超過23.5萬立方米。這也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在此期間,可燃冰試采平臺遭遇了今年第2號臺風“苗柏”正面襲擊。經試采平臺工作團隊精心部署,臺風未對平臺安全及試采工作造成影響,可燃冰保持平穩持續產氣。我國通過可燃冰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的自主創新,最終超預期完成試采工程目標,取得可燃冰試開采的歷史性突破。
什么是可燃冰?它是冰嗎?
其實,可燃冰并非都像冰塊一樣,它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溫高壓情況下結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天然氣水合物其實都和泥沙混在一起,它廣泛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島嶼的斜坡地帶、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隆起處、極地大陸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甲烷含量占80%至99.9%,在高壓低溫環境下呈結晶狀,遇火可燃,因此被稱為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被稱為“未來的清潔能源”。
中國可燃冰資源到底有多豐富?
能源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講實為重中之重,這也是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家為什么要和中國爭南海諸島的原因!南海的可燃冰資源有多豐富?中國科考人員經過測算,預測南海可燃冰儲量約為194億立方米,是世界上已發現可燃冰地區中飽和度最高的地方。
天然氣水合物儲量巨大,僅我國海域預測遠景資源量就達到800億噸油當量,約相當中國陸上石油、天然氣資源量總數的二分之一。世界資源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將解千年能源憂!
南海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意義非凡
宏觀來講,隨著人類文明的加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而現在的能源比如石油、煤炭也日在枯竭,同時溫室效應的日漸嚴重,尋找新能源替代迫在眉睫。
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未來幾十年內將向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目標發起沖擊。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能源供應還不能完全自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外來能源供應,例如每年都要從中東和俄羅斯大量進口石油天然氣。
海底可燃冰資源的開采如果能夠實現商業化運作,保證一定數量的能源供應立足于近海海洋經濟區域內的開采,將會極大改變中國經濟發展對外來能源供應的依賴程度,從戰略上有利于能源供應的自給程度,從而也改變了世界能源供應的傳統格局。
從市場層面來看,國內能源結構的改變和能源成本的下降,將促使汽車產業發生變革,國內汽車保有量也將飚增。相關資料顯示,預計可能在2020年前后突破可燃冰的開發技術,實現能夠適應工業化開發規模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完善。大約再經過10年左右的提升,到2030年前后實現可燃冰的商業開發,那時可能我們就能使用“燃冰汽車”了。屆時修車師傅和小軌也要與時俱進,對維修技術進行升級換代啦。
版權申明